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克隆》是一篇介紹“克隆”的科技說明文,全文采用的說明順序是邏輯順序。
“克隆”屬于前沿科學知識,對一般人而言是生僻難懂的。作者先列舉大家熟悉的事例,再加以細致的解釋,最后用簡潔、準確的語言定義它,使它的特征清晰明了地展示在讀者面前,讓讀者知道了“克隆是什么”。這得力于作者在文中所運用的技法,即說明方法。任何說明方法都是為說明事物特征而服務的,要想把事物或事理說清楚說透徹,是離不開對說明方法的正確運用的。那么,作者在文中主要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來說明“克隆”這一科技成果的,并使“克隆”這一深奧的知識變得淺顯易懂呢?
第一,運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如文中所列舉植物、動物界人們比較熟悉的例子來說明,把深奧的科學知識說得簡明易懂。其中,舉例子是說明文中常用的說明方法之一,能夠使文章表達的意思更明確,讓讀者更明白。運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說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適量性。
第二,運用作詮釋的說明方法。如文中對“克隆”一詞進行溯源并作出相應的解釋。作詮釋這種說明方法,是從一個側面就事物的某一特點做出解釋,對事物或事理的某些性質和特點進行適當的解說。這種說明方法對說明對象的解說往往側重于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如解說它的構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質的因素,其作用是對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使說明更為通俗易懂。
第三,運用引資料的說明方法。如引入《西游記》中孫悟空拔一把猴毛變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克隆”的過程。
此外,運用摹狀貌的說明方法,亦可將說明對象由深奧變淺顯。摹狀貌是通過描寫事物的形狀或面貌來說明事物特征的一種說明方法。它的作用是使被說明的對象更形象、更具體,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想一想
每逢晴朗的夜晚,我們只要細心觀察,就會發現一些植物已發生著奇妙的變化。比如常見的合歡樹,它的葉子由許多小羽片組合而成,在白天舒展而又平坦,一到夜幕降臨,那無數小羽片就成雙成對地折合關閉,好像被手碰過的含羞草。
不僅植物的葉子有睡眠的需求,就連嬌柔艷麗的花朵也需要睡眠。生長在水面的睡蓮花,每當旭日東升之時,它那美麗的花瓣就慢慢舒展開來,似乎剛從夢境中蘇醒,而當夕陽西下時,它又閉攏花瓣,重新進入睡眠狀態。由于它這種“晝醒晚睡”的規律性特別明顯,故而得“睡蓮”此芳名。
選段中的畫線句子主要運用了哪種說明方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