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導彈危機中的水下英雄
1962年10月27日,古巴導彈危機最后時刻,赫魯曉夫決定讓步。但美蘇對峙現場仍然氣氛緊張,沖突一觸即發。美軍艦隊為了逼迫蘇聯潛艇上浮,開始投擲“模擬”深水炸彈,同時發信號稱先打“模擬”彈,如果蘇聯人潛艇不服從指令將會有嚴重后果。水下確實有蘇聯潛艇——B-59艇。但蘇聯人潛得太深,收不到美軍的說明,只能聽見深水炸彈的爆炸聲。B-59艇艇長、政委和副艇長對于如何應對產生了意見分歧。艇長、政委認為戰爭已經爆發,必須發射核魚雷,消滅美艦。副艇長阿卡希波夫則不以為然,此人參加過二戰,經歷過K-19號核潛艇事故,經驗豐富,認為還是浮上去搞清楚再說。B-59艇上浮后發現,核戰爭還沒有發生,但他們差一點發動核戰爭。這位拯救了世界的阿卡希波夫并未為此受到贊揚。此公后來官至少將,基洛夫海軍學院院長,1999年病逝。
戰地記者
荷蘭畫家威廉·馮·德瓦爾德(1611~1693)的創作巔峰期正好趕上荷蘭與英國爭霸海上的關鍵時期。1653年,他租了條小船出海,哪有海戰就上哪兒,哪里打得激烈,他就上哪兒畫去。從某種意義上,德瓦爾德是第一位現代意義上的戰地記者。憑著這股玩命的勁,荷蘭海軍雇用他為官方畫師,在軍艦上給他找了個地兒,專門負責畫海戰。1666年6月1日至4日,荷英海軍爆發著名的四日海戰。德瓦爾德也忙活了四天。激戰時刻,德氏要求專門派給他一條戰艦,駛離本軍戰斗隊形,以便得到最佳觀察視角。這一請求還真被批準了。他所留下的多幅畫作在今天看起來與照片一樣逼真。是役,荷蘭海軍小勝,德爾瓦德的現場素描隨即名噪一時。一門心思想爭霸海洋的英國人也看到了這位畫師的重要性,出重金禮聘,到了1672年,英荷海上爭戰再起時,德瓦爾德改為英國人畫了。
反著修工事的將軍
美墨戰爭,美國總統波拉克任命其密友蓋登·皮羅為將軍,后者渴望軍功但才干平庸。皮羅率軍占領墨西哥小鎮卡瑪戈,命令部隊大修工事,然而,這些工事修得令美墨兩邊軍隊都很吃驚,因為這些工事的朝向完全反了,后方沖向了墨西哥人。
金發的戰略價值
坊間傳言,美軍二戰“諾登”轟炸瞄準鏡里用的十字刻度線是真人發絲嵌進去的,此言并不屬實,但頭發絲有軍事價值并非虛言。二戰期間,美軍使用的精密測量儀器確實要用到頭發絲。當然,這不是普通的頭發絲,最好是女性的金發,而且要從未燙染過,且至少12英寸長。這種金發能夠準確測出極細微的冷熱變化,靈敏程度極高。二戰之初,美軍需要專門從盛產金發女郎的巴爾干半島進口這種“戰略物資”。德軍占領巴爾干之后,切斷了這個供貨渠道。1941年,美國戰爭部公開向社會征集金發。據說一位特有愛同心的11歲小姑娘足足留了兩年的頭發,賣給了班迪克斯航空公司,得了60美元的報酬,當時在前線打仗的一等兵每月也就掙50美元。重賞之下,美國金發女郎紛紛響應號召,才滿足了戰爭的需要。
(司志政摘自《環球軍事》2013年7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