【摘要】根據國家電網公司發展戰略部署要求,我公司建成了“兩級調度、三層檢修、一體化運行”的信息通信調運體系,將信息通信工作按照專業劃分為調度、運行、檢修、客服三個方面。探索創立了信息通信調度六個能力理論體系,該體系以“三個基礎”建設為保障、以“六個能力”建設為核心,突出強化信息通信調度的內涵和功能,全力保障公司信息化工作和戰略發展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理論體系三個基礎六個能力
一、該理論體系的保障
1、標準制度體系。通過建立信息通信調度制度體系、標準體系、指標體系,梳理信息通信調度業務流程,建立相應的規范制度,形成標準工作體系。
2、人員隊伍建設。對信息通信調度工作的內容進行分析,將調度崗位分為專責、值長、主值、副值、運行方式、應急管理等,采用準軍事化管理方式,實行7*24小時值班制度。建立完善信息通信調度經驗知識庫,編制考試大綱,組織開展培訓交流、調度持證上崗資格考試與技能競賽等。
3、技術支撐平臺。依托IMS、IDS、ISS、IAS和可視化展現等系統,支撐信息調度日常運行監控和管理工作。IMS主要支撐調度運行日常監控,一單兩票等日常運維工作的業務處理;IDS主要支撐調度管理的業務流程處理;ISS主要支撐信息外網安全監測工作管理;IAS主要支撐公司業務應用綜合分析。采用統一化平臺技術路線開發將實現桌面、信息網絡、應用系統、信息設備等方面數據的實時共享,業務流程的無縫對接,先進平臺技術的共享。一體化平臺技術滿足公司核心資源管理的集中化、精細化,為公司的調度工作的開展提供強大的技術保障力量。
二、理論建設的核心內容
調度六個能力建設是指以標準制度體系為支撐,以技術管理平臺為手段,以調度隊伍建設為載體,對指揮協調、資源調配、應急處置、安全管控、分析預測、全景展現六個能力實施扁平化、規范化、智能化的管理。
1、指揮協調能力。指揮協調能力是對各類信息通信資源進行統籌協調、合理安排、統一指揮的管控能力、與電力調控銜接的協調能力、對下級調度隊伍的業務指導能力。具體在系統監控、科學調度、業務督導和協調溝通等方面提升指揮協調能力。
2、資源調配能力。資源調配能力是合理分配全省信息資源、使其充分發揮能效、確保信息系統在安全穩定性最高、資源利用最優、運行成本最低的方式下運行的能力。具體在基礎資料管理、軟硬件資源管理、資源優化配置管理和系統(設備)投退管理等方面提升資源調配能力。
3、應急處置能力。應急處置能力是信息與網絡系統發生突發性事件時,及時、有序、高效處理事件的能力。具體在調度應急預案管理、反事故演習、應急演練和系統預警等方面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4、安全管控能力。安全管控能力是對信息系統運行、設備安全、內容安全的主動防御和及時處置能力。具體在缺陷管理、信息安全聯合防御、容災管理、安全策略管理、事故調查方面提升安全管控能力。
5、分析預測能力。分析預測能力是對信息系統運行、安全、業務等情況的歷史數據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深入挖掘數據潛在業務與邏輯關系的能力。具體在安全預警、狀態檢修、運行方式管理方面提升分析預測能力。
6、全景展現能力。全景展現能力是以可視化手段對公司信息系統集中、形象、全面進行描述的能力。具體在數據采集、數據處理、信息展示等方面提升全景展現能力。
三、主要做法及內涵
加強信息通信調度六個能力建設,將具體的信息通信調度管理工作轉換成六個能力的建設項目,并將六個能力建設內容逐一分解,形成量化指標。
3.1指揮協調能力
利用IDS、TMS系統對信息通信系統的檢修工作進行全過程管控,嚴格執行信息通信檢修工作管理辦法,建立完善信息通信檢修管理、執行、業務部門三位一體的安全內控機制,規范檢修發起、申請、審批、執行、審計等流程和時限要求,強化檢修流程各環節安全管控,規范流程各節點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標準。
建立方式管理常態化工作機制。按月編制運行方式,對運行方式進行全方位分析和總結,年底形成信息系統調度運行工作分析報告,指導下年度的信息系統運行工作,提升信息系統安全運行風險預控水平。
加強工作聯系單及調度指令票督辦能力。完善《工作聯系單管理規定》和《調度指令票管理規定》,規范工作聯系單處理流程及調度指令的下達和執行,發揮調度縱向和橫向的指揮協調能力。通過短信平臺建立處理進展匯報制度,結合IMS系統一單兩票模塊,形成運維全過程閉環管理。
建立流程化和標準化的機制,防止誤操作、誤調度造成業務中斷,全方位提升通信系統運行水平和保障能力。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構建統一的信息通信業務支撐平臺,實現信息通信網絡管理的集約化、標準化和智能化,應對網絡快速發展,提高網絡管控能力。不斷加強管理創新,建立和完善各級信息通信調度間的縱向聯動機制和橫向協同機制,提升網絡管理和調度指揮的及時性、方便性和高效性。
3.2資源調配能力
細化調管范圍明細,強化資源管理工作。繼續加強調管范圍的梳理工作,組織各專業細化調管范圍,明確管理責任。細化調管內容,由系統為單位細化為設備為單位,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責任明確,提高調管準確性,提升調管范圍內的資源調配能力。
加強資源調配和統一管控能力。資源調配實行統一調度、統一管理,并與設備運維臺賬進行聯動更新,增強調度員全局掌控能力。通過信息通信監控手段,對網絡系統、業務應用系統、安管系統、災備系統、機房環境等系統的工作情況進行全方位監管,發現任何異常情況,及時調配資源進行排查處理,并對處理全過程進行跟蹤、匯報、督辦。
加強信息通信月度運行分析,實時掌握信息通信網運行狀態和網絡資源,提升資源調配能力。加強信息通信故障、缺陷發現、處理、分析、總結、歸檔全過程信息化管理,以此為基礎依據,完成了年度運行方式分析報告和設備統計分析評價報告的編制工作,信息通信運行管理水平持續提高。
3.3應急處置能力
規范緊急搶修故障處理流程,加強緊急搶修流程管理,實行24小時響應機制,建立嚴格的搶修匯報制度,對緊急搶修全過程管理,合理調配資源、快速響應、迅速處理、及時跟蹤,事后組織技術力量認真分析故障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杜絕故障重復發生,全面提升調度管控能力。
優化應急預案流程,加強統一調度應急技術力量。以預防為主,常備不懈,超前預想為導向,積極開展應急預案梳理工作,深入研究應急處置方案。在充分利用公司現有信息資源、系統和設備的基礎上,采用先進適用的預測、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置技術,改進和完善應急處理裝備、設施和手段,全面優化應急流程,提高應對信息系統突發事件的技術支撐能力。切實提高應急處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安全防護意識和科學指揮能力,全面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補充完善重要通信應急物資,調整和健全應急管理規章制度和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應急搶修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提高預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做好應急物資準備,落實保障措施和搶修方案。每年開展信息通信系統反事故演習,提升應急突發事件的響應速度和處置能力。
3.4安全管控能力
強化安全檢查工作。嚴格執行7*24小時調度值班制度,實時監控信息系統運行狀況,及時發現設備隱患。嚴格事件管理,提高異常事件處理的響應速度和操作安全監督。完善信息系統缺陷管理制度,建立缺陷管理常態機制。深入開展設備安全隱患排查,充分利用上級檢查、專家檢查、網省互查和內部自查等一切機會,對設備安全進行統一檢查,查死角,找隱患,落實整改方案。開展信息系統春秋檢工作,規范定期安全大檢查、設備關鍵時期特巡,確保關鍵時間設備安全穩定運行。
加強對病毒信息的統計分析和預測。建立病毒信息分析和預測機制,利用IMS、ISS等系統,每天記錄病毒信息,每周對病毒木馬信息進行統計分析。加強與信息安全實驗室聯動,提前掌握病毒木馬預測信息,及時下載系統補丁,更新防病毒軟件,進一步做好病毒信息管控工作。
加強系統賬戶的管控工作,實現審計管理。加強系統賬戶的梳理工作,對系統賬戶進行嚴格管理,實現賬號分級管理。建立賬戶審計管理系統,主動監控賬戶訪問操作,對運維人員的訪問過程進行細顆粒授權、全過程的操作記錄及控制、全方位的操作審計,實現運維過程的“事前預防、事中控制、事后審計”,提升運維安全管控能力。
3.5分析預測能力
完善調度報表,提高運行分析水平。不斷完善調度日報、周報、年報及專項分析報告,細化調度運行數據分析,提升運行分析質量,通過數據統計分析反映調度運行工作的差距和優勢,為調度運行工作提供經驗指導。
繼續加強溝通協調,提高檢修計劃性。按月召開月度檢修計劃平衡會,加強與業務部門及運維廠商的溝通,提前掌握各信息系統檢修需求,提高檢修計劃性。
圍繞信息通信專業發展實際,開展信息通信系統月度運行評價,通過加強動態調整和持續改進,確保評價的有效性、實用性和導向性,促進責權緊密結合,促進運行水平的全面提升。繼續開展設備運行狀態評價分析工作,定期進行安全評估,依據狀態評價結果制定不同的檢修策略,豐富運行手段,完善設備的效能分析機制。
加強信息通信系統安全運行風險分析和預控,有針對性地制定年度和月度檢修計劃。尤其要強化關鍵業務的脆弱性分析,重點加強網絡薄弱環節的排查治理。
3.6全景展現能力
優化完善運行監控多維度展示主題。加強運行監控多維度展示,運行監控范圍不斷擴大,對機房環境、機房輔助設施、信息系統狀態、全省廣域網、本部局域網、信息外網、災備系統、桌面安管等系統進行全方位監控。擴展運行監控廣度,加強運行監控深度,通過更為專業的監控手段,實時監控設備運行狀態,逐漸將監控故障提升為監控隱患。
利用可視化監控手段,提高應急指揮與深化分析能力。繼續深化應用可視化系統,建立應急指揮可視化和綜合分析可視化,提高信息通信應急指揮和深化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