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屆三中全會:經濟建設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于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舉行。出席會議的有中央委員169名,候補中央委員112名。中央及地方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列席了會議。
全會的中心議題是討論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擴大地方工農業企業經營自主權。
全會提出了當前發展農業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同意將《中共中央關于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等文件發到各省、市、自治區討論和試行。這個文件在經過修改和充實之后正式發布,接著一些重要的農業方面的文件相繼制定和發布施行,有力地推動了農村改革的進程。1979年9月,十一屆四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允許農民因時因地制宜,經營自主。1980年5月,中央領導發表談話,肯定了一些地方大包干的做法。9月,中共中央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的幾個問題》,認為包產到戶“沒有什么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到1983年,全國實行\"雙包\"的生產隊達到了93%,其中絕大多數實行的是包干到戶。此后六年間,掀起了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代表的農村體制改革浪潮。
【故事】劉永好:辭去公職干個體
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26歲的劉永好還是一所中專學校的教師,喜歡讀書看報的劉永好很快感受了變化。
1982年,他與自己的三位兄長一道,辭去其在政府部門、教育機構和國有企業的公職,到四川成都新津縣農村創業。他們變賣手表、自行車等家產,籌集1000元人民幣,作為創業初期的投入,從種植、養殖起步,歷經磨難,堅持不懈,經過六年時間,積累了1000萬元并在80年代末期轉向飼料生產。隨后的8年時間里,他們以自己的努力讓企業滾雪球式地發展,創出了中國最大的本土飼料企業集團——希望集團。希望集團是中國100家最大的飼料生產企業的第一名,曾被中國國家工商局評選為全國500家最大私營企業第一名。
十二屆三中全會:農村走向城市 提出商品經濟概念
1984年10月20日在北京召開。出席全會的中央委員和中央候補委員共321人。全會討論并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闡述了以城市為重點的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社會主義經濟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決定》規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質、任務和方針政策,是指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會議提出,改革是當前我國形勢發展的迫切需要,改革是為了建立充滿生機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增強企業活力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建立自覺運用價值規律的計劃體制,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建立合理的價格體系,充分重視經濟杠桿的作用,實行政企職責分開,正確發揮政府機構管理經濟的職能,積極發展多種經濟形式,進一步擴大對外的和國內的經濟技術交流,起用一代新人,造就一支社會主義經濟管理干部的宏大隊伍,加強黨的領導,保證改革的順利進行。
【故事】王石:從買玉米到買房子
1980年王石參加某招聘考試,進入了廣東省外經委,負責招商引資工1983年到深圳經濟特區發展公司工作,1984年組建“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任總經理。王石的第一桶金是靠做飼料中介商,通過倒賣玉米得來的,這讓他賺了300萬元,用倒玉米賺來的錢王石開辦了深圳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經營從日本進口的電器、儀器產品,同時還搞服裝廠、手表廠、飲料廠、印刷廠等等。用王石的話來說,“就是除了黃、賭、毒、軍火不做之外,基本萬科都涉及到了。”
1988年,企業更名為“萬科”。那時候,王石正忙著對“萬科”進行股份化改造,忙著倒騰家電、忙著生產錄像機配件、忙著折騰遙控電氣開關。1988年的11月,萬科參加了深圳威登別墅地塊的土地拍賣。拍賣場上,萬科經過白熱化爭奪,終于勝出。在簽訂土地出讓合同時,負責拍賣的官員望著王石,劈頭就是一句:“怎么出這么高的價?簡直是瞎胡鬧。”按照拍賣的價格計算,樓面價格已經高于周邊地塊的住宅平均價格。就在這一刻,現中國房地產龍頭企業——“萬科”,就這樣懵懂、魯莽地沖入了房地產行業。其黑馬姿態,一點不比后來高價拿地的順馳差,這一年王石37歲。
1989年初,萬科完成了企業發展歷史上的重要一步,完成了股份化改造,成功募集到了2800萬元資金,這一步的重要性,對于萬科人來說怎樣抬高也不為過,須知沒有當年敢為人先的股份化改造,就沒有今日的地產龍頭。
柳傳志下海:奔向“電子一條街”
1984年10月,聯想的前身——北京計算機新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誕生在一間小平房,當時,公司的啟動資金是計算所撥給的20萬元,聯想的資產性質是“國有企業”,這一年,柳傳志40歲。在公司創辦的頭幾個月里,柳傳志并沒有顯現出他后來那種運籌帷幄的領導才能,背靠著中國最權威的計算機研究機構,他卻找不到一個可運作的項目,每天他騎著自行車在北京城里像沒頭蒼蠅一樣地亂闖。他先是在計算所的大門旁邊擺攤兜售電子表和旱冰鞋,然后又批發過運動褲衩和電冰箱。
十三屆三中全會:治理經濟環境,深化改革
十三屆三中全會于1988年9月26日至30日在北京舉行。
全會同意中央政治局對我國當前政治經濟形勢的分析,批準中央政治局向這次全會提出的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方針和政策、措施。
全會確定,把今后一段時期改革和建設的重點突出地放到治理經濟環境和整頓經濟秩序上來。
【故事】蔣錫培:把工廠送給集體
1990年,對于蔣錫培來說有著特別的意義。在積累了3年銷售電線電纜的經驗后,一家由他控股、注冊資金180萬元的家族作坊式企業“范道電工塑料廠”成立。他要從賣電纜,轉到做電纜。“范道電工塑料廠”,就是如今遠東集團的前身。這個主要生產照明用電線的小作坊,成立當年即實現銷售收入462萬元,第二年達到1800多萬元,1992年,廠子的銷售額驚人地做到了5000萬元。一家中型企業規模漸顯。
蔣錫培創建的遠東集團是實打實的私營企業,走的是適應市場發展規律的路子。企業發展很快,可在當時的環境下,私企在貸款、營銷等方面局限性較大,尤其是在用人機制上受到制約。1992年初,蔣錫培接受所在鄉黨委建議,果斷地改制為鄉辦企業,主動戴上了“紅帽子”。從民營到集體,遠東贏得了較好的發展環境,也為人才引進掃除了障礙。
十四屆三中全會:制定市場經濟基本框架
在鄧小平同志1992年初的重要談話和黨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各方面的工作都打開了新的局面。1993年11月11~14日,十四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出席會議的中央委員182人,中央候補委員128人,列席54人。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把黨的十四大確定的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和基本原則加以系統化、具體化,是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總體規劃。
全會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要進一步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
【故事】92派企業家陳東升:創辦拍賣行
陳東升自稱“92派”,意指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后,一批從政府機構、科研院所投身“商海”的知識分子。被列入“92派”的還有田源、毛振華、郭凡生、馮侖、王功權、潘石屹、易小迪等,在創辦企業之前,他們是社會的“主流精英”,具有較強的資源整合能力,率先引進著各種觀念,進入企業界之后,這一批人大多建立了行業標桿性企業,引進了新的行業。陳東升無疑是這批人中的代表,1993年,他創辦了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1996年,創建了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而今,泰康被評為最佳中資人壽保險公司,名列內地壽險市場第四位。
十五屆三中全會:建設新農村
中共十五屆三中全會于1998年10月12~14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會高度評價農村改革2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創造的豐富經驗,提出了到2010年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奮斗目標,確定了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堅持的方針。全會強調,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經營制度,以勞動所得為主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分配制度必須長期堅持。
全會提出了到2010年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奮斗目標,確定了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堅持的方針。全會強調,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經營制度,以勞動所得為主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分配制度必須長期堅持。
【故事】張茵:演繹財富神話
1996年,張茵果斷地在東莞投下1.1億美元,設立玖龍紙業。1998年7月,第一條生產線建成投產,每年可生產20萬噸高檔牛卡紙。2000年6月和2002年5月,張茵又先后斥巨資在東莞基地安裝了兩條生產線。至此,玖龍紙業以三條生產線、百萬噸產能確立了中國包裝紙板龍頭企業的地位。其后,玖龍的腳步絲毫沒有慢下來,東莞基地新生產線還是一條接一條地上;同時又揮師北上江蘇太倉,迅速形成95萬噸產能,幾乎是再造了一個玖龍。2005年初,產能已達235萬噸,年底,產能又上升近百萬噸、達到330萬噸,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為17%。玖龍紙業已超越晨鳴紙業成為全國第一、亞洲第二、世界第八的造紙巨頭。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特別是作為“世界工廠”生產的產品都需要高質量的包裝物,玖龍紙業產品供不應求,被可口可樂、耐克、索尼、海爾、TCL等知名企業所采用。
十六屆三中全會:中國改革向深層次發展
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于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和關于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兩個文件。
十六屆三中全會高度評價十一屆三中全會特別是十四大確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以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在理論和實踐上取得的重大進展。強調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進步加快的國際環境,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形勢,必須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的戰略部署,“加快推進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注入強大動力。”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體制保障。
【故事】馬云:建立淘寶網
2003年5月,被稱為“中國電子商務之父”的阿里巴巴網站掌門人馬云在上海宣布:投資1億元建立淘寶網,打造國內最大的個人物品交易網站。此后又創立了支付寶、阿里媽媽、天貓、一淘網、阿里云等國內電子商務知名品牌。
十七屆三中全會:關注“三農”
十七屆三中全會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中國農民——為這些對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并為建立和完善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了創造性探索的全國農民,獻出了一份厚禮。
【故事】王健林:締造一個商業帝國
2008年,王健林的商業地產快速擴張,將政府的勢能用到極致。萬達成為全國跨區域發展城市最多的房地產企業,在全國超過80個城市有投資項目,遍及除西藏、青海、貴州之外的全國所有省、自治區和直轄市。萬達商業地產公司已在全國開業72個萬達廣場、40家五星級酒店,持有物業面積1373萬平方米,是世界排名第二的不動產企業。尋找新發展空間和利潤增長點,萬達集團將文化和旅游產業作為企業新的重點發展方向,成為全國最大的文化和旅游投資企業。
萬達文化集團是中國最大的文化企業,注冊資金50億元,資產310億元,2012年收入208億元,已進入電影院線、影視制作、影視產業園區、舞臺演藝、電影科技娛樂、主題公園、連鎖娛樂、報刊傳媒、字畫收藏、文化旅游區等10個行業。文化旅游正成為萬達新的支柱產業。
2012年9月,萬達集團正式完成對美國第二大院線公司AMC娛樂公司的并購。萬達集團并購AMC公司涉及金額26億美元,是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大型文化企業的成功案例,它不僅是中國民營企業在美國最大一起企業并購,也是中國文化產業最大的海外并購。并購完成后,萬達集團同時擁有全球院線排名第二的AMC公司和亞洲排名第一的萬達院線,成為全球規模、收入最大的電影院線運營商。
2013年6月19日,萬達集團在北京舉行投資英國發布會,正式向外界公布在英國的兩項投資,總金額約10億英鎊。發布會上,萬達集團宣布投資3.2億英鎊并購英國圣汐游艇公司,投資近7億英鎊在倫敦核心區建設超五星級萬達酒店。這是繼2013年9月并購美國AMC影院公司后,萬達集團國際化又一重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