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運營商在接入網工程建設方面存在的4大問題入手,結合接入網工程建設4個特點,提出了如何從5個方面加強接入網工程建設,強化本地網內部工程管理,提高投資的有效性和精準度,增強內控風險防范意識的建議。
【關鍵詞】接入網建設管理內控建議
一、引言
接入網(AN)是指骨干網絡到用戶終端之間的所有設備。其長度一般為幾百米到幾公里,因而被形象地稱為“最后一公里”。骨干網一般采用光纖結構,傳輸速度快。因此,接入網便成為了整個網絡系統的瓶頸。由于接入網工程最貼近用戶,因而運營商一般都將此部分工程建設的審批職責委托給本地網去實施,直接由本地網負責立項、設計、施工、驗收、轉固。
二、接入網工程建設主要問題分析
(1)工程管理流程不統一、不規范。表現為一些本地網未嚴格按照工程建設項目管理辦法和內控規范制定流程,落地執行。如在流程中規定“先施工、后簽合同”;有的將施工建設和合同簽署分成兩個流程,且流程間無銜接。流程間無明確時限要求,造成流程層層脫節,工程工期過長,驗收、暫估、審計工作嚴重滯后。(2)計劃外或超計劃項目大量產生。由于本地網具有自行審批立項接入網項目的權限,加之業務經營壓力較大。因此,自審、自批、自建、自驗現象普遍,存在“隱型投資”風險,接入網工程計劃投資管理失控,導致不能及時與施工單位簽署施工合同。(3)拖欠工程款問題依然較突出。一些本地網工程項目經理未嚴格履行職責,個別流程需施工單位反復督促才勉強發起,甚至存在幾年前的工程項目一直不簽施工合同現象。經調查,有的工程竣工一年后才能支付70%至80%的款項,施工單位有苦難言。個別項目經理素質不高,責任心不強,存在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風。拖欠工程款問題的頻繁發生,對運營商的形象和聲譽造成不良影響。(4)內部風險管控存在一定漏洞。項目“先施工、后簽合同”,或竣工后補簽合同的現象,經不起地方執法和業務主管部門檢查,易發生糾紛,造成內控風險。部分項目立項金額與竣工決算金額差距較大,造成投資計劃浪費,投資的有效性、精準性不高。無計劃、超計劃也會給公司經營管理帶來投資風險。
三、接入網工程建設的特點
(1)工程量大,不確定性多。據調研分析,本地網一年少則上百個,多則幾千個接入網項目。既有室內部分,又有室外部分,既有設備部分,又有線路部分。網絡的結構也與用戶所處的地形、位置有著密切的關系,大多都是沿著街道進行鋪設,線路施工難度較大。建設內容比較復雜,工程量很難確定。這也是造成建設單位、施工隊之所以“先施工、后簽合同”的主要原因之一。(2)項目種類多,規模懸殊大。接入網的網徑較小,并且只是連接本地的用戶和交換機。既有數據專線,又有互聯網專線;既有語音業務,也有數據業務。既有集團客戶,又有公眾客戶等。因而,工程投資規模小到從幾萬元,大到數千萬元不等。(3)技術含量高,素質要求高。接入網集中了有線/無線、光纖/銅纜以及FTTX、XDSL,GPON\EPON綜合技術,是各種接入技術的綜合體現。從事工程建設的各級管理、設計、施工、安裝、調測人員應有較高的素質。(4)邏輯關系密切,收投匹配性強。接入網是寬帶數據業務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沒有廣泛、強大的駐地網(CPN)作支撐,寬帶數據業務將無法發展。其業務收入、用戶發展與接入網投資之間幾乎是一一對應的邏輯關系。存在著內在的匹配關系,可以通過數學模型來推算收入和投資數額。
四、接入網工程建設管理的幾點建議
(1)本地網必須建立統一、規范的建設流程,明確各環節時限要求。結合本地網建設經驗,我們認為接入網大致可劃分三個建設階段10項工作流程,其具體內容詳見表1和表2。
(2)堅決克服“先施工,后補簽合同”的弊端,防范內控風險。由于接入網項目的特殊性,實際操作中往往“先施工,后補合同”,不符合建設管理要求。為了防止發生工程糾紛,自覺接受地方執法檢查和業務主管部門檢查,建議可采取在施工前與施工單位草簽一份施工確認書,初步確定工程量、單價、施工期,明確施工安全責任等。待工程竣工驗收,簽署正式合同后,該確認書可作為附件。以保證施工單位正常的施工環境,保證施工單位和投資方的利益不受侵害,共同維護通信建設市場秩序。
(3)項目經理必須對項目執行的全過程負總責,強化責任制管理。各建設單位在項目啟動時要指定項目經理,項目經理應嚴格執行有關管理辦法和流程規定,在每一環節按照流程要求時限及時發起工作流;項目經理調動、辭職、離職等工作變動時,應及時進行變更銜接,新項目經理要對項目快速跟進;要建立培訓、獎懲機制,加強對項目經理的培訓工作,對問題項目要追究項目經理的責任。
(4)加強接入網項目的后評價,提高項目決策的精準性。
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建設單位應及時做好接入網工程項目的自我后評價,自我后評價側重于工程建設的進度、工程過程管理、投資計劃的執行、能力建設、竣工驗收和交付使用情況。項目竣工上線運營一年以后后評價機構要牽頭組織做好綜合后評價工作。綜合后評價側重于目標評價、效益評價、每線綜合造價、建設效果、網絡布局、與可研批復的一致性、項目的成功度、影響評價、可持續性評價等。目前,自我后評價和綜合后評價普遍做的還不夠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投資者和決策者對接入網工程的投資力度和決策的信心。
(5)加強接入網工程投資計劃管理,嚴控計劃外項目。
①目前中國聯通集團公司對固定資產投資實行“二級審批,三級管理”的方式。為了快速響應市場,建議對于計劃內的項目,在符合“名單制”要求(項目符合4項關鍵指標,即ARPU值、端口占用率、綜合造價、投資回收期)的前提下,可授權本地網實行項目制切塊管理。對市場急需,但又無計劃的項目,建議無論資金大小,一律報計劃建設部門審批,同意后方可預安排或提前啟動。嚴禁各本地網公司計劃外自審、自批、自建項目,防止造成“先斬后奏,既成事實,計劃失控”的被動局面。②做好市場經營、業務發展與投資計劃的合理匹配。本地網當年寬帶數據收入、用戶發展與投資計劃有一定的關聯度。盡管受投資計劃的影響,不能完全滿足本地網建設要求,但全省也應掌握一定比例,做到有的放矢,保障重點。否則,接入網工程投資就會失去控制和失去公平性,很容易造成大量的不可控的“隱型投資”。這種“隱型投資”一是導致投資計劃失控,產生投資風險;二是造成本地網之間投資不平衡、不公平;三是工程管理粗放,反程序操作,遺留問題增多。因此,建立接入網收投模型,是接入網建設管理的必要手段。
舉例說明接入網收入和投資之間的建模匹配過程:假設某本地網XX年計劃寬帶業務凈增收入7500萬元,ARPU值按照50元/月,公眾用戶上年底實裝率55%;集團客戶上年底實裝率60%,新增用戶“公眾/集團”按照6: 4比例,新建端口當年實裝率公眾按35%、集團按40%,歷史端口按提升8%計算,問當年需要投資計劃多少億?(暫不考慮流失、退網客戶)
分析:
本地網xx年需新增寬帶用戶=新增寬帶數據收入/(12個月*ARPU/2)(平均在網6個月)
=7500萬元/(12個月*50元/2)
=25萬戶
根據端口綜合造價測算,XX年寬帶接入部分共計需投資2.5576億元。
③加強已覆蓋區域駐地網項目的二次營銷和深度挖潛,提高實裝率。中國聯通集團公司運行維護部門對現行南北方本地網分公司的接入網資源利用率有明確的規定。根據實踐,我們建議駐地網項目建成后一年期內實裝率應達到30%-45%(PON方式),滿足期應達到85%。鑒于集團大客戶一次性接入的特點,實裝率可以高于這一比例。特別是南方本地網分公司,由于歷史的原因,加之受投資限制,寬帶數據業務的發展絕不能全靠新建項目來拉動。本地網經營者一定要考慮投入產出比,考慮資源的利用率提高,使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
五、結束語
接入網建設是本地網寬帶數據網絡建設的重點,是寬帶數據業務發展的基礎,針對本地網分公司在接入網建設市場的管理現狀,強調一定要樹立投資效益觀,采取內部挖潛已有端口與外部拓展新項目相結合,合理匹配投資資源,加強投資計劃管控,提高投資的有效性和精準性。同時,要加強工程項目全過程管理,堵塞施工管理漏洞,積極防范工程建設風險,保護合作方的利益,樹立運營商對外良好形象。
參考文獻
[1]《接入網技術》作者雷維禮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2]中國聯通接入網資源利用率管理指導意見,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