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至歲末,東京街頭的各色圣誕彩燈已經營造出辭舊迎新的溫暖意境。按照習俗,日本人通常要在元旦期間購買福袋,也就是禮包。而即將執政滿一年的首相安倍晉三,趕在本周二就提前給自己送上了一份周年“大禮包”。
而安倍的“大禮包”里只有三個早已昭示天下的文件。12月17日的內閣會議上,《防衛計劃大綱》、《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及《國家安全保障戰略》3份文件一如預期順利通過,篇篇干貨,字字驚心,分量十足,貨真價實。
安倍用自己一年來在全球范圍的東奔西走,在黨內黨外的縱橫捭闔,給自己的強軍修憲理想鋪路,給日本和亞洲的未來刨坑。
以中國為假想敵建奪島部隊
《防衛計劃大綱》是確定日本今后十年安全保障政策的指針。所謂指針,就是提綱挈領。為應對反復“闖入”釣魚島空域及海域的中國飛機和船只,大綱明確要求“切實提高水陸兩棲作戰能力”以應對針對離島的攻擊。
在今年6月與美軍聯合舉行的離島防衛及奪取訓練中,日本就開始計劃創建新型部隊。此次大綱明確了將在長崎縣佐世保基地部署新成立的“水陸機動團”,也就是自衛隊版本的“海軍陸戰隊”。
此外,《大綱》更提出了“統合機動防衛力量”的理念,以提高陸海空自衛隊的機動作戰能力,這也被日本媒體稱為綜合運用陸海空自衛隊的支柱構想。此前,民主黨政府在2010年版大綱中也曾提出過“動態防衛力”的概念,此次以“統合機動防衛力量”取而代之,也是“考慮到中國日益活躍的海洋活動,體現對綜合運用陸海空自衛隊以及提升部隊技能的重視”。
另據《讀賣新聞》報道,新大綱決定組建新的“陸上總隊”以實現對全國陸上自衛隊的一元化指揮。目標是完成部隊在離島的機動登陸或著陸。此前位于神奈川縣承擔機動任務的“中央應即司令部”將撤銷,其下轄的傘降部隊第一空挺團和直升機團將直屬于陸上總隊。
陸上總隊的創設源于加速部署于北海道和本州的部隊向西南諸島轉移的需要,將使得陸上自衛隊的統一調配更為便捷。擁有獨立制海權的全國五個方面部隊也將能夠被陸上總隊統一指揮。上文提到承擔離島奪取任務的水陸機動團和用于危機處理的“機動師團·旅團”也將直屬于陸上總隊。
由此形成一個以防衛相-統合幕僚長-下轄自衛艦隊、航空總隊、陸上總隊的垂直指揮體系。其中陸上總隊又統括水陸兩棲團、直升機團和五個方面部隊。
在以中國為假想敵制訂一切戰略戰術的過程中,一支強大的“國防軍”也打造完成,《大綱》勾勒出的日本軍國夢,可謂是“劃時代”。雖然仍舊是以中國為靶子,但明眼人都知道,一旦大綱的方針得到落實,自衛隊在行動能力和作戰水平方面勢必得到大幅度提升,其與真正軍隊的差距也將僅僅剩下一個名字。
花萬億軍費采購新型艦機
如果說《防衛計劃大綱》是指導思想,那么《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簡稱《中期防》)則是具體措施。《中期防》中每一種裝備的增購與削減,每一支部隊的調動與裁撤,都是基于《大綱》作出的安排。
《中期防》是日本國自衛隊的軍備計劃。從1986年至今,算上最近的這一次,日本共制訂過七部《中期防》。
既然叫做整備計劃,先看看整了哪些又備了哪些?
作為自2014年度開始的五年裝備計劃,此次《中期防》的核心內容是加強對離島攻擊的應對,優先確保以實現有效遏制為前提的海空優勢,提升防衛力整體水平。
在航空自衛隊方面,該文件指出,鑒于中國在新劃設的防空識別區內的活動將更為頻繁,航空自衛隊將從福岡縣筑城基地向那霸增派一個飛行隊,以加強對中國的牽制。
一旦大綱的方針得到落實,自衛隊在行動能力和作戰水平方面勢必得到大幅度提升,其與真正軍隊的差距也將僅僅剩下一個名字。
在陸上自衛隊方面,將新設“水陸兩棲機動團”,負責加強離島防衛。為增強運輸力量,引進17架“魚鷹”垂直起降運輸機,并建立能夠在緊急情況下使用民用機場和港口的機制。
在海上自衛隊方面,為強化日本周邊的警戒監視態勢,將引進滯空時間長的無人偵察機和新型預警機。為強化彈道導彈防御和維護制海權,將把“宙斯盾”艦從目前的6艘增至8艘。為現有的4支海上自衛隊護衛隊群(即八八艦隊)各配齊1艘直升機驅逐艦和2艘“宙斯盾”艦。
部署于那霸的F-15戰斗機部隊將以應對西南諸島侵犯領空行為實施緊急起飛為主要任務,規模也將由現在的一個飛行隊增加到兩個,是確保日本航空優勢的核心力量。此外為充實警戒監視態勢,還將在那霸基地部署擁有早期預警機E2C的一個飛行隊,并采購美軍的全球鷹無人偵察機。
此外,為落實《中期防》,日本政府計劃申請24.7萬億日元(約合1.5萬億元人民幣)的預算,比現行中期防增加大約1.4萬億日元。由于之前財務省的強烈反對,現在的數字已經在防衛省原本要求的24.9萬億的基礎上打了折。
加強防務打破地區均勢
打個不夠嚴肅的比喻,如果我們把日本安倍政府視為一家野心勃勃的酒樓,那《大綱》就是菜單,《中期防》就是菜譜。而安倍這位老板的經營理念、脾氣秉性,就是壓軸出場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
在《特定秘密保護法》通過、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成立、國家安全保障局確定局長人選等一系列任務完成后,安保戰略順勢而出。根據時事社的解說,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將取代1957年經內閣決議出臺的“國防基本方針”,標志著戰后日本安保戰略的重大轉折。
作為日本歷史上的首部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日本稱其必須加強防務,以應對中國的崛起和美國影響力下降所打破的地區均勢平衡。日本需要通過增強反導能力和捍衛周邊海域航行自由的能力來“加強自身實力,擴大自身角色”。
的確,日本很重視自己的角色定位,這一年來安倍首相馬不停蹄周游列國,時而登戰機,時而上坦克,讓自己和自己的國家,連帶著東北亞一眾鄰居和東南亞的小伙伴們齊上頭條,千年的配角一朝站在了舞臺中央。
制訂這一戰略的意義何在?首相官邸已經給出了明確的解釋:《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是日本國家安全保障的基本方針,未來在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的統籌領導下,通過發揮政治領導力,政府將適時適度地推出基于安保戰略的相關政策。安保戰略的制訂,將加深國民對于日本安保政策的理解;可以向世界各國積極且有效地展示日本基于國際協調主義、立足積極和平主義對安全保障投射出的愿景,加深他們的認同;以外交和防衛政策為核心的國家安保政策將更具戰略性和體系性;為制訂與國家安保相關的各領域具體政策提供指導性意見。
作為日本國家安全保障的基本方針,安保戰略是統籌了外交、安保兩個方面的總方針。同時出臺的《中期防》和《大綱》集中體現了安保層面的主張,那么未來在外交和法律層面,勢必會基于安保戰略出臺更多的配套政策。比如已經明確寫入戰略的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以及此次沒有涉及的解禁集體自衛權,直至修改憲法或憲法解釋。
《紐約時報》評論認為,日本今天距離20年前甚至不愿意承認自己擁有一支力量有限的軍隊的非戰主義國家已經走出了很遠。
或許以戰勝國的角度看,日本是在越走越遠,大步奔向當年把日本引入歧途的覆轍。反之,在以安倍為首的當今日本掌權者看來,他們是在越走越近,無限接近他們心心念念的那個輝煌的舊帝國。
摘編自參考消息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