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美公司總裁胡瑞連是一個“布道者”。
他是馬來西亞第二代華裔,從小深受馬來西亞華人社會公益氛圍的熏陶,在身體力行做公益的同時,他還懷抱著一份“布道公益”的責任感。就拿“母親水窖”項目來說,從結緣“母親水窖”的第一天起,他就成為了該項目的義務推銷員,時長鼓動公司員工、經銷商、親朋好友參與其中。
到了2007年,他在公益之外,又多了一項布道內容——稻盛哲學。在他眼中,稻盛哲學不僅是激勵人不斷修煉靈魂、追求“自利利他”的明燈,更是建設企業文化、改善企業公眾形象的一劑“良方”,值得學習和倡導。自接觸稻盛哲學以來,他深受震撼,除了直接或間接組織宣講,還曾多次親自講課。
胡瑞連從稻盛哲學中得到了什么啟迪?他又怎樣將悟到的理念運用在完美公司的企業文化建設之中?就這些問題,胡瑞連分享了他的想法。
作為一家直銷企業,在建設企業文化方面,完美公司遇到的最大的挑戰是什么?
完美公司在早期發展的時候,在資源和競爭力方面都相對處于弱勢,媒體過去提到直銷行業,都幾乎不會被提到。另外,我們也經歷了很多困難。直銷是一個利益驅動性很強的行業。很多經銷商剛剛加入的時候,被各種目標激勵著,積極性高得可怕,不用別人監督著,就會自己去努力工作。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有一部分人就會只關注自己獲得的財富的多少,而很少關心社會和他人;甚至,有一些人會為了短期利益而迷失本性,做出許多甚至違規的行為,損人不利己,并且導致整個企業乃至行業公眾形象受損。
失去了公眾形象,談何長遠發展?所以,完美公司在建設企業文化的時候,遇到的最大的挑戰就是怎樣向員工和經銷商傳播正確的文化價值理念,在鼓勵他們追求成功的同時,不要忘掉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而是要有利他的精神。
你曾說過,稻盛哲學是改善行業公眾形象的“良方”。在應對以上挑戰的過程中,你從稻盛哲學中得到了那些啟迪?
我從2007年開始接觸稻盛哲學,從稻盛先生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生閱歷和“敬天愛人”的哲學中,受益良多。我當時讀了他的那本叫做《活法》的書,感覺很震撼。他在書里講的都是很淺顯、小孩子都看得懂的道理,沒有很深奧難懂的哲學,但是造就了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還拯救了破產的日本航空公司,很不可思議。
稻盛哲學是一種人生哲學,和我們老祖宗傳承下來的一些傳統美德不謀而合,它一方面可以提高人的心性,倡導敬天愛人之心,另一方面可以激勵人每天前行,持續精進。
稻盛哲學也是一種經營哲學。稻盛先生講到的“三心”經營:要以“人心”作為經營的基礎,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以“良心”作為經營的標準,做事要對得起天地良心;要以“愛心”作為經營的氛圍,賺了錢要回報社會。這“三心”就是對企業講的,里面的道理,所有企業老總一看就明白,但是,要真正做到就很考功夫了。
完美的經營理念中,其實一直有“稻盛哲學”中倡導的積極因素。做公益就是完美公司實踐“敬天愛人”經營理念一種體現。
完美公司具體把做公益結合到企業文化建設中去?有什么效果?
就企業而言,企業的領導要先認識到在企業文化中融入公益慈善價值理念的重要性,并且實實在在地去做公益,然后去影響和帶動員工一起做。一開始,員工可能會有所懷疑,但是只要你長期做下去,他們就會感受到你不是在忽悠,而是真的想要為他人、為企業、為社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慢慢地,他們也就會參與進來。參與進來就好,做公益和獻血一樣,是會上癮的。
基本上,公益慈善的文化理念在完美公司已經深入到了員工和經銷商層面。雅安地震的時候,公司捐贈了1000萬,但是,我們的員工、經銷商和業務伙伴等加起來捐贈983萬,雖然沒有公司捐贈的1000萬多,但是它的意義卻大得多,因為它背后包含的是上千“完美人”主動獻出的愛心。馬來西亞有句話,“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多多益善,少少不嫌”。我們在完美公司堅持的也是這樣一個公益慈善的理念。
在公司的企業文化中融入公益慈善的價值理念,對員工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讓員工多一點愛心,在關注自身的同時,也多點關注社會,關注周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