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當今盛會與海帶發展的趨勢,電子政務一直是推動地方信息建設的重要基礎和主要力量,尤其是在和諧節約型社會的構建過程中,電子政務能夠實現公開服務、高效廉潔的執政方式。在國家的信息化戰略部署中,電子政務建設是應對國際競爭和挑戰的重要手段,也逐漸成為我國在政治體制、行政體制改革方面的中堅力量,更是推進政府管理現代化的有效戰略。2001年,當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計劃綱要》中的“以電子政務帶動信息化”提案后,黨中央就把電子政務改革列為行政體制改革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在轉變政府職能和改善管理方式的過程中,電子政務能夠在降低行政成本的同時快速提高行政效率,對規范運轉和協調系統等促進廉潔行政體制的發展也大有裨益。隨著信息化建設和政務發展的不斷深入,教育部開始部署教育電子政務的發展規劃,并確定了教育電子政務應用體系的框架。教育電子政務公文與信息網絡體系建設是整個教育電子政務應用框架建設的核心內容,從中央級電子政務建設開始,帶動和促進全國教育電子政務建設的快速發展。
江西在電子政務網絡發展建設方面一直走在全國的前沿,并被列為國家信息化建設推廣示范省。2001年省教育廳長組織成立江西教育信息化領導小組,掛靠省教育廳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統一規劃和部署全省教育電子政務工作。
目前,全省各地市教育局分已建立了當地教育局的門戶網站,普通高等院校中大部分的院校已接入CERNET,并建有校園網。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通過自身的資源整合,在組織實施過程中將工作落到實處,陸續實現了與教育部及省政府的電子公文交換和信息互送系統構建。2005年,當教育部開始推動“教育電子政務試點工程”建設時,我省率先通過“試點工程”,并不斷輻射到周邊試點,不斷加快教育電子公文信息系統在在全國范圍內的建設速度。作為國家信息化建設推廣示范省,2003年初江西教育電子政務平臺正式成立。同時,在建立健全信息技術中心的各項規章制度方面,江西省制定了《教育廳機關計算機應用安全管理制度》《網絡管理制度》《數據庫管理規定》《網站管理與維護制作》等規章制度。江西教育管理中心現已組建了強大的教育信息網信息員隊伍。
傳統的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流程是以部門為中心的,而教育電子政務則需要以事務為中心。這兩種流程在整合對接過程中存在著諸多矛盾。省、市、區各級教育行政管理本身的復雜性,使得原來的行政劃分和政府工作流程因為各部門條塊分割、組織間界限分明、缺乏協同與互動,無法滿足電子政務系統以事務處理為中心的流程要求,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育電子政務優勢的充分發揮,為解決這一問題,以下是我提出的幾點建議:
1.加強領導,促進交流,相互學習
教育電子政務建設必須按照教育信息化領導小組的決策,統籌規劃部署。建立和完善教育電子政務工作相關人員的培訓機制。采用多樣化形式,逐步對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等開展逐層遞進的技術培訓,以確保教育電子政務信息系統有效運轉。
2.整合資源,互聯互通,發揮效益,激活市場
借力國家網絡政務平臺,通過既定的信息交換渠道,打通與省、市、區教育行政部門的文件信息交換。將已有的信息設備與設施利用起來,接通與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省市教育網、校園網、遠程教育、“校校通”工程等軟硬件資源,實現切實有效的電子政務應用整合和信息共享。還可以通過融資、租賃、信貸等方式籌集資金,共建教育電子政務試點項目,拓展多樣化合作模式,加快建設電子政務工程。
3.完善制度,保障安全
江西教育電子政務平臺采用的是教育部統一的Edoasoft平臺,盡管目前有些功能的應用性仍有待加強,尚無法完全適應當前信息網絡的發展,部分功能十分欠缺。但是我們在保證內外網同步構建的安全前提下,不斷完善電子政務信息制度,根據特定地區的差異化進行對應的調整和完善,以實現安全可行的電子政務自運行系統。
總而言之,作為國家電子政務和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部分,教育電子政務建設對教育行政部門公開政務和依法行政有著關鍵的促進作用,能夠提高行政執政水平與能力,適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需求。當然,這也是一場長期的戰斗,不能一蹴而就,要統一規劃、分層推進、分步實施,才能實現我國教育電子政務建設的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高校招生委員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