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如何培養富小孩》的系列課程中,我把兒童財商教育分成這樣幾個系統:H(Habit習慣培養)、K(Knowledge 知識了解)、S(Skill技能練習),這3個系統缺一不可。其中知識部分、技能練習的部分都可以在我的課堂中完成,唯有H部分,只能在父母與孩子的日常互動中逐漸培養。
很多讀者微博私信我,追問我上期專欄中提到的女兒跟她的白瓷小企鵝儲蓄罐的故事。話題自然也就談到了儲蓄。
你平時跟孩子談論儲蓄嗎?你會怎么談?
前幾天見到一個朋友的女兒,是個漂亮、伶俐的四年級小女生。當我跟她談起我的財商教育系統時,她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當然,吸引她的不是我說的內容,而是能自己掌控花錢的感覺。
交談中,我發現這個孩子對財商所有的認知就一點——爸爸。因為平時需要的東西都是爸爸給買,需要報的輔導班是爸爸決定,每年拿到的壓歲錢是要交給爸爸存起來的。顯然,這位爸爸一定認為自己已經教女兒節儉儲蓄了。
這個女孩讓我想起了中國的老話“女子無才便是德”“在家從父,出嫁從夫”。不過,在現在社會中,我看到更多的女孩進入社會后,由于缺乏對金錢的正確認識和訓練,最終付出了很多代價,其中之一就是成為“月光族”。
很多家庭對孩子的儲蓄教育僅僅是為了攢錢,把培養孩子不亂花錢作為儲蓄的意義。在我寫的《女人就要會花錢》中談到過,在中國目前的貨幣體制,下通貨膨脹如影隨形,這樣的儲蓄習慣會壓制孩子的欲望,剝奪了孩子學會正確花錢的同時,還有可能把孩子引入歧途。如果孩子發現你教給他的儲蓄方法讓他買到的東西越來越少,他一定不會再相信你了。如果流動資金超過家庭6個月的開支,顯然是一種浪費。真正的儲蓄,應該是為了達成一個財務目標。這種觀念引導下的儲蓄,會是主動追求價值的行為。
再回到白瓷小企鵝儲蓄罐吧,因為愛心,為小企鵝喂飯已成為驅動女兒儲蓄的方式。小企鵝顯然是貔貅變的,喂進去的硬幣越來越多。我決定要跟她談談儲蓄的事兒了。好吧,我承認我是一個心急的媽媽。跟一個3歲的孩子談這個問題,是有些難度的。但,我還是干了。
機會是女兒最喜歡的尤倫斯美術館將推出兒童色彩活動,一番誘惑后,女兒對活動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我趁機告訴女兒,活動對會員收費是100元,如果她想參加,活動的費用需要她自己承擔。滿眼“欲望”的小妞兒滿口答應了。
她掏出自己的小錢包,好可憐呀,之前因為買蛋糕欠媽媽的債務剛還清,小錢包里只有40元。另外60元從哪里來呢?我提醒她,平時,零敲碎打放在小企鵝肚肚里的錢可以倒出來用,要不然,小企鵝吃多了會肚肚痛。聽到這里,女兒絕處逢生般飛也似的拿來小企鵝,把里面的錢統統倒了出來。“32.6元!”我大聲算給她聽:40+32=72,100-72=28。“寶貝,你還需要28元”。“媽媽出。”寶貝怯怯地說。“媽媽可以像上次一樣借給你,不過這次要收很高的利息。”寶貝一臉狐疑。我知道利息是她搞不懂的,我也沒有打算現在就讓她搞懂,“你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現在離活動還有4周時間,如果你每周從你的零花錢里留出7元,加上現在的錢就能存到100元去參加活動了”。
既然媽媽不愿意借錢,寶貝似懂非懂地接受了我的存錢建議。每周一,給她零花錢的時候,我會先拿出7元,放在一個獨立的小盒子里,再把剩下的93元交給她使用。很快,寶貝就習慣了。
4周以后,寶貝按計劃存到了100元錢,當天,她把她的分分角角的一堆錢放在尤倫斯美術館的前臺時,一臉的自豪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