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名職業經理人而言,從一家公司的副總經理成長為另一家公司的總經理,是職業生涯中一個可喜的跨越。但這一角色的升華,于方正富邦基金公司總經理鄒牧而言,相伴而來的,還有巨大的壓力和辛勞。
《投資者報》7月下旬統計發現,成立滿兩年但公募基金資產規模尚未至100億元的基金公司共有19家,分別是金鷹、東吳、中歐、東方、新華、匯豐晉信、泰信、華富、信達澳銀、天治、益民、諾德、平安大華、財通、金元惠理、浙商、紐銀梅隆西部、富安達、方正富邦。成立于2011年的方正富邦,在這19家公司中,規模最小。
這種因規模而致的壓力,對于任何一家基金公司的負責人而言,不言而喻。
7月31日下午,風塵仆仆剛從外地出差回京的鄒牧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專訪時笑言,自己現在已經成了“空中飛人”,“到處談合作,找項目、找人。作為新公司,我們現在處在很尷尬的境地,老業務沒法做、新業務挑戰多。”
他坦言,現在面對的主要問題依然是生存,“今年對我的挑戰是最大的。但從去年開始進行的二次轉型,讓今年各個新業務條線能貯備起一些東西,明年會是真正轉好的一年。”
二次轉型建“三駕馬車”
2012年6月21日,鄒牧正式離開華富基金副總經理的崗位接任現職,至今剛過一年。
華富期間,鄒牧主要分管市場銷售條線。Wind資訊數據顯示,華富的總資產份額曾從2009年的68.6億份暴增至2010年的106.2億份。熟悉華富的人都知道,這得益于華富當年在固定收益類投資和營銷方面的優勢爆發。
在此階段,鄒牧與時任華富固定收益部總監、明星債券基金經理曾剛的兩年深入合作,讓他對固收業務有較深刻的理解和認識。而鄒牧2011年聯合建行,踏著70余年前紅軍長征的足跡,開啟的主題為“紅軍精神、紅色財富”華富理財長征路的北斗星計劃,第一次將基金行業全面、系統的理財培訓內容帶進中西部老區,更被業界視為一個公募基金經典營銷案例。
“到方正富邦后,結合股票市場的現實情況和金融行業現狀,我認為當時想靠公募權益類資產讓公司上規模,希望很渺茫。”
到位之后的半年時間里,鄒牧力促方正富邦實現兩次轉型。一次是從去年6月到10月,將公司公募業務的戰略中心,從此前的權益類轉向固定收益類投資;第二次是從10月到12月,抓住監管部門對基金公司子公司的政策放行機遇,讓方正富邦從一家單純做公募業務的基金公司,轉型為全方位的資產管理公司。
“如果沒這兩次轉型,真的會很慘。還靠傳統的股票投資業務發展,困難重重?,F在新基金公司很難發行股票基金,有些公司甚至連新基金的托管行都找不到;另一個原因還有發不起,賠本賺吆喝?!?/p>
鄒牧向記者詳細介紹說,實現兩次轉型后,方正富邦的戰略框架是搭建出“三駕馬車”——公募業務、專戶業務、子公司。
記者注意到,在對公募業務的定位上,鄒牧用的是“維持公募業務”,其策略是維持現有權益類基金格局,力圖通過專注以固定收益產品為主線的公募業務,以業績和規模樹立公司品牌。
在專戶業務方面,鄒牧用的詞是“著重發展專戶業務”,其策略是借此拓展高端機構客戶,建立多元盈利模式。此外,將“大力發展子公司業務”,抓住政策和市場機遇,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據記者了解,2013年上半年,方正富邦的專戶業務收入,已經超過公募業務收入。
團隊初顯輪廓并小具規模
如此大力度的戰略調整,必然引發公司人員的大幅變動。這也是讓鄒牧過去一年來最為累人累心之事。在他的漸進式描述中,方正富邦“三駕馬車”的團隊建設,初顯輪廓并小具規模。
公募業務方面,鄒牧找來的核心大將是原泰達宏利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總經理沈毅。目前,沈毅擔綱方正富邦投資兼研究總監。沈毅系清華大學國民經濟管理專業學士,并獲美國圣克萊爾大學MBA,具有16年投資交易經驗、12年公募基金投資管理經驗。
公募業務的另外兩條主線掌舵者,分別是原華泰柏瑞基金公司營銷總監周昱峰——任方正富邦市場部總監、原中投證券固定收益部董事李玥——任方正富邦交易部副總監。
專戶業務總監蘇杰,系原財通基金公司專戶理財部總監,副總監曾榮為原泰達宏利特定資產業務組組長。作為新基金公司的典型代表,財通在專戶業務中獲得的突破一直備受業界關注。記者了解的數據顯示,至2013年7月末,財通專戶數量已超80只,累計管理規模約66億元。
子公司業務方面,原中融信托助理總裁饒雨出任子公司副總經理,業務團隊負責人陳成潔、華建強分別為原中融信托私人銀行部負責人、華泰證券營業部總經理。
鄒牧同時透露,雖然公司在公募業務的整體戰略是以固收為主,但也不會放棄現有的權益類產品,他已從券商資管引入業績排名前五的基金經理,“人很快就會到位,業績慢慢提升后,規模也就能自然增長。”
他向記者坦言,盡管戰略在去年發生轉變,但公司在新戰場上并無儲備,所以上半年業績仍不理想。“今年依然是最為艱辛的一年,各項業務尚處于布局階段,明年會是真正轉好的一年。”
回顧兩次轉型,鄒牧的結論是轉型過來就不會落后,轉得快的就會是先進?!艾F在新公司都在做這個選擇,我們沒有落后。我寄望于未來兩三年,固定收益業務能起來開花結果。而眼前的生存之道將依靠子公司業務?!?/p>
在鄒牧看來,由于人才的逐步到位,未來在各業務條線上將產生多點創新。
記者注意到,鄒牧引導的創新首當其沖體現在公募的固收業務。鄒牧計劃每年發行一到兩只固定收益創新類產品,而其年內發行的第一只產品——方正富邦互利定期開放債基8月正式邁入發行檔期,該產品為國內首批浮動管理費創新產品,業績比較基準是年收益率4.2%。如果投資收益未達4.2%比較基準,將不收取管理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