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一年級的閱讀要求是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二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然而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思維發育不成熟,理解能力還不完善,另外,目前閱讀材料豐富多彩,種類繁多,這就要求教師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深入朗讀培養閱讀興趣
充滿感情的教師范讀能引起學生學習課文的積極性,能使學生在聽讀時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結構,還能為學生提供仿讀的對象,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我在教《小露珠》一文時,首先播放了課文錄音,還多次進行了片斷范讀。采用的語調、語氣、語速,在小露珠剛剛形成的時候,歡快的語調,高興的語氣和稍快的語速,讓學生情不自禁地模仿起我的語調進行朗讀。在教師的范讀和學生的“體驗讀”中,學生充分理解了小露珠的形成過程,順利完成了課堂教學目標。更可喜的是,在課后,多數同學主動復習,精彩地完成了課后練習。
二、通過情景激勵,
營造閱讀氛圍
任何興趣都要經過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都需要培養,如今的社會生活豐富多彩,學生生活學習方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教師應該因勢利導,主動引導學生認識閱讀,愛上閱讀。而營造必要的閱讀氛圍是培養閱讀的第一步。
低年級學生很容易受自身所處環境的影響,因此,在班級墻壁上可以用毛筆書寫一些名人名言或電腦打印一些文學名著中的童話故事插圖,讓學生一走進教室就置身于濃濃的閱讀氛圍之中。班級的黑板報是“班級的眼睛”。也是教師引導閱讀的主要“陣地”。可以在黑板報上開辟“名著介紹”“童話世界”“我是讀書明星”這樣的小欄目,引導學生主動閱讀豐富多彩的課外書。另外,鼓勵學生們把自己的課外書帶來,建立班級圖書館。讓學生輪流擔任“圖書館長”,利用早讀課時間,讓學生介紹新書,講講童話。對班級圖書館要進行精心裝飾:在圖書架旁掛上卡通圖畫、美觀的書法作品、甚至是一盆綠意盎然的綠蘿盆景,塑造一個幽雅美麗的閱讀環境。
三、選擇學生所好,
尊重閱讀習慣
語文閱讀活動中要注意閱讀活動只有精心規劃,長期開展,才更有效果。所以,在開展閱讀活動時,要選擇多樣性的閱讀內容,文學和自然科學相互搭配,并且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
小學低年級的孩子認知水平低,識字少,以兒歌、古詩、童話、寓言為主,如《古詩三百首》,插圖版的《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上下五千年》,還有一些生活常識性的故事書。古詩等讀物具有明顯的節奏感、押韻等特點使得學生很容易接受。寓言故事,通過生動的形象表現生活中的道理,比抽象的說理更有說服力。而童話更能激發低年級學生的想象力。
隨著學生識字水平、社會體驗有所提高,閱讀內容可適當提高。如四大名著之《西游記》、兒童科幻類作品,還有著名的科普類讀物《十萬個為什么》。閱讀是一種很個性化的行為,更是一種純粹的學生與文本之間的一種對話和互動。
四、依靠閱讀活動,
豐富閱讀經驗
寓教于樂是低年級學生閱讀教學活動的重要法寶,開展閱讀活動的方式有很多種。
讀書筆記。記古人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做讀書筆記在積累閱讀知識上,無可替代。引導學生養成讀書時摘抄名言警句,好的字詞句段的習慣。在早讀課等時間,開展“閱讀筆記大賽”教師對每個學生的讀書筆記做簡單點評,以表揚鼓勵的形式引導學生開展閱讀。做摘抄筆記,貴在堅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必將有巨大進步。
閱讀能力的培養、形成,永遠存在于閱讀活動中,教師在閱讀實踐教學中要強調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運用多種手段,化整為零,化難為易,通過生動、形象、活潑的活動,緊緊抓住學生的心靈,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探索精神,也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豐富他們的閱讀經驗。
(作者單位:江蘇省漣水縣徐集鄉林碼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