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02年以來,國內的翡翠市場經歷了令人震驚的瘋狂,高端翡翠(高種滿色)上漲了四五百倍,中端翡翠(高種或低種高色)上漲了幾十倍,中低端(較低種無色)翡翠上漲了十多倍,即使低端翡翠,也上漲了若干倍。
沒有哪一種商品像翡翠一樣,在短短10年時間,出現如此的漲價幅度。
瘋狂的石頭
今年年初,關于翡翠漲價,成品翡翠回購的消息不脛而走。翡翠批發商、加工商和零售商為何大量回購成品翡翠?業內人士分析,主要原因是翡翠原石越來越稀缺。而導致稀缺的原因,是緬甸政府欲把握翡翠定價權,減少出口,從2012年年中開始,多次取消翡翠公盤,這意味著去年緬甸方就再也沒有合法地向中國出口過翡翠原料。在上游原料稀缺的情況下,便出現了翡翠商家大量回購成品翡翠的現象。
翡翠商手里的存貨減少,加上“緬甸政府2013年起將禁止翡翠原石出口”的傳聞,讓市場忐忑不安,翡翠價格一路攀升。目前,原石價格漲幅甚至已超過50%,而今年第一季度,中高端產品上漲30%~40%,去年賣20萬元的翡翠手鐲,現在很多商家都喊到了26萬元。
這種現象倒逼翡翠商大量回購成品翡翠,一來可以解決原料短缺問題,二來也相對比較劃算!
專業人士指出,原料的短缺對我國翡翠業影響不容忽視。中國是翡翠的最主要消費國,而我國翡翠原料基本上都來源于緬甸。資源的稀缺必然導致翡翠價格的上漲。而翡翠資源的不可再生性,使得翡翠只能越來越貴,尤其是中高端翡翠產品。值得關注的是,市值在200萬~300萬元的高端翡翠,在2012年年底北京市場曾一度賣斷貨,由此可見中國人對翡翠的需求。
翡翠價格上漲雖然有炒作原因,但是隨著我國市場化進程的加快,在人民幣市場的放開以及各國貨幣超發的趨勢下,國內購買力尤其是對于奢侈品的購買欲望增強的預期下,今后兩年,翡翠的價格有可能呈現兩極分化的態勢,高端翡翠價格必然穩步上漲,少數翡翠甚至成為非賣品之類的寶物,不能用貨幣價值來衡量;中低端翡翠受高端翡翠價格上漲的影響,也會出現階段性上漲趨勢,但漲幅不會太大。
“老坑種”更值錢
全世界95%的翡翠產于緬甸。
緬甸北部有一條大江,當地人叫“烏龍河”,清代時還屬于中國版圖, 現在這里屬于緬甸密支那地區。
清代時,采集的主要是“烏龍河”河底的翡翠石料,現在也稱“水石”。為了得到石料,當時人們腰上系著繩子,另一頭系在船上,跳進河里摸石頭,摸到一塊就憋著氣抱上來。這種工作非常危險,常常有人溺死水中。而且一天下來,也采不了多少石料。
如今,烏龍河河水已被抽干,人們開始在河床上使用大型機械采掘。人工上千年采不完的石料,如今,幾十年就可采盡了。此外,人們還在烏龍河附近的山上開始大規模開采, 但這些料多沒有“皮子”(石料外面的一層玉璞),礦物顆粒粗大,水頭不夠,種份差。
這種石料叫“山料”,行家也稱之為“新坑種”,與之相對應的水石則為“老坑種”。“老坑種”顆粒細膩、種份通透、致密度高,價值常遠遠高于“新坑種”。行家常說的這塊材料新,指的就是新坑種;這塊材料老,指的就是老坑種。
常有消費者疑惑:“老翠比新翠值錢嗎?”其實應該說是:“老坑種”翠比“新坑種”翠值錢,而翡翠出產及加工年代的新老對其價值的影響并不大。近年拍賣成交數據顯示, 老工翡翠比同等質量的新工翡翠售價平均高10%,差距并不大,但是另一方面,老工翡翠越來越少見,競買的人越來越多,也是不爭的事實。
30萬元以上的翡翠才有收藏價值
珠寶拍賣市場主要有三大類品種:鉆石、翡翠和有色寶石。這些主要是以西方人的欣賞口味來劃分的,而在亞洲尤其是中國市場上,翡翠基本上是一枝獨秀。
1994年,香港佳士得首開珠寶拍賣專場,翡翠的“牛市”也隨之到來。
就藝術品市場尤其是珠寶拍賣市場而言,高端的、收藏級別的珠寶(鉆石和翡翠)的價格波動幾乎不存在。因為全世界范圍內,只有最稀有的、保值性強的珠寶才會進入拍賣交易市場,一旦被藏家購買,就基本意味著它以后很難再出現在拍賣場上了。
至今翡翠成交的天價紀錄仍然保持在香港,那是1997年,一位藏家花了940萬美元買進了一串27顆翡翠組成的珠鏈,至今這個天價紀錄依然沒有被打破。據行內知情人士說,這串珠鏈是緬甸一位翡翠大行家的傳家寶,27顆珠子全部從一塊翡翠原石中選出,當時就是價值連城、獨一無二的寶貝。無奈到了那位大行家要給他多個子女分家產時,不可能將翡翠珠子拆下,結果只能送上拍賣場。
在隨后的兩年時間里,由于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翡翠價格曾出現過下跌,但僅指其中的中、低端品種,高端翡翠價格依然堅挺。
如今,如果收藏,至少要買商場標價30萬元以上的產品,品質越高越好,十幾萬元的翡翠并無特別的收藏價值。
翡翠應該這樣挑
翡翠價格的高低是由翡翠本身的品質決定的,其定價的基礎是比較。具體來說,就是比顏色、種份、大小薄厚以及工藝的多少和精粗。
顏色:顏色并不是越深越好,而是越鮮艷越好。深而暗不如淺而艷,綠色部分越多價值越高,綠色越均勻價值越高。
種份:也就是比結晶顆粒的粗細程度。越透明,結晶顆粒越細膩,翡翠就越好,也就是常說的“種份好,水頭足”。所謂“行家買種,外行買色”,清代和民國時,翡翠是有綠色就值錢,沒有綠色就是廢料,而現在種份越來越被看重。從2001年到現在,以前不被重視的純白色的玻璃種價格上漲了50倍。
大小薄厚:相對來說,翡翠大當然是更值錢,但要大得合理,更要有美感,如果大而不當也沒有太多升值空間。對于薄厚來講,當然也是厚的好,但用料多,要求料完整,這很難達到。另外,飽滿的翡翠美感也更好,但也要注意合理的比例。
工藝:在翡翠加工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話,叫“無綹不做花”。沒有綹裂、毛病的翡翠原料,是不輕易雕刻線條圖案的,很多線條是用來遮避原料上的瑕疵。因此,一般來說,帶雕花的手鐲比沒雕花的手鐲價格要低。成交額最高的翡翠首飾是戒面、珠鏈。一條翡翠珠鏈能賣到8000萬元港幣,一顆小小的翡翠圓珠就價值300多萬元。戒面、珠鏈之所以價格最貴,是因為不能雕任何花紋、圖案,對原料要求最高。
翡翠看價,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不管你是行家還是外行,往往容易把低檔翡翠的價格看高,把高檔翡翠的價格看低。越是低檔的翡翠,商家的利潤率越高,越是高檔的翡翠,商家的利潤率越低。行家總是敢于給好貨出大價,要像行家一樣敢于出手,就需要有行家一樣的眼光。因此,收藏翡翠首先要做到先學后買,多看少買。
不同品質的翡翠,價格落差很大。翡翠的顏色、透明度以及結構、體積、工藝都是決定翡翠價值的重要方面。通常翡翠的顏色有紅、綠、藍、褐、黑、白、紫等,其中以翠色最為珍貴。高品質的翡翠,應達到行家所說的“陽、濃、正、和”這四個字,“陽”指的是色彩艷麗明亮,“濃”是指玉色的飽滿渾厚,“正”指顏色的純正而無瑕疵,“和”指的是玉石顏色均勻柔和。
不同級別藏家的“心頭好”
幾十億到上百億資產的收藏家
建議多參加國內外拍賣會,翡翠手鐲,上千萬的有幾只收幾只。有白棉或者沒有滿色都不要考慮;手鐲圈口不要太小(56mm~58mm),以圓鐲為主,扁鐲為輔。其次是翡翠珠鏈,越大顆越好,一定要透,也不能有雜色和裂紋。一串珠子要同樣質量很難得,價錢甚至比鐲子高。還有大師級玉雕師的作品,創意巧思、工法獨特、雕工細膩,有一系列大型的玉雕擺件作品,常得獎或常在媒體曝光的,都值得去關注。
5000萬到1億資產的收藏家
幾百萬到上千萬元的冰種帶帝王綠(1/2~3/4綠)的手鐲,幾百萬元紫羅蘭全紫手鐲,或者冰種春帶彩(紫帶綠),玻璃種飄藍花、全透無棉玻璃種無色手鐲都是可考慮的投資對象。另外,上百萬元玻璃種觀音與佛像,幾百萬元的翡翠小蛋面套鏈都是不錯的選擇。同時可以參考國內外知名的拍賣會,也可以到知名的翡翠專賣店比較選購。
1000萬到5000萬資產的收藏家
可以考慮三彩、冰種飄藍花、墨翠、紫羅蘭、黃翡、紅翡等手鐲、墜子、蛋面。原則上還是要考慮“種”,因為種是漲幅最大的因素。選擇墜子仍然要注意雕工,雕工精致、種水好才有升值空間。
500萬到1000萬資產的收藏家
不管鐲子、墜子或蛋面,都要選擇冰種以上。綠色深淺均勻程度會影響價錢,寧可小也不要大而不當。不要好高騖遠想要全綠的手鐲,沒有1000萬元以上是買不到的。
Tips
那些長得像翡翠的玉石
“假作真時真亦假”“魚目混珠”,消費者不敢貿然購買翡翠,就是擔心買到假貨。目前市場上翡翠的仿制品很多,常見的有軟玉中的碧玉,蛇紋石類的鈾巖石,石英巖類的東陵石、澳洲玉、馬來玉,長石類的獨山玉等。
彩色翡翠成為新機會
自古人們都崇尚綠色翡翠,鑒賞翡翠都以綠為美,事實上彩色翡翠更加稀有,只不過彩色翡翠的玉質往往不如綠色,沒有那么通透,也沒有那樣的水頭。然而,在今年的香港珠寶展上,紫、黃、黑色系列的彩色翡翠備受矚目,成為全場最受歡迎的寵兒之一。至于黑,其實是肉眼看上去黑,在強光照射下,它呈現的是濃綠色。
到老店買翡翠可能更便宜
很多顧客喜歡去新店買翡翠,認為剛開張的店有折扣,可以買到便宜貨,其實未必。
因為翡翠漲價是從源頭就開始突飛猛進。頂級翡翠原料,在2011年上半年暴漲了100%~200%。而翡翠稅收從緬甸源頭算起大約150%左右,行業周轉率極慢,如果擁有全產業鏈的商家,不開出12倍以上的價格,幾乎難以回本。所以新貨貴實屬常態。
而一些老店,因為原來存貨成本不高,有時疏忽調價,反而會低于新店。北京有家經營了十幾年的老翡翠店,一天突然來了很多廣東客人,一買就是上千萬。原來,因為源頭漲價,廣東翡翠生產基地的“面粉價高于面包價”,他們干脆采購陳年老“面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