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上市像一場戀愛戲,劇情跌宕起伏。從披露合伙人制起,到被香港拒絕再到宣布放棄赴港上市。近期,馬云又表示“分手后重新了解”,由此可見香港仍是阿里上市最現實的目的地。
近日,阿里稱紐交所和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已經分別同意,如果該集團尋求在這兩家交易所上市,其創始人和高層管理團隊可擁有對董事會的控制權。消息一出,就被認為這是阿里在對港交所隔空喊話,意思是說“我不是只有你一家選擇,我可以在美國上市”以此向香港施壓。但目前看來,阿里的做法被認為是在放煙霧彈,對港交所隔空喊話,不僅難以施壓香港,很可能還會弄巧成拙。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0月22日有媒體稱阿里巴巴高層對赴倫敦證交所上市表現出“極大興趣”,倫敦副市長馬特豪斯則表示歡迎該公司赴倫敦二次上市。美國歡迎阿里上市消息難以施壓香港,倫敦亦然,因為公司在正式提交上市申請前,一切都沒有法律約束力。
美國是全球最發達的金融市場,它對上市公司有非常嚴格的監管。如果阿里選擇在美國以AB股模式上市,首先馬云需要獲得現有股東的同意,而股東很可能要求利益交換。再說,目前馬云及阿里巴巴管理層所持股權僅有10%左右,這種控制權十分脆弱。AB股模式也無法一勞永逸地解決公司控制權的隱患。
其次阿里在美國必將面臨嚴格的監管和訴訟風險。而且馬云在2011年曾經繞開董事會擅自將支付寶從阿里巴巴集團剝離出來的行為是一大信用污點,至今在美國投資者中留有陰影,資本市場對其并不信任。這自然也會壓低股票估值。
更重要的是,在美國的上市公司有任何造假和違規都有可能引發訴訟和高額賠償。如果阿里在美國上市后再發生類似支付寶的事件,后果公司難以承受。
盡管香港是阿里上市最現實的目的地,但如果遵循“同股同權”的香港原則,投票權應與其股權比例相當,僅持股7.43%的馬云就無法維持對阿里巴巴的控制權,這不符合馬云等人目前想要在低占股的情況下繼續保持對公司的控制權的目標。
因此,阿里并不愿意去美國上市,其和港交所的博弈仍將繼續,而且從目前來看,盡管爆出美英歡迎阿里上市的消息,但香港仍將處于優勢地位:除非阿里接受香港現行的規則,否則香港不會同意其上市。
(來源:騰訊財經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