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馬云、牛根生等40名國內“響當當”的民營企業家,6月份一同趕赴法國、比利時訪問,這個陣容豪華的民企代表團有一個時尚的名字——“中國企業家俱樂部”,而這個俱樂部是中國當下眾多企業家聯盟的一個代表。
正和島、阿拉善生態協會、金融領袖讀書會等等,類似的企業家組織,正在把眾多的民營企業家凝聚起來、抱團發展,這不禁引發人們的好奇心:民營企業家聯盟都在以怎樣的形式運轉?秩序井然的組織,為成員企業帶來了哪些好處?又為社會貢獻了什么?
企業家抱團新風向——開放
中國企業家俱樂部法國、比利時訪問代表團舉行了啟程前的媒體見面會,聯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柳傳志掛帥,他坦言,之所以高調宣布這次法、比之行,就是要讓外界了解中國企業家開放的眼界和胸懷。
柳傳志說,中國企業家俱樂部四十多家企業聚在一起,曾經討論過,我們是關門在一起研究企業管理,還是說我們要明白地宣揚我們的宗旨,在經過認真討論后,全體人員都表決認為,要對外宣揚。
柳傳志所說的對內“抱團”、對外開放的意識,不是當下某一個民營企業家的想法,而是逐漸成為一種群體意識。中國企業家俱樂部執行理事長、匯源果汁集團董事長朱新禮說,一個民營企業單打獨奏“走出去”,往往力不從心,有了集體“打前站”,再進一步開發商機就容易很多,他真實地體會到大家齊心協力對外開拓市場的好處。這種組團,對企業之后有跟進,進一步和企業間單獨的會訪有幫助,像我這次剛從英國回來,如果沒有去年集體出訪英國,就沒有我現在跟英國企業談合作的機會。
這次中國企業家俱樂部代表團出訪,是國內優秀的民營企業家在世界舞臺的又一次集體亮相,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吳建民說,中國民營企業家的這種發展理念,受到歐洲方面的認可和重視。這次,這樣一個(企業家)代表團出訪,法國總統出面,比利時首相出面,歐盟委員會主席出面,這反映什么呢?反映歐洲方面對這個代表團的重視。
民營企業家需要在更開放的環境中攜手發展,這種心態催生出為企業家聯盟服務的新形態。“正和島”,這個企業家組織就大膽開創了一種新模式,為會員開設專門的網絡社交和資訊服務平臺,讓交流和溝通方式更加開放。
會員企業家只要在手機上安裝一個移動客戶端,就可以發表微博、留言、評論等等,跟這個聯盟里的其他會員及時互動。談到這項獨創的聯盟形態,“正和島”副總裁黃陸麗深有感觸,他說,互聯網時代對組建企業家聯盟提出了更開放的要求,他們在努力順應這種改變。我們想做一個專屬的服務平臺,既有傳統的服務方式,像論壇、俱樂部的概念等等,現在又通過移動互聯網,打造一個相對封閉的互聯網平臺為企業家服務。
這些載體,只是凝聚企業家群體的基礎,黃陸麗告訴記者,在這個聯盟里,即便是仍處于成長過程中的中小民營企業家,也有跟企業大佬面對面深度交流的機會,這恰恰體現出“開放平臺”的精髓。
黃陸麗說,成長性企業家,對成功企業家肯定是有需求的,像柳傳志、魯冠球、王石等等,老一代的企業家,還有新生代的馬云、李書福等企業家,他們會把它們的商業智慧、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都愿意跟大家分享。另外,他們也作為天使投資人,也給公司投資一些啟動資金。
全國共有多少個企業家聯盟組織,目前尚無確切統計數據,而黃陸麗的這句話,點出了眾多企業家聯盟的意義所在:民營企業互幫互助,在開放的環境中共同發展。阿拉善生態協會會長、萬通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馮侖,用一句通俗的話解釋說,這是中國當前民營企業發展的內在需求。:民間團體不同人群(抱團發展的目的)其實是一樣的,你比如說互相交流、共同創造發展機會,維護一些權益。
企業家怎樣從聯盟中“掘金”?
“組團”、“聯盟”,已逐漸成為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的共識,像中國企業家俱樂部、阿拉善生態協會、正和島這樣的聯盟組織越來越多,熱熱鬧鬧的“組團”式發展,能為中國民營經濟帶來怎樣的動力?民營企業家能從中獲益多少?
中瑞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蓓,是企業家聯盟“正和島”的會員,她醞釀已久的一個項目,在加入“正和島”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就找到了投資伙伴。王蓓表示,這樣的高效率合作,緣于“正和島”搭建的充滿信任感的溝通平臺。這個事情的意義不在于我這個項目怎么樣,而在于這個平臺,它讓企業家之間很快建立信任關系,很快達成合作。
商機、人脈,這是各類企業家組織能為會員提供的基本服務,也是民營企業家熱衷于加入各類聯盟的原因所在。然而很多人想一探究竟的是,除此之外,這類組織還能為中國民營經濟發展提供怎樣的“正能量”呢?
首要的便是爭取“話語權”。在人們的印象中,民營企業往往勢單力薄,難與國企抗衡,更難與決策者對話,而阿拉善生態協會在阿拉善地區治理風沙的行動,讓記者看到了民企抱團的力量。
阿拉善生態協會會長、萬通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馮侖告訴記者,他們在阿拉善地區治沙,已經對當地政府和污染企業形成了壓力。
馮侖說,我們在治沙上下功夫,51%的錢募集來以后,放在阿拉善,針對霧霾重要的源頭,我們有一些公益性的訴訟,讓制造霧霾源頭的地方、企業有一些壓力。
民營企業爭取對話的權利,目標不僅僅鎖定在國內,隨著民企“出海”的步伐加快,能否爭取國際話語權,考驗著這些企業家聯盟。比如,在中國企業家俱樂部代表團出訪法國、比利時之際,如何避免中歐之間的貿易摩擦,就讓作為團長的聯想控股集團董事長柳傳志,費盡心思。
柳傳志說,我們在進入某一國家之前,肯定還是先要有些調查和了解,比如我們真的要在法國做大的投資和部署的話,還注意兩件事情,一是盡量跟當地的金融資本聯合進行投入,另外一點,就是絕對做到透明,我們格外注意這一點。
企業家聯盟的存在,不是僅僅收取會員費,或是組織幾次企業家聯誼、考察、訪問那么簡單,尤其是在中國民營企業迫切尋求發展機遇的當下,企業家聯盟的“含金量”,更值得考量。
食品安全問題、產品質量問題、違背商業誠信等一系列負面評價,經常和中國民營企業聯系在一起,這漸漸成為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的隱形障礙。各類企業家聯盟,能否對改善企業形象起到積極的作用呢?
記者調查發現,公眾的這種期待,也對企業家聯盟的組織者形成了壓力。正和島副總裁黃陸麗表示,企業家聯盟也要對會員企業進行自律約束。我們對正和島的企業家也是有些考量的,他是不是成長了,島上的行為規范是不是遵守了,也是他重新續費的考驗。
阿拉善生態協會會長、萬通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馮侖稱,如果企業家聯盟不能自律,就失去了立身之本。我們會關注內部成員的行為,我們有一個處分的方式,你做到了才能參加阿拉善,你做不到就把你請出去。
聯盟如何再升級?
隨著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跨地區、跨行業的企業家聯盟組織越來越多,特別是近十年來發展迅速。它們有的重在加強企業交流溝通、創造商業價值,有的聯合起來從事公益慈善回饋社會,還有的加強與海外的民間互訪,樹立中國民營企業形象。然而這些聯盟組織畢竟處于起步階段,它們真正承擔起助推中國民營經濟乃至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還要再度升級。
在人們的印象中,企業家聯盟就是一個個富人俱樂部:高爾夫,游艇,高端論壇,富豪們坐而論道,一派逍遙。然而記者調查發現,事實并非如此。仍然處于起步階段的中國企業家聯盟組織,也有不少“成長的煩惱”。
“正和島”,這家成立僅一年多的企業家聯盟,正經歷著跟企業初創期同樣的問題,就是保證組織運轉能夠盈利。正和島副總裁黃陸麗告訴記者,先要讓企業聯盟生存下來,才能談到未來的發展。
黃陸麗:我們現在每年會員費3萬元,但前期我們的投入是很大的,目前投入差不多有3000多萬元。人工成本是很大一塊,互聯網的產品設計也是很大投入,目前還沒有盈利,爭取今年盈利。
像正和島這樣處于成長期的企業家聯盟,要考慮生存問題,而對于成立已經近十年的中國企業家俱樂部、阿拉善生態協會這樣的組織而言,資金已經沒有問題,協會面臨的是升級的壓力。
匯源果汁集團董事長朱新禮,今年剛剛接任中國企業家俱樂部執行理事長,他覺得這項工作很有挑戰性,聯盟發展至今,加盟的企業家人數幾乎翻倍,而且都是頂尖的民營企業家和經濟學家,俱樂部的發展如何創新,是朱新禮要思考的頭號問題。
朱新禮說,我們也在想辦法,怎么讓俱樂部理事享受更多的增值服務,怎么增強凝聚力對我們也是個挑戰。
類似于這樣的企業家公益組織,阿拉善生態協會困惑的是,如何管理好會員企業,樹立起組織的公信力。阿拉善生態協會會長、萬通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馮侖說,他們的會員企業,難就難在尋找一種平衡。企業在你的社會責任和盈利動機方面,可以平衡,就能長久,而且能得到更多客戶、股東等方面的支持,只要這些支持存在,企業就能發展下去。
正和島、阿拉善生態協會、中國企業家俱樂部,分別代表了當下中國企業家聯盟的幾種形式,它們是中國民營企業家抱團發展的一個個載體,也是民營企業家自我意識覺醒的標志。在中國民企亟需做大做強的時候,這些組織更要率先升級。
要保持企業家聯盟的生命力,專業化是基礎。這種專業化如何體現? 正和島副總裁黃陸麗認為,怎樣運用新技術打造專屬的服務產品,對新成立的企業家聯盟是一種考驗。作為新的商業模式,這個過程中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探討,核心的是什么樣的移動互聯網服務方式是最符合這個群體需求的。
而像阿拉善生態協會這樣的公益組織,跟國外同類機構相比,最缺乏的專業人才。阿拉善生態協會會長、萬通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馮侖說,他們不惜重金聘請從事公益事業的專門人才。
馮侖說,企業家做這些公益機構,人才很重要,專業性很重要。我們要讓從事公益的人自己也過上體面的生活。
各類跨地區、跨行業的企業家聯盟不斷出現,實現了中國民營企業抱團發展。隨著民營經濟的發展,民營企業家對企業做大做強的渴望,對社會話語權的期盼,對參與社會事務的熱情,都將推動這些聯盟組織的專業化水平再進一步;同時,企業聯盟的升級,也必將促進民營經濟的發展,提升企業家的社會地位,并促使這一群體承擔更多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