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想做出你認為很聰明的投資決定,然后損失一生的積蓄?我來教教你。
在投資行業干了18年之后,幾乎所有想象得到的虧錢方式我都見識過了。虧得最慘重的,便是我所說的“紅色警報”虧損,虧了之后就爬不起來的那種。
讓你的退休金投資避免“紅色警報”虧損
“紅色警報”虧損可以避免,需要的是少量的知識──以及大量的常識。下面10種投資決策當中,有八種屬于“紅色警報”式的錯誤,另兩種不是。 繼續讀下去吧,了解一下怎樣鑒別出“紅色警報”投資決策。
1. 相信一只股票
你所效力的公司表現不錯,你知道公司的潛力,你應該大量持有公司的股票,畢竟這樣會顯示出你的效忠程度,對不對?
我有幾年時間在一家注冊會計師事務所工作,很多客戶都是英特爾(Intel)的員工。一名英特爾高管持有15萬股的英特爾股票,當時英特爾的行情是一股73美元左右。這人在一只股票里就放了1,100萬美元,占用了大部分財富。雖然有一部分是限售股,但大多數股票都可以在任何時候售出。
我們無數次地談到把這么多財富投入一只股票的風險。失望的是,此人對我們的建議充耳不聞。感到無能為力的我們看著英特爾股票下跌,下跌。過去一年該股一直在20到25美元之間波動,按22美元一股計算,前面說的那15萬股價值330萬美元。三個百萬,仍是個不小的數目,但它帶來的生活水平是無法企及1,100萬美元帶來的生活水平的。
你可以通過規避風險的方法鎖定生活方式。如果你所相信的投資顧問要你降低風險,那就仔細聆聽。你不可能把你對自己公司股票的“信任”拿到銀行存起來。大批持有公司股票證明的不是你對公司的忠誠,而是你對自己理財計劃的不忠誠。
是不是“紅色警報”?是的。
2. 購買年金當投資
年金是不錯的投資產品,對不對?
年金是與保險公司簽訂的一份合同。保險是一種風險管理工具,而不是一種投資產品。購買年金的時候,你是在為某一個收益投保,而不是在投資。合理運用年金的關鍵是知道自己的投保對象,并知道投保的成本。年金可以是一個不錯的風險管理工具,但不要把它與投資混為一談。
些可變年金允許你投資年金之內類似共同基金的賬戶,但投資收益有一個投連險(insurance wrapper),這個投連險要么是承諾死亡的時候給付一個具體的保底收益(死亡收益保底),要么是承諾將來給付一個具體的收益數額供你提取(生存收益保底)。
我曾見到太多太多的人之所以購買可變年金是因為他們誤解了保底的運作方式。在購買數年之后,他們發現其運作方式跟當初想象的不太一樣,于是在這個時候錯誤地將可變年金變現,給自己造成成千上萬美元的損失。
你應該把年金當作一種在退休之后獲取可持續收入的手段,而不要出于年金的投資潛力而購買。要把它們當成一種收益的保險來買。
紅色警報?不是的。你可能會被一種不是特別適合自己的產品套牢,但不太可能因為這種選擇而虧掉自己90%的 值。
3. 樓市大潮里隨波逐流
投資租賃性房地產是拿別人的錢積累財富的好辦法,對吧?我是說,電視購物廣告是這么說的。
2007年,我的一位好友持有12套租賃房產,總價值超過300萬美元。才幾年時間,11套都因為短售或止贖而丟掉。然后,重新積累財富的漫長歷程又開始了。
這位投資者是個聰明人,在一家上市公司當高管。她參加了多個有關房地產投資的培訓班。問題出在哪里呢?
她違背了房地產投資的一條基本原則:投資房地產需要雄厚的財力。當經濟下滑時,租戶可能會搬走,于是你有房貸要還而無收入可供。如果你沒有足夠的現金流來還房貸、搞維修,你就會失去房產。
房地產投資本身就是一門學問。在房價重新上漲的當下,不要因為坐享其成的誘惑而迷失方向。它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容易。
紅色警報?是的。
4. 聽小道消息
資金翻倍的投資機會值得追求,它可以改變你的人生,對吧?
很多年前,我的一位高學歷友人開始跟我講起一只他之前一直在研究的股票。那只股票很可能會有大的變動。他參加了股東會議,看過財務報表,他相信,不用幾年時間它就會漲到原來的三倍。是一只便士股。我買進了。價格下跌的時候,我又買了一些。今天,我投進去的幾千變成了幾百。我仍然持有這些股票,提醒自己虧錢是多么容易。
我那是在投資嗎?不是,我是在賭博,結果賠了。
蘇珊·凱恩(Susan Cain)在《安靜》(Quiet)一書里講了一名男子的故事,他在市場崩盤期間買進通用汽車(GM)的股票,以為這樣可以讓自己的退休儲蓄翻番。他之所以對這筆投資感到放心,是因為之前從值得信任的渠道聽說政府將救助這家公司。當股價繼續下跌的時候,他又買了一些。再跌的時候,繼續買。觸底的時候,才發現一輩子的存款差不多全部投進去了。他慌了,把股票賣了。不久過后,該股實現了反彈,但他一輩子的積蓄已經一去不復返。
對于服務員來講,“tip”(小費)是一種好東西。但在涉及家人未來的時候,要避開“tip”(小道消息),堅持嚴謹的、分散化的投資方針。
紅色警報?是的。
5. 變道──一年變一次
聰明的投資者密切注視著市場,頻繁地將資金轉移到最新的績優產品,對吧?
我在從業生涯早年效力的一家公司推出了一只科技類共同基金。1998年該基金實現了超過90%的回報率。我的一位客戶想把所有資金都投入這只基金。他們無法理解我為什么不樂意。事實上他們是帶著一種輕蔑的態度對待我,好像我不鼓勵他們追求90%的回報就是個傻瓜似的。我要求他們,想繼續的話得簽一份披露表。
2005年我有一過一次類似的經歷。幾乎每一位來見我的人都想把錢投進房地產。我總是告訴他們:“我希望你每次講到‘房地產’這個詞時,都把它替換成‘科技’一詞,然后再告訴我聽起來還像不像是一個好主意。”
2011年,黃金成為投資熱門。又一次,來找我的人必問黃金──大概剛好是在金價觸頂的時候。
可能你有注意過,如果在一條擁堵的公路上持續變道,一直想往前挪,通常情況都是進一步落在后面。這樣開車沒有效率,這樣投資一樣低效。要選擇一套嚴謹的策略,堅持不變。從一種投資跳到另一種投資只會讓你慢下來。
紅色警報?是的。
6. 炒匯
專家可以實現更高的回報對吧?找一個懂投資的人,然后你就安心了。
2007年,我的一位客戶在他還有一個月退休的時候來見我,跟我說,他不需要提取之前規劃的個人退休金賬戶(IRA)里面的月度退休金。
“為什么呢?”我好奇地問。
他說他拿10萬美元投資了一個外匯交易計劃,一個月給他返還5,000美元。他給我看了他收到的支票。我胃里一陣難受。算一下就知道不對。投入10萬美元,以5,000美元一個月計算,一年就是六萬美元。沒有誰可以兌現這么高的回報率。可你怎樣才能把這些東西解釋給一個手頭握有支票的人聽呢?
不到半年,這個外匯交易計劃就被發現是一場騙局,騙子被捕了。我并不感到意外。
如果說專家可以產生如此高的回報,那他們做你的生意干嗎?不要寄望于匯率,寄望于專家,也不要迷上任何形式的奇怪承諾。我還沒有見到有哪一個計劃能像推銷時所說的那么靈驗。
紅色警報?是的。
7. 享受拍馬
有更多的錢,總是有更好的投資選擇,對吧?如果你有機會參加某種專屬的東西,它可能就會產生更好的回報。
我見過的最有效的銷售策略之一,就是利用你的自尊心。2006年,我的一位客戶離開了我的公司,把她400萬美元的資金轉移到同城另一家公司。他們跟她說,以她的資金規模,她應當參與一些只面向獲得認可的投資者的專屬投資機會。她把全部資金投進他們提供的三種專屬投資產品──最后血本無歸。
他們提供給她的建議純屬不妥。她是寡婦,膝下四個女兒都不到21歲。但她改換過去的那家公司跟她有相同的信仰,跟她說可以包辦一切(全部會計、法務和投資事務),于是她信了他們。監管層正在調查,這是好事,但他們拿不回她的錢了。
如果有人利用你的自尊心,請遠離他們。以我的經歷,在涉及投資的時候,自尊心唯一的作用便是幫人虧錢。
紅色警報?是的。
8. 相信別人
你可以相信圈子里的名人,所以你應該跟他們做生意,對吧?
制衡在政治和投資領域都是好東西。確保制衡的一個辦法,便是與一家使用第三方托管人的投資顧問公司合作。這個第三方托管人把會計報表直接發給你,投資顧問公司可以動你的賬戶,但這些交易由托管人直接向你報告,而托管人與投資顧問公司沒有關聯,也不應該有關聯。
在伯尼·馬多夫(Bernie Madoff)案這樣的欺詐案件中,他的公司自己當自己的托管人,這意味著他們可以偽造客戶看到的報表。這可是有問題的。
沒有制衡,就不要冒險。不值得拿你一輩子的積蓄去冒這個險。
紅色警報?是的。
9. 抬高杠桿
低息借款并投入高成長資產是積累財富的好辦法,對吧?
大約10年前,我的一位客戶向我說起他的一個計劃:在加州海岸他名下的一塊地皮上建造一棟500萬美元的住宅。為完成這項工程,他需要借一筆建筑貸款、動用大部分流動資產,然后還要以他在另一家金融機構持有的一筆投資為抵押借一筆貸款。我預測了可能有的結果,然后說:“只有一切順利,這個辦法才行得通。”但他信心滿滿,還是去做了。
住宅完工之后不久,他的勞動合同突然終止。差不多在同一時候,樓市股市雙雙下滑。因為有一筆貸款是以一批股票為抵押,他被要求追加保證金,也就是要存錢。現在的情況是,他的資產打了水漂,必須從無到有地重新積累財富。
借錢投資一定要三思而后行。這樣做造富的時候少,造成毀滅的時候多。
紅色警報?是的。
10. 動機有問題
推銷投資產品和理財建議的人們受到嚴格管制,所給建議必須是最符合你的利益,對不對?
大約五年前,我的一些朋友跟我見面,想聘請我當他們的理財顧問。他們也見了另一位他們認識的顧問。我解釋說,我是一名只收服務費的顧問,這意味著不能收受任何形式的傭金,而且我的信托責任要求我給出最符合他們利益的建議。我耐心解釋指數型基金的運作方式,利用我認為現實的回報率(6%到7%區間)為他們做了一個預測。最后他們聘用了另外那名顧問。
三個月過后,他們慌慌張張地打來電話說,他們在選購新房,需要大約15萬美元的流動資金。然而全部資金(逾100萬美元)都已經投進了非流動資產:兩只年金和一只非公開交易的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這些產品都給了那名顧問大筆傭金。我索要了他們的全部文件,以一個技術性問題為由幫他們退出了那兩只年金。
在解決他們的問題之后,我問他們為什么聘請了那個人。他們說這是因為他說12%的回報是現實的,而我說只能指望6%到7%的回報率。今天,他們依然是我的客戶。
雖然你不可能了解整個投資行業,但你總可以詢問有關報酬的細節問題。跟蹤資金流向,會了解到很多有關理財顧問動機的信息。傭金產品有適當的用途,有些優秀的理財顧問就是通過傭金獲得報酬的──但如果有人把你的畢生積蓄投進高傭金的非流動產品里面,你就應該找一位新的顧問了。
紅色警報?不是的。但動機有問題的人的確有可能會耗費掉你大量的時間和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