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半年保費規模大戰落下帷幕,有人歡喜有人憂。
7月23日,保監會公布了上半年保費收入,經歷了兩年的低谷,停滯不前的壽險行業開始復蘇。2013年上半年保費壽險重新恢復了兩位數增長,同比增長8.97%,壽險收入總計6242.5億元。
在這場復蘇之戰中,保險巨頭新華保險不敵“宿敵”中國太保,被擠下三甲位子,位居第四。中國人壽仍然獲得保費冠軍的位子。前海人壽高速擴張成為增幅最高的公司。而中法人壽保費排名墊底。
六成壽險公司正增長
目前國內有66家壽險公司,正式運營時間滿一年的有58家,其中六成實現正增長,其中有6家公司保費規模翻了一番。它們分別是前海人壽、中融人壽、昆侖健康、中郵人壽、新華海航以及華匯人壽,增長的幅度為3306%、727%、186%、127%、123%、117%。
同比增幅冠軍前海人壽去年2月才開業,發展迅猛,上半年保費收入達到2.57億元。但是由于高速擴張,在各地大面積鋪設分公司,業績虧損上億。不過對于壽險公司來說,壽險公司有7~8年的緩沖期,之后才是盈利。
中融人壽1月份增資1億元,為鋪設更多渠道打下基礎。昆侖健康則通過健康險得以突圍。中郵人壽通過郵政渠道發展迅速。曾受大連實德牽連的華匯人壽,高管大換血,公司面貌得以改觀。
4家A股上市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呈現“三漲一跌”局面。第一名中國人壽保費高達2025.7億元,保費同比增長9%,相比去年的低迷明顯改觀。去年上半年為負增長5%。
第二名是中國平安,保費收入864億元,同比增長14.7%,領先四大壽險公司。第三名中國太保保費562.7億元,微增1.9%。第四名新華保險保費從去年同期增長10%降至今年的-8%,成為四大壽險公司中唯一負增長的公司。
新華保險滑落前三甲
保險行業前三大巨頭的座次向來穩定,但是今年發生了變化,新華保險從前三甲掉隊,被太保壽險趕超。
上半年新華保險的保費收入為513.4億元,排名第四;而中國太保壽險為562.7億元,排名第三,領先新華保險49.3億元。
2010年前,第三名的位子一直由中國太保所占領,2010年,新華保險在匯金入股后保費強勢上揚。此后新華保險上市,“探花”的位子更加穩固。但沒有想到的是,在壽險行業重新回復時,新華保險被老對手打下擂臺。
而太保的趕超也有自己的措施,太保人壽在前6個月大力推高收益的投資型保險產品,讓保費規模得以增長。
中法人壽下滑超六成
中法人壽不僅保費收入排名倒數第一,上半年僅有612萬元,而且保費同比降幅也是第一,達到67%。
上半年降幅前十名還有正德人壽、國華保險、中新大東方、和諧健康公司、幸福人壽、恒安標準、華夏人壽、安邦人壽、合眾人壽,降幅分別為50%、32%、30%、27%、26%、23%、22.7%、20.5%、19.5%。
中法人壽業績危機早在過去幾年就已經出現。2005年12月,由國家郵政局與法國國家人壽合資組建了中法人壽,注冊資本2億元,各持50%股權。成立頭幾年,中法人壽憑借郵政渠道發展速度較快,2009年達到頂峰,保費收入2.7億元。
可好景不長,合資股東不和的魔咒降臨到中法人壽身上。2009年,中法人壽的中方股東中國郵政集團和200個?。▍^、市)郵政公司共同發起設立了中郵人壽。中國郵政集團持有20%的股權,成為中郵人壽的第一大股東。
雖然國家郵政局目前仍然是中法人壽的股東,但是為了自己的“孩子”,郵政渠道基本上都劃歸到中郵人壽,中法人壽被冷落。中法人壽2010年至2012年保費收入分別為2.2億元、0.65億元、0.34億元,不足高峰期的1/4,去年中法人壽保費收入就名列倒數第一。
而中郵人壽自然一路狂飆。2009年成立當年僅有0.05億元保費,今年上半年更是達到186.5億元,超過去年全年,排在第8名,同比增幅高達127%。
面對保費下滑的窘況,中法人壽董秘方穆華曾告訴《投資者報》記者,公司沒有公關部,等到想宣傳的時候就會聯系記者。有消息稱,國家郵政局有意撤資,中法人壽正在引進新的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