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教育家林礪儒先生畢生從事教育事業,他既是大學教授,也擔任過中學校長、大學校長。新中國成立之后,林礪儒先生擔任過教育部副部長,分管基礎教育工作。林礪儒先生對教育理論有著深入的研究,他既是全人格教育理論的倡導者,也是全人格教育理論成功的實踐者。1922年,林礪儒先生在就任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的演說中說:“我認定理想的中等教育,是全人格的教育?!痹谌烁窠逃碚摰闹笇拢本煷蟾街信嘤顺汕先f的優秀畢業生,他們中的很多人成長為各行各業的專家、各條戰線的領軍人物。90多年來,北京師大附中的教育實踐以及取得的教育成果,證明了林礪儒先生的論斷是正確的。
全人格教育是對教育的一種認識和理解,也是一種指導教育行為的系統理念。全人格教育,顧名思義是完全的人格教育。人格,狹義地理解,指人的品格。在全人格教育理念中,人格的含義更廣,既包括道德人格,也包括心理人格、法律人格,特別強調它是做人的資格。全人格教育起源于健全人格教育,它以“人格”培養為核心,以“完全”或“健全”的人格為培養目標,以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為手段,從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早在100年前,蔡元培先生就倡導健全人格教育,他指出:“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绷值Z儒先生不僅對“全人格教育”的名稱予以確認,而且對全人格教育理論做了自己的發展。他提出:“教育是人格的成長”“一個完整的人格,定必包含動物的、人類的、公民的、職業的四種資格?!彼粌H肯定了人格是做人的資格,并且指出完整人格必定是由四種不同的資格構成。這對于我們進一步理解什么是全人格,如何進行全人格教育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全人格教育使教育回到原點。自人類誕生以來,教育就發揮著促進人類延續,助人適應環境,推進社會進步的作用。人格培養自始至終都是人類教育的重要內容?;A教育與高等教育不同,它不是側重專業培養,而是為學生的人生奠基。基礎教育作為學生成年前的教育,對象從0歲到18歲,這正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學生一般都是18歲高中畢業,這不僅意味著他們高中學業的完成,更標志著新的成年人步入社會。因此,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是使高中畢業生具備完整的人格、健全的人格。
袁貴仁教授在《試論人格》一文中指出:“在哲學看來,真正的人是在生理因素基礎上由心理因素、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品德素質構成的完整的人,是在歷史中行動的人,是作為活動主體的人。在哲學意義上,人的規格,就是具備基本素質、能夠從事現實的活動。人格,也就是人作為活動主體的資格。”
人格作為“人的資格”有著雙重作用。就社會來說,對每個人的人格都應當予以尊重;就每個個體的人來說,應當以自己良好的人格回應社會。
因此,可以把基礎教育的整個過程都作為全人格教育的過程,把基礎教育所有教育內容都與人格培養結合起來。無論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還是社會教育,在這個階段,都要為兒童和青少年人格的成長努力,都要為培養他們健全而高尚的人格做貢獻。
全人格教育從人格健全的角度倡導人的全面發展。德、智、體、美四育的培養,將促進人格的完善,也使人的素質得到全面提升,雖然各自占用課時數量大不相同,但都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德育為先、立德樹人,說明德育在全人格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只要為學生健全人格發展所必需,無論中高考是否考查,我們都要積極發展。例如,開展《倫理學》教學、志愿者服務等。全人格教育是強化了人格教育的素質教育。全人格教育強調以學生的健康成長為根本目的,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它與應試教育劃清了界限。
全人格教育對杰出人才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林崇德教授在研究創造性人才特征時提出:“創造性人才=創造性思維+創造性人格,著重強調培養創造性人才不僅要重視培養創造性思維,而且要關注創造性人格的訓練。”
林礪儒先生1922年至1930年擔任北京師大附中校長,錢學森1923至1929年在北京師大附中讀書,他接受的中學教育完全是林礪儒先生倡導的全人格教育。錢學森說,在師大附中學習是他人生的一個高潮。很多與錢學森同時在師大附中讀書的同學,后來也成長為國家的棟梁,僅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就有十幾位。在短短的幾年內,在只有幾十畝的校園里,有這樣一大批杰出人才涌現,歷史地證明了全人格教育的成功。如今,在我們努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期盼杰出人才出現的時候,全人格教育同樣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全人格教育在當今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社會經濟的發展并不會直接帶來社會的文明,不講道德的利益競爭會給社會帶來巨大的破壞和災難。有的人為了追求眼前利益,不惜破壞自然生態,禍及子孫后代;有的人為了追求暴利,不管他人死活,在食品中搞假冒偽劣;有的人因為恩恩怨怨,殺死身邊的同學,甚至親人;有的人身為公職人員,貪贓枉法,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巨大損失……經濟發展了,科技進步了,但是人的道德不會自動跟上世界快速發展的步伐。社會上出現的種種病態現象,歸根結底是由人造成的,而這些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喪失了起碼的人格。人格教育必須從小抓起,人守住了做人的底線,就不會迷失做事的方向。在我們大力維護社會和諧安定、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明的時候,全人格教育能夠起到基石的作用。
歷史上,林礪儒先生以他深厚的教育學識和豐富的教育經驗,發出自己的心聲,認定理想的中等教育,是全人格的教育。今天我們可以進一步認為,理想的基礎教育是全人格教育。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