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組織又登上媒體頭條了,人們再次談論起這個由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組成的松散組織。美國和歐盟麻煩纏身,給國際社會留下越來越大的空間,金磚組織正是要填補這一空缺。
但是,又一場峰會和例行的“團結秀”并不能掩蓋金磚組織空虛的內核。中國主席對新增實力的強勢展示,將只能是更加凸顯了該組織失衡的本質和實際影響力的缺失。
中國一家獨大
金磚五國約占世界總人口的40%,經濟產出幾乎占世界總額的1/4,確實有望產生重要的影響力。五國經濟持續(xù)增長(尤其是中國),其勢頭顯示,2018年之前,金磚五國的集體經濟實力可能超過美國,2050年之前,甚至能夠超越七國集團(G7)的總體實力。
然而,中國壓倒其他四國,一家獨大,對金磚組織的持續(xù)影響力構成了主要威脅。對它所有的預期而言,金磚組織還只是一個志向遠大的空談俱樂部。
2009年6月,金磚組織第一屆正式峰會在俄羅斯召開;2010年12月,南非加入,“金磚四國”(BRIC)更名為“金磚五國”(BRICS)。葉卡捷琳堡峰會呼吁“要建立一個更加民主、公正的多極世界秩序,該秩序以國際法,所有國家間的平等、相互尊重、合作、協調行動和集體決策為基礎”。自此,多屆金磚峰會的聯合聲明都在重復強調,要對二戰(zhàn)后基于美國絕對霸權的世界秩序進行重新調整。美國內患纏身,而歐元區(qū)又深陷債務危機,受到削弱,國際體系的真空現象日益明顯。這為金磚組織提供了機會,讓它作為一個重要的國際力量浮出水面。
但是,人們過度夸大了金磚組織,它的總體發(fā)展勢頭貌似正在減弱。金磚五國的經濟增速預算值正在不斷下降。然而,起伏的經濟態(tài)勢并非導致金磚組織理念無法操作的首要原因,該組織核心的結構性失衡才是根源所在。
中國的崛起非常之快,也非常之壯觀,令其他國家還在努力追趕。中國不僅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經濟實力也超過了其他四個金磚國家的總和。中國的實力令其他成員國焦慮,它們尋找新的盟國與合作伙伴,給自己留后路;甚至,中國迅速增強的經濟和政治力量也為其自身結交盟友造成了障礙。
中國的貨幣政策已經給其他新興國家的制造業(yè)造成了很大的問題。印度、巴西和南非在不同的場合都表示過對中國經濟政策的失望。印度政府甚至對一系列中國商品開征反傾銷稅。在“南南貿易”中,中國的主導地位依舊勢不可擋,其他新興國家還只是在努力求得一杯羹。2009至2010年間,巴西和印度的中央銀行家曾發(fā)表言論,反對低估人民幣價值,但收效甚微。
并非全然互信
中國和巴西的經濟聯系越來越多,摩擦也越來越多。中國并不被視為一個公平的競爭對手:巴西制造商指責中國在巴西傾銷原本要出口歐洲的商品,而當他們向中國出口商品時,卻要面對森嚴的非關稅壁壘。中國的投資和廉價商品大量涌入巴西,巴西制造商非常擔憂;在與中國同行的競爭中,他們正在失去原有的市場份額。此外,巴西將南美視為自己的勢力范圍,也非常警惕中國在那里日益增長的經濟影響力。
在反對美國主導的全球政治秩序上,中俄兩國同心協力,但兩國的領導集團也不是全然互信。雖然兩國在阻撓西方政策的行動上能夠協調行動,正如他們在伊朗和敘利亞危機中的表現,這種合作關系也只是權宜之計。俄羅斯控制遠東地區(qū)的野心未能實現,這給了中國機會,使其得以在這一戰(zhàn)略地區(qū)立足,并能決定亞洲的安全局勢。雖然中國是俄羅斯常規(guī)武器最大的買家,很多俄羅斯人并不認為這是件好事:因為中國也可能成為其最大的潛在安全威脅。
與之類似,在過去的幾年里,中印關系也經歷了各種問題——從陸地邊界問題一直到海事糾紛,正在逐步惡化。拋開兩國的公開聲明,新德里政府還是很懷疑中國的意圖。北京政府拒絕承認印度崛起,而且對核心安全利益缺乏敏感性,這些終將阻礙其發(fā)展。2012年,中印雙邊貿易總額為550億美元,印度對中國的貿易赤字漲到了230億美元。
南非和中國的關系,也并非像大眾媒體通常宣傳的那樣“風平浪靜”。中國的制成品大量涌入南非,已經造成了巨大的貿易不平衡;人們越來越擔心,中國經濟已經控制關鍵資源多年,它正在扼殺南非制造業(yè)的發(fā)展。在廉價的中國進口商品沖擊下,南非紡織廠紛紛倒閉,引起了公眾抗議。南非前總統塔博?姆貝基曾大發(fā)雷霆(這多少讓人有些驚訝),他警告道,如果非洲和中國之間日益嚴重的貿易失衡得不到糾正,非洲很可能會成為中國的經濟殖民地。雖然中國在南非也擁有一定的支持者,但是,它攫取式的經濟政策正在激起南非民眾越來越多的呼吁,要求建立更加平等的經濟關系。
人為的建構
在一定意義上講,人們對金磚組織的迷戀,是新興的所謂“后美國世界”討論的一個表現。很多評論家認為多極化似乎是正道。然而,盡管金磚國家可能擁有日益強大的經濟實力,但這種經濟實力能否轉化為世界的一極力量,并不明朗。
即使金磚國家在經濟行動上達成了一致,它們也會發(fā)現,把經濟實力轉化為統一的政治力量并非易事。中國一家獨大,這令金磚組織明確主張的多數目標搖擺不定。這一國家聯盟的意義一直在于向世人展示,勢力均衡從西方國家的歷史性主導地位轉移到了新興國家。但是,中國只想讓勢力均衡向自己傾斜,這與“多極世界”的理念并不能等同。
就像“美國衰落論”一樣,關于金磚組織崛起的言論有夸大之嫌。世界政治板塊確實是在變動之中,但其變化是不可預測的。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金磚組織還只是一項人為的建構,只是一個由投資銀行分析師創(chuàng)造的首字母縮略詞(譯者注:高盛公司資產管理部主席吉姆?奧尼爾于2001年首次提出“BRIC”一詞)。
(本文版權所有:耶魯大學全球化研究中心。作者Harsh V. Pant是倫敦國王學院教師。譯者:王晨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