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點:深圳華僑城濕地
時間:10月26日
在深圳這個喧鬧繁華的國際化大都市里,有那么一方土地,那里紅樹綿延、清波蕩漾、水鳥成群,充滿自然的生態之美。這個地方正是發現之旅的最后一站—深圳華僑城濕地。華僑城濕地位于歡樂海岸項目北區,是中國唯一地處現代化大都市腹地的紅樹林濕地,擁有近4萬平方米紅樹林景觀,是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黑臉琵鷺等數十種珍稀鳥類的棲息地。濕地內設有生態教育基地、親水棧橋和觀鳥亭等生態設施,集生態觀光與環保教育功能于一體,也是深圳的全新 “生態名片”。
清晨,發現團隊便抵達華僑城濕地生態教育基地,見到從香港趕來的譚鳳儀教授一行。譚鳳儀教授是位濕地生態的專家,身為香港城市大學生物及化學系教授的她在濕地生態、污染環境修復及有害生物控制等方面有豐富的研究經驗。此次前來,譚教授更是帶上了數位得意門生前來觀察研究濕地。
一輩子做濕地研究及濱海濕地修復的譚教授與華僑城濕地有著極深的淵源。譚教授回憶道,“數年前的華僑城濕地還是一片臭水灘,布滿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幾近成為死水區,整個濕地面臨嚴峻的生態危機?!?2007年華僑城集團正式接管華僑城濕地后,她參與了華僑城濕地的整體規劃指導,從植被地引入培養到整個華僑城濕地濕地生態系統的構建。本著“保護、修復、提升”的原則,華僑城濕地在譚教授的指導下,先后啟動了500米長的小沙河出??诙挝鬯嘏?、1.45公里的生態圍堰修建、3.3公里的鐵板網圍墻修建、6.3公里的外引水、20.6 萬平方米的清淤還湖等工程,通過截污治污、生態凈化、濕地植物配置、改善了濕地水質,恢復潮間帶生境、營造適應鳥類棲息環境,維護濱海濕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在譚教授及其他眾多濕地保護者的努力下,經過長達6年“保護性修復”的華僑城濕地以其原生態的環境資源、優美的植被景觀成為了深圳城市中心名副其實的“綠腎”,成為深圳灣紅樹林濕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次能夠重新來到華僑城濕地,看到這片美麗的濕地,譚教授尤為激動。這對她來說不僅僅是因為自己的研究理論得到了很好的實踐,最為重要的是向業界證明濕地是可修復的,可讓更多人參與到濕地的修復及保護中來?!叭A僑城濕地作為深圳灣濕地的重要一環,對于我們港深兩地的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對于深圳灣生態圈不可或缺?!彼运粲醮蠹夷芊e極參與到濕地的保護中來,無論是政府、企業、民間組織還是個人,都應該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守護濕地和大自然。
作為一名教師,譚教授最大的夢想是讓更多的年青人投入到濕地保護這份事業中來,一代一代傳承下去。這次來深圳,譚教授面見了剛加入到福田-城大紅樹林研究發展中心實驗室的兩位學生,跟她們探討對濕地研究的想法。譚教授希望能通過給予學生們研究方向上的指導,讓她們在濕地研究之路上堅持自己想法,一路走下去。幾位博士學生向告訴我們,譚教授是位嚴師益友,對于工作學術相當嚴謹,即便只是個簡單的詞,譚教授也會進行不斷的考究修改。
一路上,譚教授的專業的知識、敬業的態度讓發現團隊的成員們感到由衷敬佩,而譚教授的言談舉止中無處不流露出她對大自然的那份深厚感情:尊重與熱愛。就是這樣一位大半生致力于濕地生態環保的研究,紅樹林保育的守護者,為濕地生態的保護代代相傳,一路前行。
發現之旅暫告一段落,整個活動也已經接近尾聲。一路走來,發現團隊記錄著這些美麗的濱海濕地守護者對濕地的無私奉獻。因為他們的努力,讓我們相信將來會出現越來越多守護濕地的“中國夢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