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毅英,原名姜鶴根,1908年出生于浙江省江山縣新塘邊,其父從事木匠行當,可謂有技能的庶民。姜鶴根中學畢業后考入浙江警官學校。
1933年,戴笠親自開辦了杭州特訓班,并從浙江警官學校的畢業生中挑選出一部分人組成了“特訓班甲班”,對外稱之為中央警察研究所。“特訓班甲班”共招收40人,每個人都由戴笠親自考核,后來名噪一時的毛森、張毓中、葉文昭、倪永潮都在其中。
在考生的檔案中,戴笠發現了同是江山人的姜鶴根,他馬上把她叫到了自己的辦公室,興致勃勃地與其交談起來。
姜鶴根中等身材,五官端正,沉默寡言,給戴笠很好的印象。在對她的一番問話之后,戴笠覺得她既有女人細柔的特性,又兼具男子的剛毅性格。對此,戴笠認為如果將身具雙重性格的姜鶴根作為軍統高級特務來培養的話,則可以派上多種克敵的用場。
戴笠親自把姜鶴根選進特訓班之后,特意為她取了一個新名字——姜毅英,以此激勵她要靠自身的毅力取得英名,成為女中豪杰。就是這次會面,為日后姜毅英能夠成為戴笠身邊的紅人做了鋪墊。而她的性格和其擁有的江山籍,使她在軍統中如魚得水。
軍統局的機要部門多被江山籍特工人員把持,尤其那些最機密的譯電部門,幾乎是清一色的江山籍人。戴笠把譯電科的工作全部交給了江山人來主持,各省省站也必須由江山人擔任譯電業務,如果發現某個省的負責人有問題的話,這些江山籍的譯電人員可以用密碼直接向他報告。
姜毅英更是戴笠所倚重的江山籍特工之一,她先后被委以譯電科長、機要組長、情報處長等職,在工作性質上,她一直沒有離開這塊“神秘”的陣地。她因偵獲日軍將于1941年12月7日偷襲珍珠港美國海軍基地的絕密情報,得到蔣介石的夸獎,打開了當時的中美合作之門。
國民黨政府在抗戰期間曾一度停止授銜工作,直到抗戰末期才得以恢復。1946年3月,姜毅英被授予少將軍銜,時任職務為國防部保密局少將情報處處長,成為龐大的軍統局中唯一的女少將。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姜毅英隨國民黨保密局由上海逃往臺灣。去臺以后,姜毅英一直在國民黨保密局工作,并成立“匪情研究室”,收編中共在臺灣的情報系統。
1956年12月11日,毛人鳳病死于臺北。從1957年3月開始,姜毅英脫離了國民黨情報局,由人介紹充任了臺北市士林區“雨農國民小學”校長,一直到1980年2月退休。該校校址位于臺北市士林區忠義街一號的芝山巖。這所學校是以戴笠的字“雨農”命名的。
正是念及當年戴笠對自己的恩惠,姜毅英選擇了在該校任職。從此,她專注于教育工作。
2006年年初,姜毅英在臺北市永和中正路的家中去世,享年98歲。很少有人知道她以往神秘女少將的真實身份,即使在國民黨臺灣軍方,也因為她的臺灣“軍情局”(也就是前國民黨“軍統局”)機要組組長的特殊身份,她的晉升詳情也是一直處于高度保密的狀態,只是在“軍情局”內部的秘密檔案里,記載著這位國民黨女將軍的詳細履歷。
(錢正平摘自《名人傳記》2013年第5期,圖/馬超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