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1,2005年后,煤炭價格一路大漲,讓“煤老板”成為有錢人的標簽。神木被稱為中國的“科威特”。進入2012年,煤炭市場開始下行,黑金失色,煤老板光環不再。
關注2,2010年神木迎來了全民借貸的高峰。政府當時曾公開表態支持民間借貸,在政府默許的“支持”下,政府官員們也投入到了借貸大潮中,且不乏縣委縣政府的政要。
關注3,在神木的財富江湖中,煤價讓煤老板暴富,也催生民間借貸,煤老板開發或投資于房地產,炒高房價。煤價下跌,整條利益鏈中的每個環節都出現問題,陷入死循環。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一名美國聯邦法官裁決認為,底特律市應該獲得破產保護。底特律也因此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一宗公共破產案。
聯邦法官史蒂文·洛茲(Steven Rhodes)裁定,破產保護意味著底特律市政員工的退休金等“負債”將可能會“受到損害”。
據悉,底特律市政府即將呈交一份平衡預算計劃,以便“消除”現有的180億美元公共負債。
底特律市政府四個月前正式申請破產保護。
包括退役警察、消防員在內的一批退休的市政雇員以及代表他們的工會組織七月份向法庭起訴,要求制止破產保護申請。
然而,聯邦法官洛茲裁決認為,底特律破產早已經是“既成事實”;法官還表示底特律政府或許應該幾年前就申請破產。
隨著美國汽車工業衰落,昔日的汽車王國底特律也每況愈下。
底特律人口從1950年代的180萬,已經驟減到目前的約70萬人。
底特律市政府更是長期入不敷出、負債嚴重,2008-2012四年間每年負債都超過1億美元。
當地目前共有15萬座建筑空置、閑置,其中包括學校、車站和工廠廠房;40%以上的街燈不亮。
底特律政府目前共有十萬多名債主; 市政廳的臨時主管將在年底前拿出如何消除負債的具體計劃。
市政廳表示,底特律希望能在2014年年底之前擺脫破產保護,逐步恢復正常財政運作。
工會和退休員工代表指責市政府的破產申請缺乏善意,因為此舉完全沒有考慮工會等組織提出的其他解決方案。
鑲著金邊的“底特律”這塊金字招牌,曾幾何時引來中國不少城市的追捧,然而,傾聽著從大洋彼岸傳來的底特律破產尖叫聲,人們不禁發問:諸如神木等那些試圖復制底特律奇跡的城市會否復制底特律的破產軌跡?
要點
單一的產業結構
城市發展必須以多元化產業為支撐。城市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產業支撐是基礎,只有通過產業的大發展才能集聚人氣、提升財氣。產業的繁榮,才能帶來城市的持續繁榮,大量的投資建設,并不能拉動城市走出困境。一個城市空間,如果沒有產業的繁榮,無論多宏偉壯麗都難以持續,最多變成漂亮的鬼城和空城。
【底特律】
底特律是典型的單一產業城市。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單一的汽車產業造就了底特律的輝煌,也促使底特律走向衰敗。
底特律是美國汽車工業的發源地和大本營,曾牢牢主宰美國汽車市場,福特、通用及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巨頭均發家于此。20世紀50年代及60年代早期, 底特律是美國最繁榮和富有的城市之一,也是美國第5大城市,擁有近200萬人口,民眾以居住于汽車城而自豪。底特律財政收入的80%依靠汽車產業。
但近年來美國汽車市場不斷被外國企業瓜分,留給底特律的份額越來越少,底特律沒有形成其他可替代的產業,城市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敗。同時,自動化的普及和亞洲勞動力成本低廉,都迫使美國汽車企業不停裁員,造成底特律人口流失和稅收萎縮。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更是重創底特律汽車工業,人口大量流失令該市房地產業走向崩潰。
這種鮮明的汽車工業烙印,造就了底特律,但也將底特律置于溫水煮青蛙的危險之中。產業格局上的尾大不掉,導致了轉型的緩慢;市政府管理智慧的短板,加劇了這種單一化、畸形的“產業優勢”。
【神木】
因豐富的煤礦資源而一夜暴富的神木,同樣陶醉于財富的急劇積累。
神木與鄂爾多斯接壤,坐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探明煤炭儲量500多億噸。煤炭產業在神木當地產業結構中占主導地位,這也是神木縣財政的主要來源。特別是2005年之后,煤炭價格的一路大漲,讓“煤老板”成為有錢人的標簽。2008年,神木縣煤炭年產量則達到兩億噸,被稱為中國的“科威特”,邁入全國百強縣行列。
進入2012年,煤炭市場開始下行,煤炭價格回落到每噸300多元,積壓成災。神木也隨之結束了“黃金10年”的發展期。多數投向煤礦的資本開始不再產生收益,大批中小煤炭企業要么減產,要么關門,黑金失色,煤老板的光環不再。
前幾年煤炭市場火爆,不但催生了巨額的財富效應,還帶動了神木等地區當地房地產市場的火爆和餐飲、消費等各項服務業的發展。如今,隨著煤炭業的衰敗,這些依附在煤炭經濟基礎之上的諸多產業,也紛紛進入了冬季。
一夜暴富的神木顯然是還沒來得及思考產業轉型升級的問題,便遭遇國際金融危機,其煤炭產業深受打擊,經濟支柱幾乎傾側,最近民間借貸“上游鏈條”的斷裂又引發惡性連鎖反應,人心惶惶。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一旦有外力沖擊,便缺乏足夠的彈性和回旋空間,難免全盤皆輸。
地方債務危機
“神木經濟一落千丈,神木人民人人要賬,三角債務你拖我拖,現任領導要跑,神木不得解放,定于15日上午10時在廣場集會。”2013年7月12日,神木縣部分群眾在微信、QQ群、貼吧、手機短信上收到這樣一條信息,鼓動大家到神木縣政府聚集。網絡傳言稱,神木縣委書記即將調離,在位期間占用600億人民幣并致政府負債300億人民幣,神木的免費醫療、免費教育因財政困難取消,為給神木縣政府單位發放工資,外借3億人民幣等。神木縣相關部門發現該信息后,立即立案調查,4人被拘。
【底特律】
壓垮底特律的 “最后一根稻草”無疑是大大超出其償還能力的高額債務,資料顯示,底特律長期依靠借債和拖延發放養老金等方式應對財政困難,其負債規模達185億美元,財政赤字高達3.26億美元,而底特律2013年財政收入不過區區12.21億美元。此前的2006年底,特律市政府的財政赤字已經上升到1.73億美元,2008年突破2億美元大關,達到2.19億美元,2009年更上一層樓,為3.31億美元。
事實上,底特律市每年的財政預算早已是入不敷出,為了維持運作只能舉債度日。但該市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長期債務,將近150億美元的長期債務不解決,就等于 這個城市陷入了無政府狀態,市政建設無錢搞,民生項目想做也做不成。底特律市政府借的錢都花到哪里去了呢?這些錢主要用于政府機構的日常運作、雇員的薪水 和福利以及一些市政項目開銷。其中雇員的薪水和福利占了很大比例,借來的錢用在這上面的開銷達到57億美元。維持退休雇員的養老金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政 府為了這類支出要借債14億多美元。
而政府跟誰借錢?銀行自然不會把錢扔到這種管理混亂的政府,政府只能在老百姓頭上打主意,發行公債,讓老百姓買單。
【神木】
據媒體此前報道,2005年前后開始,神木借著煤炭經濟的拉動,神木縣經濟飛速發展,財力強大使得神木有條件在國內率先推行12年免費教育以及全民免費醫療。
然而,由于國內國際能源市場不景氣,神木工業產業受到了巨大沖擊,財政收入也出現下滑。來自神木縣財政局的數據顯示,2013年第一季度,神木全縣財政總收入37.27億元,同比下降26.4%;地方財政收入12.82億元,同比下降1.4%,完成全年任務60億的21.4%。此前有傳言稱,神木政府將向陜西省政府借款發工資;免費醫療、免費教育政策因財政虧空將終止。這即使是謠言,卻也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地民眾的擔心。
此外,受鄂爾多斯民間借貸崩盤波及,神木出現多起較大的非法集資案件。
隨著神木煤炭在2005年以后進入產量價格“雙增長”的時期,來自煤炭行業的高額回報創造了民間融資的極大市場。2010年神木迎來了全民借貸的高峰。政府當時曾公開表態支持民間借貸,在政府默許的“支持”下,政府官員們也投入到了借貸大潮中,且不乏縣委縣政府的政要。
民間金融危局愈演愈烈,涉及資金或高達兩三百億元之多。政府欠企業債,企業欠民間融資公司債,民間融資公司欠放貸老百姓的債,“三角債”的死結似乎有越纏越緊,以至于終于爆發了神木多人集聚事件。
城市空心化
名噪一時的“房姐”——神木縣農村商業銀行副行長龔愛愛在神木縣愛麗莎購物廣場投資3525萬,占到50%股權;同時在其控股的廣場內開設一家典當行,以2分至2.5分的月息從民間吸收資本,再轉手以3分至3.5分的月息放貸出去,賺取其中的差額利潤;神木縣大砭窯煤礦,龔愛愛在此入股1500萬元。
【底特律】
對不接觸政府賬簿的普通人來說,對底特律的最直接的感受是人口流失。
截至2012年,整個底特律市的人口從上世紀50年代初的185萬人左右,銳減到如今的70萬人,大量房產空置且業主不繳稅,財政連續6年收支不平衡。
隨著汽車城底特律逐步走向衰退,失業率不斷攀升,貪污腐敗嚴重,財政稅收持續下滑。荒廢的摩天大樓、工廠和住宅隨處可見,社會治安急劇惡化,盜竊、偷車、搶劫、槍殺等案件頻發。在市區里,醫療救護、警察巡邏、消防等基本的公共服務和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甚至連路燈都不能全部亮起來。原本居住在城市中的中產階層選擇到城市郊區居住,于是出現了住宅郊區化和城市空心化,人們紛紛逃離這個“鬼城”。
底特律政府也曾為走出蕭條做過努力。比如規劃大體量的建筑設施,改變城市形象,并試圖以固定資產投資,拉動城市經濟發展。然而,這個錯誤的決策,不僅無助于改變現狀,還加劇了城市債務。底特律的人口不斷減少,房屋和設施已經供大于求,過度建設無異于飲鴆止渴。
美國媒體將今天的底特律稱為罪惡之城、美國最悲慘的城市,底特律甚至成了腐爛大城市的代名詞。
對此,美國媒體解讀,受市政管理、產業形勢和金融危機三重因素影響,底特律眼下陷入經濟萎縮—市政服務差—人口外流—財政困難的“惡性循環”。
【神木】
借助于城鎮化戰略的啟動,在城鎮化等于房地產化思維的驅動下,中國地方政府做大城市規模的決心和意念與底特律市政府相比可以說有過之無不及。
2010年9月,前神木縣委書記郭寶成被調走后,神木縣就進入了雷正西時代,走上了一條與郭寶成時代迥異的發展路徑——建設“陜西最美縣城”。
從2012 年開始,神木經濟開始降速,但神木仍延續過去打造“陜西最美縣城”的思路,進行大規模建設改造。
官方提供的材料顯示,近幾年來,神木先后投資40多億元,新建和改造22條主干道路,鋪設和改造自來水主管網50多公里、支線管網130多公里,鋪設供熱管網180公里,對兩山和城區三橋進行亮化、防護林建設以及打造濱河路河堤景觀工程等。
雷正西的不幸也許在于,他趕上了煤炭價格拐點導致神木經濟的下行,還有民間借貸者在資金鏈斷裂時滋生出的焦慮。
民間借貸奔向房地產市場后,神木本地的房價從每平方米四五千元,一直沖到了2012年的價格頂峰——很快被炒到了上萬元,最好的地段甚至超過每平方米2萬元,而當地的人均收入不過五六千元。
據報道,神木不少樓盤已經竣工很長時間,但居住于此的住戶卻寥寥,房屋閑置率比較高。在縣城西側,幾棟近20層的在建樓盤中,沒有施工工人和作業的機械。自從去年的煤炭價格下跌開始,神木縣的許多在建樓盤也出現了停工的現象。
媒體調查發現,在神木的財富江湖中,煤炭價格讓煤老板暴富,也催生了民間借貸,煤老板開發或投資于房地產,從而炒高房價。煤炭價格下跌,整條利益鏈中的每個環節都出現問題,利息無法兌現,成本無法收回,房地產開發也停滯不前,陷入了一個死循環。
源源不斷的煤炭、瘋狂的民間借貸、被炒高的房價……在利益鏈條中,環環相扣。神木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底特律?她的未來仍舊無法預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