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臺灣,是否你就想到阿里山、日月潭?那是老黃歷了。今天的臺灣,在衣食住行、生活方式、文創藝術、自然風光、人文景觀等諸多方面都有亮點,令人產生不少只在臺灣才會有的好感覺。
來臺灣找回“有機”的心
到苗栗品嘗草莓,個頭小不中看,但那是沒施化肥的結果,始知白胖肥大非好貨。農家都給自己的草莓起了特色商號,如“莓大莓小”“莓心莓肺”。只有心是“有機”的,生活才能有機起來。
就著“貓空”的星空喝茶
“貓空”位于臺北文山區指南路,也許是臺北最適合看星空的地方了。據說是因為當地溪床上有諸多圓形的“壺穴”,臺語念起來是“了康”,聽起來近似普通話的“貓空”,便讓看起來有點賣萌的地名沿用了下來。夜深人靜、酒足飯飽之后,臺北的有閑階層與藝文分子經常驅車來到青山頭,倒上一杯鐵觀音,看臺北的燈火一盞盞滅下去。
到饒河夜市吃魷魚
饒河夜市的魷魚大王非常出名。這家小攤雖然在饒河街偏后段,拿著錢準備付賬的食客總會在攤前排成長龍。把新鮮的魷魚簡單燙好之后,店員就會澆上獨家自制招牌醬料,脆而美味的一大袋魷魚交給你后,通常吃貨們就會感慨:人擠人的饒河之行總算圓滿。在貴婦百貨和名媛一起享用
羅便臣下午茶
臺灣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的次女梁怡敏海外學成后,爸爸問她想干什么,她說,好想開個咖啡館什么的。爸爸說,那就給你開間百貨公司吧?!百F婦百貨”由此而來。三樓的“侯布雄法式茶點沙龍”不但是米其林大廚羅便臣在臺灣的唯一餐廳,如今更成了臺北一眾名媛相約下午茶的去處。在那里,經常能撞上島內大小“貴婦”。
在餐廳點份“大陸妹”
臺灣人管生菜叫“大陸妹”,該是因為這種改良后的萵苣葉“嬌嫩可口,物美價廉”,年份卻已不可考。超級市場的蔬菜柜里,洗干凈的生菜被一臉嚴肅地貼上“大陸妹”的標簽;而在火鍋店里,則少不了這樣的對話——“今日蔬菜拼盤是什么?”“大陸妹?!薄拔也灰箨懨?,四季蔬菜拼盤是什么?”“還是大陸妹??!”
去只賣鵝的鴨肉扁吃粉面
西門町這家“名不副實”的老字號只賣三樣東西:粉面、鵝肉、鵝內臟,其中要屬鵝內臟風味最佳。店里生意極好,但是店員都很悠閑的樣子,因為業務簡單不必推銷,慕名而來的人知道該吃什么。
去度小月吃擔仔面
之所以叫“度小月”,是因為當初一位漳州籍洪姓漁人移民府城,靠打魚為生。每年從清明到中秋是打魚的淡季,當地叫“小月”。早期,老板挑著碗筷與鍋子到處叫賣,買者半蹲式地坐在小凳上食用。今天,每家店門口仍有一個老師傅以一個小爐燒著木炭煮肉臊,末了不忘添上一只味道鮮美的蝦,雖然就小小一碗,但風味獨特,回味無窮。
去臺大福利社吃鮮奶冰棒
臺大、中興、東海、嘉義和屏科大,是臺灣島內五所擁有實驗牧場的學府。各校自制的乳品廣受好評,各有粉絲。以乳品為原料制成的各式冰棒奶料十足,甜味適中,其中以花生冰棒、紅豆冰棒、三明治奶糕最好吃。
在不同街角吃不重樣的特色早餐
自制特色三文治、糯米蛋卷、鍋貼、炸油條、蔥油餅、水煎包、混沌湯、咸豆漿……隨便一個轉角便能遇見一家特色早餐店,還能同時感受清晨小街的寧靜。
吃冰吃到頭痛
悶熱下午,走進銼冰店要一大盤紅豆、大紅豆、芋圓、小湯圓加上濃濃的黑糖漿,絕對是在這里生活的不二法門。另外也可以嘗嘗冰沙,冰沙吸得太猛太涼,會吸到頭痛。記得一定要在吹電風扇的那種老店,不僅是為了氛圍,而是空調房里吃冰真的會冷到濤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