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門的打開,在海外打工、學習和工作的中國人越來越多了。或許你難以置信,即使有些人不太會講外語,只要頭腦靈活,見機行事,在國外工作和生活也能如魚得水。商務處廚師小范就是其中的一位。
那年在津巴布韋公干,為節省費用,我們一行在商務處“搭伙”。我們對商務處的后勤工作贊不絕口,尤其是每天能吃上可口的飯菜十分滿意。參贊對我們說,這一切多虧有小范師傅呢!
小范來自皖北農村,只有初中文化,基本上是外語盲,但他做事細心,反應靈敏,也勤于思索。
津國首都哈拉雷的超市屈指可數,而且價格也比自由市場貴出了近一倍。那次翻譯偶爾說起,在一些國營農場買蔬菜和雞鴨魚比自由市場更便宜。小范是個有心人,由翻譯帶了一次路,他把沿途的主要標志物畫了一張草圖。第二次采購,由于翻譯臨時有事,小范只好只身駕車前往。與農場戶打了幾次交道,小范覺得自己的英語太差,連簡單的對話也進行不了。為了把后勤工作做好,小范跟著翻譯學起了英語口語。起初的幾個月,小范只掌握了打招呼、十幾個商品的名稱和從一到十等一些單詞和簡單的句型。盡管小范發音不好,一些津巴布韋的人講的也是“二手”英語,但彼此能作一些很簡單的交流。
三個月后,小范不僅把商務處的伙食搞得有聲有色,而且再采購完全用不著帶翻譯。對此,參贊頗感納悶:這就巧了,憑小范的文化底子,他的英語口語在短期內不太可能突飛猛進呀!問起小范時,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出了其中的奧秘。
原來小范自制了很多小卡片,并在上面注了商品名稱的相應的漢語“音標”。到農場采購雞蛋時,他就會抽出畫著母雞和旁邊有一個橢圓型的卡片,用手語和農場主比劃著雞蛋的價錢。雙方用手指討價還價成交后,小范最后再寫出了具體需要的數字。以此類推,小范用同一個法子買其他農產品。一圈跑下來,商務處的小貨車里已堆得滿滿當當的了。
上崗后的第一年,由于愛崗敬業,巧用心智,勤于鉆研,業績突出,小范被評為使館優秀工作者。
(莊妃軒摘自《企業黨建參考報》2013年7月15日,圖/陳明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