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政府建筑多建于上世紀60年代
縱覽世界各國政府建筑,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一是借用古建筑。一些國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腦的官邸,選用受保護的老建筑,這樣,既讓歷史建筑得到修繕,又節省了建設資金,減輕人民稅負,真可謂一舉兩得。
二是專門修建的建筑。在國外,最重要的政府建筑當屬議會大廈了。議會是一個國家最高權力的象征,各國對議會建筑尤為重視。除了議會之外的其他政府建筑,不管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新建政府辦公樓,一般都要與居民住宅協調一致,法律不允許把政府辦公樓建成酒店那樣豪華,其實想建豪華辦公樓也建不成,因為議會不給撥款。
在日本,政府建筑大多是上個世紀60年代建造的,而且很多情況下是幾個部門共用一棟樓,通常幾十名公務員擁擠在一間四五十平方米的辦公室里辦公。
三是臨時租用民房。有的政府純粹是“無產政府”,自己沒有獨立產權的辦公樓,只有在外租用民房辦公。沒有政府大樓,說白了,還是差錢,百姓不同意給政府撥款蓋辦公樓,怕公務員貪圖享受,無心為人民服務。
英國首相府鬧耗子
英國首相府“唐寧街10號”除了作為首相府從事國家政治活動外,也是英國公民消遣的地方。這里經常舉行非正式聚會,來自英國各界人士可以參觀首相府的里里外外,首相和其他高官客串活動“主持人”。
“唐寧街10號”并非是專門建筑的首相府,而是1581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1558-1603在位)租給下議院議員托馬斯·尼維特的住宅。1682年,英國駐海牙大使喬治·唐寧從尼維特后代手里獲得“唐寧街10號”的租約,并對其進行重建。建成后,有幾戶人家在那里租住過,最后一位私人房客奇肯一家在17世紀30年代也搬走了。
喬治二世國王(1727-1760在位)執意要把“唐寧街10號”贈送給財政大臣羅伯特·沃波爾,當時的財政大臣是第一大臣,也就是首相??晌植柧芙^接受這份厚禮,便請國王把“唐寧街10號”作為首相的固定官邸。沃波爾于1735年9月22日住進了“唐寧街10號”。如果讀者參觀“唐寧街10號”,現在在黑色大門的信箱上看到的仍是“財政大臣”的頭銜。
1742年,沃波爾卸任離開“唐寧街10號”后,由于首相府過于簡陋,竟有幾任首相不想住進來,而住在自己家里。丘吉爾首相入住唐寧街10號后曾寫道:“是建筑商偷工減料建起來的搖搖晃晃的建筑。”
英國政府很少給首相府撥維護費用,逼得一些首相自己掏腰包裝修。例如,本杰明·迪斯雷利首相向政府請求刷新首相府,結果政府只給撥款刷新門廳和公共會議室,首相私人生活區的刷新由自己解決。
進入21世紀后,“唐寧街10號”出現地基下陷,墻體傾斜,門窗扭曲,供熱、供水和供電系統也經常發生故障,2006年政府不得不撥款對“唐寧街10號”進行加固維修,并修建了“無障礙通道”,殘疾人可以乘坐輪椅直接進入首相府。
這次維修也并未大興土木,只是修修補補,這才讓首相府“鬧耗子”。2011年1月,卡梅倫首相“招聘”了一只“公務貓”專司捕鼠之職。但這只叫“拉里”的貓養尊處優,睡懶覺,曬太陽,根本沒有盡到職責,老鼠仍到處亂竄,卡梅倫吃飯時,有時用餐具砸向奔跑著的老鼠。幾個月后,這只不抓老鼠的“公務貓”被解雇了,它的職位被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家的寵物貓“弗雷亞”接替。
美國的縣政府租用辦公樓
美國國會大廈是最高權力的象征。在中心圓頂上矗立著高6米、重6.8噸的青銅“自由雕像”。雕像是武裝女神,頭頂頭盔,右手持未出鞘的劍,左手拿著花環和盾牌,用贏得自由后勝利的目光眺望著東方。
國會大廈是愛爾蘭業余建筑設計師威廉·桑頓設計的,1793年9月18日由華盛頓總統親自奠基,1800年投入使用。國會大廈在1814年第二次美英戰爭期間被英軍焚燒,重建時增建了參眾兩院會議室、圓形屋頂和圓形大廳,以后又多次改建和擴建才成為現在的樣子。
美國的任何法律都產生于國會,國會通過的法案交給總統簽署生效。如果總統否決法案,參眾兩院三分之二多數票通過后即成為法律,無需總統簽署。
國會大廈全年免費向公眾開放,參眾兩院開會時,參觀者甚至可以旁聽。
我們難以置信,在美國這個世界唯一超級大國首都的眼皮底下的一個富??h,竟然蓋不起縣政府辦公樓。這個縣就是弗吉尼亞州的阿靈頓縣,縣政府在一棟商用樓里租用辦公室,和其他商戶一樣向樓的主人交租金。
阿靈頓縣最高權力機構是5人委員會,這5名委員每四年普選一次,縣長由5人委員會任命,而掌財權的財政局長和稅務局長均不受縣長領導,而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沒有5人委員會的批準,縣長批不出一分錢來。
阿靈頓縣為什么這么摳門?我們看看該縣2013財年的預算,就知道政府把錢都花到哪里去了。
阿靈頓縣2013財年預算收支平衡,稅收和開支都是1,349,252,244美元,政府本身預算少得可憐,縣委員會的預算為1,059,742美元,占0.08%;縣長辦公室的預算為5,264,492美元,占0.39%。但在教育、窮人救濟等公共福利開支上卻很慷慨,教育為483,604,221美元,占35.84%;公共圖書館為12,429,434美元,占0.92%;環境保護121,402,920美元,占9%;低收入家庭住房補貼為17,883,678美元,占1.33%;公共交通24,000,000美元,占1.78%。該縣預算報告有528頁,每分錢的開支都有去處,每分錢的稅收都有來路,預算公開,任何人都可調閱監督,公務員根本就沒有貪腐的機會。
溫哥華寒酸的市政廳
溫哥華直到1935年議會才批準建市政廳,1936年1月3日開工,當年12月1日竣工,耗資100萬加元。該市政廳現在被列入A級保護建筑。
有中國記者參觀溫哥華市政廳后的印象是“寒酸”。溫哥華市政廳第一會議室,墻上的涂料已經斑駁,橢圓形會議桌相當破舊,座椅也是簡單的圈椅,會議室角落里還摞放著十多張簡易座椅。
說溫哥華市政廳“寒酸”,中央政府和各省政府的辦公室也好不到哪里去。加拿大聯邦眾議院和一些省政府的辦公室,官員們的辦公桌僅比中學生的課桌略大一些,有的會議室甚至還不如我們的鄉鎮政府的會議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