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日,新鄭市72歲的環衛工靳春波因“熱射病”去世。8月7日上午,新鄭市城市管理局環衛處副處長高洪江證實,為防止意外發生,目前已辭退了7名70歲以上的環衛工。
這一事件繼續以悲愴的方式演進,7名70歲以上的環衛工被辭退。為何要辭退?辭退合不合理?辭退之后他們怎么辦?在此之外,一個殘酷的真相浮出水面,原來環衛工中有那么多年逾古稀的老人。
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個年齡的老人本該含飴弄孫,他們卻從事最累最苦甚至不乏風險的工作,不能不令人心酸。隨便檢索一下,環衛工老齡化是普遍現狀,六七十歲甚至更年長的環衛工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他們的工資并不高。記者在新鄭街頭采訪了15名環衛工人,12人的年齡都在60歲以上,還有三人年齡接近60歲,他們的月工資是1080元,不管吃住。而2013年,鄭州的最低工資標準還有1240元。
工資極低,勞動量極大,這是完全割裂的兩極,卻集中于環衛工身上。老年人從事環衛工作,更應該向他們提供較為健全的保障。但事實上,他們處于“三無”困境中:其一,沒有簽訂合同,被隨意辭退;其二,沒有基本的福利;其三,沒有養老保險。比如一名干了12年的老環衛工今年6月被突然辭退,他熬了12年,本來想著老了能有點保障,比如能有一天像正式的退休工人那樣,憑工齡有點兒退休工資。但是,“啥也沒有”。
有句話說得好,“你身邊少了一千個領導,你也許不會有絲毫感覺。如果少了一個環衛工,你馬上會感覺到,環境變臟了。”環衛工干著又臟又累、又苦又危險的活,為了扮靚城市起早貪黑,甚至死在工作崗位上。但諷刺的是,環衛工雖被賦予了華麗的符號性贊譽,如“城市美容師”等,但權利的破損,使這些美稱變得膚淺甚至有些戲謔的意味。環衛工的權利貧困,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只拿較低乃至最低的工資,沒有五險一金,缺少穩定的制度性呵護;二是沒有贏取足夠的尊重。尊重環衛工,除了尊重他們的人格,還應該尊重他們的勞動,當你隨地扔垃圾時,有沒有想到這是給環衛工增加工作量?
在韓國,環衛工是相當搶手的藍領工作,屬于公務員,一般年薪折合人民幣25萬左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能不能也把環衛工納入公務員編制或者事業編制?也許有人認為這是天方夜譚。其實,這并無難度,就看政府的決心與誠意。退一步說,即便不納入編制,提供工資總可以吧?不拖欠工資總可以吧?繳納五險一金總可以吧?多給他們一些尊重和人文關懷總可以吧?再不濟,保證他們的工資超過城市最低工資標準總不難吧?
環衛工,不需要悲情和憐憫,需要的是權益的合法保障。尊重環衛工,就必須跟他們簽訂合同,繳納保險,就必須保證他們享受法律賦予的一切合法權利。今年2月26日,住建部明確提出:各地要盡快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保障環衛工人各項權益。很顯然,正因為環衛工的話語權小,維權能力弱,再加上社會地位不高,他們往往成為被侮辱和損害的群體。如何盡快改善環衛工不堪的狀況?對那些麻木不仁、侵害環衛工權益的部門負責人是否該問責?
(綠羽摘自《北京青年報》2013年8月19日,圖/薛紅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