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流行歌曲作為一種大眾傳媒文化形式,對大眾文化是一種豐富,正以其簡潔流暢、張嘴就來、雅俗兼融的個性特點,深受大眾的喜愛。這不僅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精神需求,同時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社會現實。比如春晚上的《傳奇》《老鼠愛大米》,這兩首歌之所以風靡全國,傳遍大街小巷,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作為年輕軍人,在唱好軍歌的前提下,有選擇性地唱一些健康清新的流行歌曲包括網絡流行歌曲,是無可厚非的。
但凡事都要兩面看,甚至要“一分為三”地去思考認識。我們要看到,在當今文化市場還不夠成熟不夠規范的情況下,網絡流行歌曲也存在不少問題。網絡流行歌曲之中的確不乏好的作品,但有相當一部分網絡歌曲缺乏思想性,格調不高,只是迎合了某些人的心態和需求,不適合我們軍人傳唱。理由有三點:
其一,從網絡歌曲的歌詞內涵看。比如流行的《豬之歌》:“豬,你的鼻子有兩個孔,感冒時流著鼻涕牛牛……”仔細琢磨歌詞,有點令人想嘔吐的感覺。再比如刀郎的《情人》:“你是我的情人,像玫瑰花一樣的女人,用你那滑滑的嘴唇,讓我在午夜里無盡地銷魂……”不難看出,歌詞格調不高,甚至充斥著低級趣味。如果我們軍人經常唱這樣的歌,就會把我們的思想唱歪了,把我們的身子骨唱軟了。
其二,從網絡歌曲的旋律特點看。有些網絡歌曲纏纏綿綿,軟弱無力,如靡靡之音,這樣的歌我們聽的時間長了,唱多了,很容易把我們的理想信念支柱唱倒了,把我們軍營男子漢的陽剛之氣唱沒了。
其三,從網絡歌曲的表演形式看。地方網絡是一個“花花世界”,一些低俗乃至下流的現象不同程度地輻射到了網絡歌曲領域。比如,一些網絡歌手從幕后走上前臺,要么穿得亂,要么穿得少,有的男歌手還穿裙子。
總之,無論從歌詞的內涵、旋律的特點和表演形式來看,一些網絡流行歌曲與軍營文化不太協調。對于我們來說是弊大于利。有的網絡歌曲可以說,是腐蝕我們的思想,消磨我們的意志。如果我們不加以鑒別,經常傳唱一些格調不高的網絡流行歌曲,無疑會帶來很大的危害。當然,一些內容健康向上、旋律優美的網絡流行歌曲適當地哼哼也是可以的,但要謹慎選擇,自覺做到內容不健康的不唱、格調不高的不唱;要把握時機場合,不宜有事無事都哼著網絡歌曲。我個人認為網絡流行歌曲要少而精,而軍旅歌曲要多唱、大唱,在全黨上下進行群眾教育活動之際,在紀念延安雙擁70周年之際,我們更應多唱雙擁歌曲,密切聯系群眾。
我覺得,唱好雙擁歌曲意義深遠、非常重要。
一是雙擁歌曲傳承優良傳統,能使我們信念不移。用雙擁歌曲幫助廣大官兵堅定信念、陶冶情操、鼓舞斗志,是我軍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和強大政治優勢之一。我軍成長壯大的歷史,也可以說是一部雙擁歌曲緊緊相伴的輝煌史詩。《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十送紅軍》《毛委員和我們在一起》《黃河大合唱》《南泥灣》《中國人民志愿軍軍歌》《十五的月亮》《當兵的人》《為了誰》《軍人道德組歌》等等,這些內涵深刻、旋律優美的歌曲,影響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官兵。
二是雙擁歌曲蘊涵深刻道理,能使我們情操高尚。好的歌曲可以“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一首雙擁歌曲一段歷史,一首雙擁歌曲一個道理。這些道理,我想就是革命軍人的人生大道理,就是習主席反復強調的人生追求、人生宗旨、人生標準、人生價值、人生精神、人生欲望、人生規范。用心唱好雙擁歌曲,我們就可以在歌聲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凈化心靈、陶冶情操、提高覺悟,就能使我們牢記人民軍隊的性質、宗旨和根本職能,不斷筑牢我們的政治思想防線,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出色地完成上級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
三是雙擁歌曲激發戰斗士氣,使我們勇往直前。自建軍以來,我軍就以人民為靠山,注重用雙擁歌曲來激勵士氣,鼓舞斗志,振奮精神,聯系群眾。不論是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年代,一首雙擁歌曲,其實就是一個進軍的號角,就是一面前進的旗幟,使我軍官兵無論面對強大的敵人,還是面對艱難困苦,都能始終保持旺盛的斗志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我們作為軍人,要有選擇地唱一些流行歌曲,包括網絡流行歌曲,但更要大唱軍旅歌曲,多唱雙擁歌曲,不但在思想上主動地唱,而且在方法上靈活地唱,唱出豪情,唱出信念,唱出形象,唱出和諧,唱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