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點:遼寧大連莊河
時間: 9月17日
清晨5點,我們在微涼的秋意中整理行裝,趕往第一站—遼寧省莊河黑臉琵鷺市級自然保護區。6點,我們到達了莊河大橋,我們的團隊即刻展開了一天的工作。
發現使者吳秋敏對于候鳥觀測十分專業,到達目的地后她就一直在忙著整理設備、觀察拍攝,不時翻閱她隨身攜帶的環保筆記。平日里,吳秋敏通過環保講座、微博認識志同道合的一群良師益友,這其中就包括被譽為野生鳥類拍攝第一人的周海翔。在她眼里,“周老師是個十分癡迷鳥類的人,專業、敬業,能在他身上學到很多。”
早上八點多,我們見到了周海翔和他的團隊。“1、2、3……”周海翔站在莊河大橋上拿著望遠鏡數鳥,時不時拿著對講機跟遠處的同伴聯絡,隨時跟蹤、記錄著鳥兒飛行的方向,并對鳥群的數量、雌雄以及年齡做詳細的記錄。發現團隊拿著望遠鏡仔細觀察各種鳥類,周海翔告訴我們,現在能看到的鳥兒大概有五、六種,除了黑臉琵鷺,還有黑尾鷗、黃嘴白鷺、澤鷸、礪鷸等,我們上午一共看到45只黑臉琵鷺,場面比想象中要壯觀許多。
周海翔說,因黑臉琵鷺珍稀性引來眾人紛紛前來觀察拍攝生存,其繁殖因此變得異常艱難。為了保護黑臉琵鷺的繁殖地,莊河市政府于2003年出臺了《關于保護石城鄉形人坨黑臉琵鷺的通令》,規定距離形人坨30米以內為禁入區,任何船只、人員均不得進入,并決定把島上風力發電等設備全部拆除。隨著這兩年形人坨逐漸無人打擾,黑臉琵鷺的生存環境也有所好轉,它們才又重新飛回了形人坨繁衍。近幾年,《莊河市市政府綜合治理規劃圖》已將黑臉琵鷺的休息區和覓食區清晰標記出來。
中午時分,發現團隊稍作休整,吃些東西,臨走時把所有的垃圾打包帶走。這里本就是屬于鳥兒的,作為過客的我們,理應把它們的家園完璧歸趙。
在休息的時間里,發現團隊對守護者們做了更為詳細的了解。他們都來自天南海北,年齡懸殊很大,職業也各不相同,是同樣的目標和信念將他們聚集在一起。
馮景智,另一位發現使者,愛好攝影。他說:“我們普通人應該多了解環保知識,若不注重環保,將來我們的子孫肯定會怨恨我們的!”
何巨濤,莊河人,我們都叫他老何,老何一直很關注濕地環境和黑臉琵鷺,但無奈有問題也不知道跟誰去反映,總是覺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自從認識了周海翔后,許多想說卻反映不上去的建議就可通過周海翔轉達給政府,解決了很多問題。老何說:“保護環境是最有意義的事情!”
林克寧,是一位環保意識很強的媽媽。她這次帶著她4歲半的兒子來到莊河,為的就是讓孩子學會與動物和諧相處,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她說:“環保要從娃娃抓起,要多鼓勵身邊的人參加環保活動!”
傍晚準備離開的時候,周海翔突然停下來說:“哎,快看!”說著馬上拿起望遠鏡向天空望去,原來是有兩只黑臉琵鷺從遠處飛過。他一邊觀察一邊自言自語:“它們是往哪個方向飛?”只要是跟鳥兒相關,他仿佛隨時隨地都能進入工作狀態,甚至連自己的手機鈴聲都是鳥兒的叫聲,真是一位愛鳥成癡的人……
回去途中,忽然想起周海翔寫下的句子:“生命的寬厚,從來都是以另一種形式滋養我們,比如鳥的歌唱,比如飛翔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