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集團6月20日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發展中國家相關資產長達十年的高收益時代已經結束。
在2003年準確預測了主要新興市場國家崛起的高盛集團首席市場經濟學家多米尼克-威爾森(Dominic Wilson)在日期標注為6月19日的這份報告中指出,包括所謂金磚國家高速增長、更高的大宗商品價格、政府財政狀況的改善、較低的通貨膨脹率以及更低的美國債券收益率在內的五組刺激過去十年以來大規模增長的趨勢正在陷入停滯狀態,在某些例子中甚至逆轉了走勢。他表示,“周期性的機會有時出現有時消失,新興市場國家結構性的高收益時代可能已經結束了。”
由于美聯儲將會很快開始縮小資產采購規模以減少經濟刺激的市場預期,新興市場股票、債券和貨幣在周四均出現了大規模動蕩。美聯儲過去四年以來的多輪量化寬松措施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了3.9萬億美元資本流。多米尼克-威爾森在最新的報告中指出,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對全球增長的貢獻已經見頂。他在2003年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這四個國家將會加入世界最大經濟體的行列;他在當時與創造了金磚四國這個稱呼的吉姆-奧比爾(Jim ONeill)共事,后者已經在2013年早些時候自高盛集團退休。
MSCI新興市場指數6月20日早些時候出現3.2%的跌幅,來到11個月低位的916.17點;印度、菲律賓和韓國的本國貨幣匯率都出現了超過1%的跌幅,南非債券收益率同期飆升。
不過即便是在近期的大跌走勢之后,MSCI新興市場指數相比2002年結束之后還是有約214%的漲幅,相比之下,同期的標準普爾500指數漲幅是85%;摩根大通用于追蹤發展中國家貨幣走勢的一項指標同期有103%的回報率。
多米尼克-威爾森指出,“未來十年,新興市場資產不太可能再有投資者在過去十年中習以為常的這種風險回報。絕對回報將會低很多。”
不過阿什莫爾投資管理公司研究主管簡-迪恩(Jan Dehn)則是認為,由于股指變得更便宜了,新興市場的下跌實際上是一個很好的入場機會。他在一份電子郵件中寫道,“現在能做的正確的事情,很明顯就是買入。”
彭博社提供的數據顯示,MSCI指標目前是凈資產的1.4倍,相比追蹤發達國家市場表現的MSCI世界指數有28%的折扣。與之對比,過去五年這個折扣比例均值還不到1%。
IMF建議新興市場應加強應對QE3退出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新聞發言人格里·賴斯20日表示,面對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從今年下半年可能收縮資產購買計劃規模會造成的市場波動,新興市場應當根據各自情況采取應對措施并增加政策應對空間。
賴斯在當天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說,各個新興市場的情況各異,因而所采取的應對措施也需從各自情況出發;但是總體而言,妥善的應對措施應當是讓市場根據美國國債收益率和利率上行的前景自發調整,一些新興市場如果出現資本外流和流動性壓力明顯的跡象,需要關注如何確保市場正常運轉并合理使用緩沖政策手段。
賴斯表示,通常而言,一個國家如果擁有穩健的宏觀經濟政策、發達的國內金融市場、強有力的宏觀及微觀審慎政策,應對資本市場波動的抗風險能力相對更強;近期發生的金融危機提醒新興市場,在發達國家回歸貨幣政策常態化的過程中,新興市場要注意增加政策應對空間并減少脆弱性。
IMF在6月中旬發布的美國年度第四條款磋商的結論聲明中強調,美國高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為美國和全球經濟復蘇提供了重要支持,但利率長期處于異常低的水平可能會給國內金融穩定帶來意想不到的后果,并導致一些新興市場的宏觀政策環境復雜化,退出寬松的貨幣政策可能會帶來挑戰。美聯儲就退出戰略進行良好溝通,并仔細確定時機至關重要,從而避免產生不良的全球性影響,包括流向新興市場的資本發生逆轉和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劇。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19日表示,如果美國經濟延續增長態勢并且失業率繼續下降,美聯儲可能在今年晚些時候減少正在執行的“擴大版”第三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QE3),并在2014年年中結束QE3,但是美聯儲退出QE3與加息之間尚有很長的距離。此消息宣布后,全球主要國家的股市大幅下挫,十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升至22個月來的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