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結束了他的中亞之行,乘坐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簡稱國航)的“國航六號”返回北京。在此次國事訪問中,習近平主席邀請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與他同乘專機,共同移師哈經濟文化中心阿拉木圖。在專機上,習近平與扎爾巴耶夫共進豐盛的中國式早餐。
美國總統專機“空軍一號”,代表著美國強大的國家實力,其機隊所到之處,都成為當地媒體的焦點。長期以來,中國領導人的專機卻很少有人提及。習近平在專機上宴請外國領導人的新聞片段,讓國人第一次見識到中國的“空軍一號”。然而,中美的專機運作機制大不相同。從嚴格意義上講,中國并不存在自己的“空軍一號”。
美國的“空軍一號”赫赫有名,已經成為總統專機的代名詞。俄羅斯總統也擁有由十幾架專機組成的專業飛行服務隊。除了充當領導人的交通工具之外,這些飛機還肩負著在戰時緊急轉移三軍統帥、甚至充當臨時指揮中心的角色。顯然,領導人專機本身,就是現代大國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
習近平專機里面有什么?
中國領導人現在使用的專機,只是臨時改裝而成的“客串”專機。因此,每次出航之前都要進行必要的改裝。如果把習近平乘坐的“國航六號”改成“空軍一號”那樣的專機,是非常困難的。“空軍一號”內部加裝了大量軍用保密電子設備,改裝飛機時,必須對內部線進行改造。同時,還要對電力系統和動力系統進行升級,以免因為加裝了大功率電子戰設備而動力不足。
中國領導人的專機改造,則沒有那么復雜。事實上,現代大型客機已經有了必要的模塊化設計——艙內的座椅、隔斷、洗手間、廚房等設施,均可以輕松拆除或更換。而機艙的地板也做了相應的固定點設置,方便自由組合新的機艙設計。航空公司甚至可以輕易將原來的客機內部裝飾全部拆除,使之成為全通型的貨機。這些都不需要飛機制造商的參與,飛機維修工人就可以完成這項工作。由于現代航空業的高度競爭,飛機臨時改裝以適應不同任務需求,可以避免購買太多專用飛機而增加成本。
領袖專機的改裝,和實現了模塊化的辦公室改建工程相差不遠。航空公司可以直接采購到定制好的機艙裝修模塊,只要拆掉原有的座椅和隔斷,再把模塊搬入機艙中,完成裝配并且拆掉包裝,改裝工作就宣告完成。
從習近平接待哈薩克斯坦總統的畫面來看,機艙內部原有的裝飾物并未做大的改動。所安裝的沙發和桌子,固定方式也都在原來的固定點。此類改裝組件可以是國航從波音公司訂購,也可以自行尋找代工生產。從上述新聞畫面還可以看到,兩人的沙發椅帶有升降及俯仰裝置,在側面還有機艙娛樂遙控裝置,是典型的飛機艙座椅。兩人所坐位置靠近舷窗,飯桌寬度接近二人沙發寬度。由此可見,這套桌椅是典型的飛行改造組件。習近平宴請納扎爾巴耶夫的客廳,所有隔斷和舷窗均未做大的改動。從工程的角度而言,這架專機的改裝屬于相當節省的工程。這也印證了習近平上臺后提倡節儉的做法。
把普通商用航班改造成臨時專機的裝修,是相當簡單的流程。當然,在中央領導人進入飛機之前,必須進行必要的安全檢查,同時也要安裝一些保密的通信設備,以方便和國內進行聯系。這些都必須是國航和國內有關部門共同參與的工作。即便如此,進行改裝的時間也不會超過20天。這是一個甚至比自己家裝修還快捷的事情。
您也可能乘坐習近平“專機”
客觀來說,“國航6號”與“空軍一號”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首先,“國航六號”并不是專屬于中國領導人使用的客機。該機系中央政府根據出訪情況向國航租借的臨時專機。據國航介紹,“國航六號”的具體型號為波音747-400型寬體客機。此次習近平出訪中使用的是B-2470號客機。
國航是國內唯一指定的領導人出訪專機服務供應商,但飛機并不是專門用于專機服務。一般情況下,國航會選擇機齡最短的飛機作為出訪專用。編號為B-2447號的客機也曾作為專機使用,后來被其他新購飛機取代。
作為替補,在出訪時,編號為B-2471號的客機也編入專機隊。不過,它并不會隨團飛行,只會在原任務飛機出現問題時,飛到所在國接替執行任務。由此可見,至少有三架國航客機是中國領導人使用過的。當您乘搭國航747客機時,說不定乘坐的正好是習近平“專機”。
由于B-2470號飛機并非中央政府財產,故其日常的維護保養,均由國航自行負擔。中共中央辦公廳通常會在執行出訪任務前一個月左右通知國航。國航接到通知后,再開始做出訪前的準備。與一般商業客機不同,國航專機要進行必要的改裝(如拆除部分艙段座位,將其改裝成為客廳或會議室)。此次習近平宴請哈薩克斯坦總統時出現的餐廳畫面,就是改裝后的機艙情況。餐廳一般位于主客艙中段位置,而習近平主席在旅途中所乘坐的艙段,應該位于主客艙前段原頭等艙位置。
除了習近平主席這樣的國家領導人之外,一般的公務包機出訪也使用這幾架波音747。
為何中國領導人無專屬客機?
與美國總統的專機專用相比,中國的做法顯然是經濟實惠的。保養維護一架大型客機的成本相當高,即便不飛行,每天的養護費用也可達數萬元。外交部前禮賓司代司長魯培新解釋道:“這樣做有兩個考慮,一是不浪費,不搞特殊化;二是增加飛機使用率,同時也保障了飛行安全。因為飛機有上百萬個零件,老不飛的話就不行。”
上世紀90年代,中國曾訂購過領導人專用飛機。當時選用的機型是波音767-300ER,在完成交付后,中國安全人員發現了大量的竊聽器。后來,這一消息被媒體廣泛報道。2001年1月24日,時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孫玉璽,就此發表評論:“搞竊聽是個別人的愚蠢行為。”
竊聽器事件成為當年影響中美關系的重大事件。從此,中國就不再采購領導人專用的客機。這不僅可以節約成本,還能避免飛機在制造時就被人做手腳。
當然,沒有專屬客機的情況,僅限于國事訪問這類跨國飛行任務。中國領導人在國內的飛行,由空軍34師專機隊負責。該機隊的飛機全部為專用飛機,除了負責國家領導人的飛行之外,還負責軍隊高層在國內的飛行任務。
不是所有專機都叫“空軍一號 ”
“空軍一號”這個名詞,僅僅存在于美國總統專機機隊中。由于美國總統的專機隸屬于美國空軍機隊管理,所以在其搭載總統升空后,必須有一個無線電的呼叫代號,這個代號就是“空軍一號”。與之情況類似的是,負責美國總統直升機飛行任務的飛機和飛行員,均來自于美國海軍陸戰隊。因此,美國總統乘坐的直升機專機,升空后的代號為“陸戰隊一號”。
習近平出訪使用的專機則與中國空軍沒關系,全部來自國航,系商用客機改裝而成,即便是搭載了中國國家領導人,也不能獲得空軍的無線電代號。因此,從嚴格意義上而言,習近平主席的飛機并不是中國的“空軍一號”,中國也沒有這個設置。
因為“空軍一號”之名過于深入人心,所以現在大國領袖的專機也往往被冠以“空軍一號”之稱。事實上,習近平出訪時所乘專機的航班號為CAA006,正確的稱呼是“國航六號”,而不是“空軍一號”。
大國領導人的專機已經不僅僅是交通工具那么簡單,同樣是世界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日益增強,遲早也會出現兼顧作戰指揮和出行雙重功能的國產“空軍一號”,就像此前全新亮相的新紅旗轎車一樣,成為一張新的國家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