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針對民辦本科高校辦學經費單一實際問題,分析了當前社會人才需要與民辦本科高校計算機專業建設情況,提出整合優勢、聯合發展、交叉共建的計算機學科群建設方案,專業間交叉共用師資條件和實踐教學條件等一系列專業群建設意見,實踐結果證明專業群建設對學生就業、師資隊伍建設和學校專業建設都有實際意義。
關鍵詞:專業群;計算機;民辦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民辦高等學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具有專業培養方向靈活、專業特色顯明、工作效率高和畢業生誠懇踏實等特點。國外民辦高等學校已經充分發揮這些特點,實踐證明,在《民辦教育促進法》等政策支持和社會逐步認可的情況下,民辦高等教育越來越成功,培養的畢業生也深受各企事業單位歡迎[1]。然而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相比,教學經費來源單一,投入不足等經濟條件的制約。因此以探索以服務社會為導向,培養專業間復合式多樣化、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特色,以提升辦學配置水平和整合現有資源為目的的專業群建設與研究,對民辦高等學校來講研究意義更大。
專業群建設是以專業為核心的資源整合活動,專業群的建設有利于形成學校的集群優勢,從整體上提升辦學配置水平和特色專業的建立;有利于學科間復合式多樣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形成;有利于形成實踐教學優勢,將分散的實驗資源整合為專業化的實訓基地,降低專業建設成本,實現資源共享;有利于形成師資隊伍優勢,形成專業教師團隊,增強專業辦學實力;有利于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專業品牌。
1 專業群建設的意義、建設內容及步驟
1.1專業群建設的意義
(1)能夠整合優化辦學資源,發揮專業集群優勢互補,實現資源共享,在必要的教學成本控制前提下,形成計算機專業群內各專業優勢互補的實踐教學體系。
(2)能夠提高專業配置水平,制定符合服務社會需要的人才培養方案,為社會提供高素質人才,從整體上提升學校在地方區域內的影響力,逐步形成人才培養特色。
(3)能夠形成師資隊伍優勢,促進專業教學團隊和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增強專業辦學實力。
(4)能夠根據社會需要,多形式、多樣化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應用性高素質人才,拓寬學生就業面,開拓就業渠道。
1.2 專業群建設的內容
專業群建設主要根據專業間的相關性,以有限設備與人力資源情況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開展以一個或若干個重點專業建設為龍頭,在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方面,實踐條件建設方面,教學團隊建設方面、教學資源庫建設方面等,整合優化資源。在人才培養上專業間優勢互補,方向上提高目標性和針對性,最終形成“產、學、研、用”一體的教學培養模式。
1.3 專業群建設的步驟
(1)“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開展專業群建設首先要深入調查人才需求,制定相對應的人才培養方案,考察社會的新發展、新形勢、新政策,實事求是完成社會調研工作,正確統計、判斷人才需求,弄清各方向技能要求,制定一套以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應用型高素質人才的專業培養方案。
(2)教師是學校發展的原動力,專業群建設應結合人才培養的要求和師資隊伍實際情況開展教學團隊建設,培養一支年齡結構合理、學歷層次較高、技能扎實的教學隊伍。
(3)實踐設備是實踐教學的保證,專業群建設應整合現有實驗室資源,以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標準,構建結構完整、合理的實驗系統。
(4)專業群建設要圍繞建設優質的、共享型教學資源庫,實現教學資源的廣泛共享,突顯專業的示范性與輻射效應。
2 青島工學院專業群建設介紹
青島工學院由中國海洋大學青島學院2011年轉設成立,作為一座成立不足十年的普通民辦本科高校(中國海洋大學青島學院于2005年成立),借助中國海洋大學母體學校的優勢,充分發揮了獨立學院設置時的“民、獨、優”的特點[2],目前以“工學為主、兼顧文理,教學型、綜合型高校”的辦學特色逐步鮮明,為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應用性人才作為培養目標符合社會實際。信息工程系成立于建校之初,目前已建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數字媒體技術、物聯網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6個本科專業,配有專業實驗室30余間。
在青島工學院的計算機專業群建設從2007年開始校級立項建設。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間,開展了“獨立學院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研究”,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軟件工程兩個本科專業為對象,進行獨立學院三本層次的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培養目標、培養方案、實施過程,監督與評價等一系列問題的研究[3],對教學質量提高很大,效果較好。同時研究發現,數字媒體技術、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三個本科專業作為信息類相關專業,可借鑒計算機研究成果,繼續開展專業群建設研究。2011年開始在專業資源整合方面開展研究,進行專業課程群建設,師資團隊建設,探索整合資源,高效共建專業群的路子。
2.1 現有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向定位
學校2008年匯集教學一線老教師和青島區域內計算機行業專家,在多方面、多層次調研基礎上分析了人才需求,修訂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兩個專業的專業培養方案。2010年、2012年有進行了所有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工作。專業上與青島海信集團、海爾軟件、青島海飛新科、杭州創業軟件、北京東華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等駐青島軟件園企業開展校企合作;成立了H3C網絡學院、IBM軟件學院和Intel軟件學院。根據用人單位需要確定各專業技能的培養方向,具體專業培養方向設置如圖1所示。
按年級開課進度,五個專業的前3個學期教學內容打通,主要進行通識教育和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從第4學期開始到第6學期各專業分方向培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分嵌入式系統和計算機網絡方向,軟件工程分Java和.Net方向,數字媒體技術分虛擬現實與影視動畫方向,電子信息工程分信號與系統和嵌入式方向(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嵌入式方向結合)、通信工程分計算機網絡通信(與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網絡方向結合)和無線通信方向。第7學期和第8學期打通,設計了畢業生出口有:就業、考研、出國和創業等。
低年級打通,淡化了專業強化了通識教育和專業共性,避免了學生入學時對專業認識不足,選擇專業盲目,大二下學期即第4學期分專業,入方向進行培養,方便了學生專業選擇。第4到第6學期分方向培養,為學生就業發展做好了鋪墊,另一方面學生的自主選擇,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第7和第8學期主要開展校內實訓、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校內實訓分方向進行,根據學生是選擇就業、考研、出國還是創業,開設對應專業限選課的課程,學生進入不同的指導班級學習,提高了就業率。
2.2 結合專業群的教學團隊建設
青島工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根據教育部的生師比的辦學要求,結合專業群建設需要,進行師資隊伍建設,以“人人參與,不養閑人”為目標,立足現有教師情況,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方向,培養建設了嵌入式、計算機網絡、無線通信、Java軟件技術、.Net軟件技術、影視動畫、虛擬現實和信號與系統八個教學團隊。每個團隊配置了1—2兩名高級職稱的學科帶頭人,3—5名講師以上的主講教師。教師都有自己的專業方向,24名教師同時持有專業職業證書,專業技術扎實,通過專家評估、就業數據、學生評價、企業評價等各方數據評估專業培養過程,幾年來縱向看教學水平有很大提高。
2.3 結合專業群的實驗室建設
專業群建設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整合優勢資源進行專業建設,在有限的資源內開展多方位的專業共建,青島工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在實驗室建設上作了如下工作。
(1)專業實驗室方向教學專業間共用。
(2)發揮計算機公共實驗室優勢,補充專業實驗室不足。
(3)綜合實訓平臺綜合考慮相關專業的需要。
(4)可升級改造實驗室,避免重復建設實驗室。
近3年實驗室建設時,結合以上原則為學校至少節約了100萬以上的投入,同時滿足甚至開拓了專業實踐教學。
2.4 專業群建設成果
通過計算機專業群建設,我們去的以下成果。
(1)通過考察社會的新發展、新形勢、新政策,實事求是完成了社會調研工作,正確統計、判斷人才需求,弄清了各方向技能要求,制定出一套以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應用型高素質人才的專業培養方案。
(2)整合了教學資源和教學設施,滿足了個專業教學的同時,提高了實驗設備的利用率,減少了人均成本。
(3)建設了具有教授、副教授帶頭的、年富力強、結構合理的8個教學團隊。
3 結語
專業群建設是以專業為核心的資源整合活動,有利于形成學校的集群優勢,從整體上提升辦學配置水平和特色專業的建立;通過整合現有教學資源,實現資源共享,降低專業建設成本;有利于專業教師團隊培養,增強辦學實力;促進形成辦學特色和樹立專業品牌;但是專業群建設也會受到阻力也很大,需要全校上下動員,特別是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在人力、物力和政策方面都有所保障的情況下才能夠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 韓民.《民辦教育促進法》頒布實施的意義及其政策課題[J].教育研究, 2004,(4):38-43,52.
[2] 教育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中國計算機本科專業發展戰略研究報告,2005,(5):7-12.
[3] 梁宏濤.獨立學院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26(12):207-209.
作者簡介:
梁宏濤,男,副教授,研究方向:分布式系統與并行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