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綜合學習活動是語文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實踐中,語文綜合學習活動在教學目標設計環節上非常薄弱,具體表現為:目標指向的主體錯誤,目標水平的層次混亂,目標脫離學生實際。究其原因,在設計的主體上存在著盲目性;在設計的客體上存在著艱難性;在設計的過程中存在著隨意性。如果我們能從科學性原則、目的性原則、層次性原則、整體性原則的角度出發,就能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能保證綜合學習活動的育人質量。
關鍵詞:綜合學習活動;教學目標;設計;原則
語文綜合學習活動是語文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亮點。綜合學習活動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習內容的豐富性、學習途徑的多樣性、學習過程的實踐性、學習目標的綜合性等特點,漸漸成為語文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熱點和難點。
但是,筆者發現,在中職語文教學的實踐中,由于種種原因,語文綜合學習活動的開展卻是一個難點,尤其在教學目標設計這個環節非常薄弱,這種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綜合學習活動課的教學質量、育人質量。
一、綜合學習活動教學中教學目標設計存在的問題
1.目標指向的主體錯誤
課堂教學目標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預期,所以教學目標指向的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表述課堂教學目標有時可以省略目標主體,但這是以不影響對目標的領會為前提的。
2.目標水平的層次混亂
長期以來,教師在進行教學目標設計時,往往是根據某一教學任務,設計出只有一個水平層次的教學目標,作為完成教學任務的基本標準,而忽視了學生之間客觀存在的差異性或多樣性。
3.目標脫離學生實際
課堂教學目標制定要依據國家和上級教學主管部門提出的總的教育教學目標、學校教育教學目標、學科知識的性質與特點,也要考慮學生的主體因素。目前,很多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往往只根據上述層次的目標要求和學科知識而忽視了對學生主體的需要、個體差異等因素的考察。
二、綜合學習活動教學中教學目標設計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從設計的主體來看,重智能輕德育,設計上存在盲目性
我國傳統的教學強調知識、技能的掌握,而忽略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實踐中我們發現,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教育觀念落后,教育思想陳舊,在課堂教學目標的制定過程中,常置教材的整體性、思想性于不顧。
2.從設計的客體來看,隱性強顯性少,設計上存在艱難性
語文綜合學習活動的內容往往以主題內容的概括提要、活動項目的具體介紹和活動要求的簡單提示介紹為主,教學目標因素隱性強、顯性少,加之教學參考上沒有備課參考,也沒有現成的教案,這在某種程度上給教師的教學設計帶來了較大的難度。
3.從設計的過程看,應付多鉆研少,設計存在隨意性
由于設計的主、客體方面存在的諸多困難,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教師對教材中綜合學習活動的分析、把握較為膚淺和牽強,對活動內容的領悟、挖掘限于表面和形式。
三、綜合實踐課教學中教學目標設計的基本原則
1.科學性原則
(1)學生的發展需要和興趣。教學的本質是為學生發展服務。因此,學生的發展需要和興趣是制訂教學目標的一個根本依據。學生的發展需要是多方面的,知識、情感態度、動作技能、認知策略等方面都需要發展。僅從知識方面來看,自然學科、社會學科、人文學科等方面的知識都是知識的組成部分。這就需要我們在確定課堂教學目標時必須結合學生個體或集體的興趣,培養有特色的技能型人才。
(2)當代社會需要。面向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是要培養學生學會四種本領: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生存。21世紀教育委員會提出的四大支柱不是主觀臆斷出來的,而是根據21世紀社會發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而建構出來的。人本主義教育觀強調教育以促進人的發展為根本出發點。我們應充分認識到人的發展是個體社會化的過程,確定教學目標也要依據當代社會的需要。
(3)學科的性質與特點。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各自不同的學科結構特點。因此,課堂教學目標設計也要遵循學科特點進行設計。如,語文課的設計要注意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而語文綜合學習活動資料極其豐富,涉及到諸多學科或學科內部的諸多領域,因此,活動的主題也極具“綜合性”。
2.目的性原則
語文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正是基于語文學科的這個特點,《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提出:綜合學習活動要“根據校園生活、社會生活和職業生活確定活動內容,設計活動項目,創設活動情境。通過搜集資料、小組合作、交流展示、總結評價等步驟,圍繞活動主題開展語文實踐活動,運用有關的語文知識和技能,提高語文應用能力,培養職業理想和職業情感。”綜合學習的教學目標設計,必須圍繞著培養語文的應用能力的目標進行展開和深入。
3.層次性原則
由于語文綜合學習活動內容自身具有的層次性和教育對象的層次特點,教學目標的設計應體現層次性。教學目標設計的層次應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學生的發展和個體差異決定了教學目標內容的層次性。教學目標設計要注意區別對待不同學力和不同年級的學生,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水平的層次目標;二是綜合學習活動內容自身的層次性。
4.整體性原則
在設計課堂教學目標時,首先要牢牢把握教育目的、教學總目標、學校教學目標,以這些目標為指導,使制定出來的課堂教學目標與這些目標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其次,課堂教學目標本身也有不同類型和層次。不同類型的課堂教學目標也必須形成一個有機整體,而不能相互排斥、相互矛盾。
參考文獻:
[1]洪 明,張俊峰編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導論[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21—26.
[2]姜 平主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整體推進與校本化實施[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45—48.
[3]張 華,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與案例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8—92.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工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