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太空的遙感衛星為我們提供每天的陰晴冷暖信息,先進的科研發明已經應用于千家萬戶……現代科技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科學服務生活
二維碼是個啥?
□祁 麟
一個位于加拿大亞伯達省拉科姆市的家庭農場,申請認證了一個奇特的玉米迷宮,成為吉尼斯世界記錄上最大的、可使用的二維碼。這個玉米迷宮面積達2.876萬平方米,如果有人乘坐直升機,在玉米迷宮的上空用智能手機掃描這個迷宮圖案,就能自動跳轉到農場的專屬網站。
原本屬于辨識商業信息的一種工具,由此變得有趣起來。
在今年的威尼斯藝術雙年展中,俄羅斯設計的展廳也選擇了一個相當有趣的二維碼主題。展廳到處都有各種QR二維碼,游客們用手機、iPad掃描二維碼,然后就可以鏈接到相關網站,了解展廳的內容——一個在莫斯科郊外建設未來城市的計劃。
這種做法顯然也非常酷。人們在參觀的過程中,充分享受到那種使用現代科技發現“神奇”的樂趣。
它是什么?
二維碼到底是個什么東西?很多人也許會抓著后腦勺表示:“不知道。”
二維碼,其實就是用特定的幾何圖形按一定規律在平面(即二維方向上)分布雙色相間的矩形方陣,記錄數據符號信息的新一代條碼技術,看上去像一個雙色方形迷宮。它區別于常見的條形碼(即一維碼)。在信息表達上,二維碼能在橫向和縱向兩個方位同時表達不同信息,因此可存儲的信息量是條形碼的幾十倍,并能整合圖像、聲音、文字等信息;在功能上,二維碼不但具有基本的識別功能,而且可顯示出更詳細的產品內容。它不僅讀取方便,還能節約紙張。
此外,二維碼的特點還包括保密性好、制作成本低、容量大、編碼范圍廣等。它還具有糾錯功能,二維碼損毀面積達50%仍可恢復信息,并被正確識讀,其譯碼可靠性高,錯誤率不超過千萬分之一。
新奇應用
二維碼除了被廣泛應用在文件信息存儲、物流運輸管理、身份識別、多媒體閱讀、網上購物、即時交友軟件、廣告營銷、電子票據等各個領域,還有一些更新奇的應用方式正在不斷被挖掘出來。
二維碼公交服務。想知道你乘坐的公交車離站點還有多遠,或者還有幾分鐘可到終點站嗎?只需用手機掃描二維碼,登錄公交服務網站,便可輕松獲知。目前,我國不少城市都已開始實現這種公交服務。乘客不僅可以得到所有的乘車信息,甚至還可同時獲取公交車站附近吃喝玩樂的信息,失物招領也可通過此平臺發布。
二維碼簽到。近日在廣州舉行的第九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上,首次引入了二維碼會務管理系統。在會議開始前三天內,給來賓發送一條彩信入場券,彩信中包含一條與來賓手機號碼、身份等一一對應的二維碼,來賓只需出示二維碼供配套機器掃描即可實現簽到。這種簽到方式,既省去了過去紙質入場券的浪費,也簡化了核對嘉賓身份的煩瑣環節。
防偽隱形二維碼。因為熒光粉等印刷技術的進一步開發,一些商品開始使用隱形二維碼。這些隱形二維碼裸眼看不到,必須通過紅外激光照射才能進行掃描驗證。由于該技術生產過程比較復雜,造假者無法輕易復制。
要小心“藏毒”二維碼
大家在享受二維碼便捷的同時,也要留個心眼,不要見碼就刷,要小心二維碼傳播病毒。中國移動互聯網基地相關專家曾表示,二維碼技術已經發展成熟,它的門檻其實很低,普通網友在網上搜索下載一款二維碼生成器,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制作二維碼。曾有病毒偽裝成手機聊天軟件,并通過二維碼提供下載鏈接,用戶一旦下載,就會不斷收到自動發送的詐騙短信。
(選自《文苑》2013年第5期,有刪節)
思維遷移
當我們的生活與“二維碼”息息相關時,你是否意識到這就是科學的力量?希望這種力量可以指引你去開發功能更豐富的“三維碼”“四維碼”……
請試想身邊還有哪些便捷的科學發明。
科學預防疾病
“隱性心臟病”悄悄發作
□閆無書
你坐在最喜歡的電影院里美美地欣賞著一部大片,手邊有爆米花、花生米和一大瓶汽水。為了全人類的利益,電影中的英雄克服九九八十一難,戰勝了喪心病狂的敵人。正當他疲倦地、孤獨地品味勝利果實時,英雄的愛人來了,想要帶回她生命中這個不可或缺的男人。突然,我們的英雄緊抓著胸口,彎下腰痛苦地大口呼吸,接著雙膝一軟,跌進愛人懷里。臨死前他最后一次吃力地告白:“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你。”然后,那顆不堪重負的心臟就停止了跳動,銀幕漸黑,所有觀眾都“嘩嘩”地流淚了。
可惜,典型的心臟病發作并不真是這個樣子的。
有了血液,心臟才能正常工作,當斑塊長期堆積并阻塞了為心臟供血的冠狀動脈時,就很可能導致心臟病的發作。以下是導致斑塊堆積的幾個原因:
體重超標;缺乏運動;飲食中的脂肪和膽固醇過高;壓力大;老煙槍;飲酒過量;有心臟病家族史……
這些因素令斑塊越積越多,最終形成動脈硬化,導致心臟病發作。是不是完全不像電影里那么帥?心臟病發作的普遍癥狀是:出虛汗;胸悶氣短;胸痛;胸內有長時間的擠壓感;胳膊、肩膀、后背和顎部有刺痛感;惡心和嘔吐。女性在心臟病發作時會有更多征兆,包括皮膚濕冷、頭昏眼花、胸部灼熱和莫名的疲憊等。
以美國為例,每年約120萬人犯心臟病,其中近三分之一的人還沒來得及接受治療就去世了,原因是他們從不知道自己已開始犯心臟病。這就是所謂的“隱性心臟病”發作。
“隱性心臟病”發作是指患者不表現出任何癥狀,或者忽視、曲解自己的病癥,以為疼痛忍一忍就會過去。實際上,胸部疼痛(心絞痛)一般預示著心臟缺血,控制它的關鍵是盡快給心臟恢復供血。
有些人心臟缺血時非常倒霉——完全沒有心絞痛現象,也就是隱性缺血,這種毫無征兆的隱性發作很難對付。“隱性心臟病”發作只占所有心臟病犯病總數的25%,死亡人數卻是典型心臟病患者的兩倍。
當心臟發出疼痛的警告時,很多人會誤以為是心灼熱、肌肉拉傷,甚至是過度勞累,于是咬牙忍著,直到痛感自行退去。或許直到下次體檢時醫生發現了你心臟的損傷,你才會意識到原來自己曾經心臟病發作過。
如果擔心自己有“隱性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最好去醫院檢查是否有隱性缺血的癥狀。醫生會詢問你有關自身及家族病史的情況,然后讓你在跑步機上慢跑,并用心電圖機監測心臟的跳動情況,以此了解你的心率、血壓在運動中的增加幅度,判斷血液流動的情況。
此外,可能還得檢測一下血液中心肌酶的含量(心臟受損后生成的蛋白質,小兒的正常值要高于成人)。除了這些預防性的檢查,你還需要了解心臟病發作時的一系列癥狀并多加注意。當你感到胸痛、氣短或是異常疲憊時,不要怕別人說你大驚小怪,果斷投奔醫護人員吧。如果這時還為了面子而忍著,是有可能連性命都賠上的。
(選自《長江文藝·精品悅讀》2011年第10期,有改動)
心湖漣漪
人的生命既堅強又脆弱。如果我們對自己的健康狀況稍有大意的話,更多的類似“隱性心臟病”的疾病悄悄發作的幾率就會上升。科學的意義在于掌握規律、預見未來。“防患于未然”,我們的人生將會少些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