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市場交易價格突破100元、日成交金額首次沖破6億元——4月2日,對于剛剛上市7天的創新基金產品國泰國債ETF而言,是個具有紀念意義的日子。良好的市場表現,也讓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關注,國債ETF與股票ETF、與債券基金有何區別?用哪些指標能衡量國債ETF的表現?
在本周《投資者報》與國泰基金的連線中,將跟隨國泰國債ETF基金經理張一格,詳細了解國泰國債ETF幕后的管理奧秘。
在張一格看來,國債ETF與股票ETF首要的不同之處是,國債ETF的基礎產品涉及跨市場。“國內債券市場主要為兩塊,銀行間和交易所市場,前者是最主要的交易、流通場所,被大家俗稱為場外市場,后者則是場內市場。這種割裂的現狀使得我們在管理這個產品時——申購贖回在上交所完成,買券、賣券時通常又在銀行間市場完成。這種割裂會給基金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
兩種ETF產品第二個不同之處是基礎產品的流動性不一樣。“盡管銀行間市場是債券主要的流通交易場所,但其流動性比不上股票市場。”
此外,兩種ETF產品在運作方法上也存在差異。張一格介紹說,由于流動性較差,所以他們在選擇標的券時,要選擇流動性較好的券才行;而股票ETF是用完全復制指數的運作方法運行,只要直接按照指數的權重來配置即可。
記者了解到,國債ETF與債券型基金的最大區別是,國債ETF是被動管理型產品,被動跟蹤標的指數,ETF基本與指數走勢一致,基金經理不做主動判斷;而債券基金是主動型管理,基金經理需爭取超額收益,為此有可能進行增減杠桿等操作。
據張一格介紹,與股票ETF類似,國債ETF也引用了擬合度這一重要指標來衡量基金管理人的管理水平,一般而言,ETF與標的指數的跟蹤誤差越小,管理水平越佳。
“但與股票ETF不同的是,對一名債券基金經理而言,還有一個重要的衡量指標是要保證產品的流動性。這是因為,基礎產品的流動性并不好,因此,要保證你的產品安全運作,就要保障它的流動性。”
從國債ETF開始孕育至正式上市運作,張一格印象最深刻的還是3月25日上市首日。“第一天上市時,有些投資者沒有理解這是一款被動跟蹤指數的產品,因為看到是折價交易就選擇了賣出。但有趣的是,很多機構對這只產品相對了解,他們看到了折價,也看到了其中蘊藏著很大的套利機會,于是積極介入并獲利豐厚。可以說,國債ETF上市第一天就初步顯現出被T+0、質押回購等機制增強了的交易性功能的魅力。”
張一格向記者透露,他希望國泰國債ETF的日交易規模能越來越大,能有更多投資者將它作為一個常規產品來進行投資、交易,發掘出它的各種功能。此外,也希望未來國債期貨推出后,國泰國債ETF能真正成為替代現貨的套利工具。“進一步來說,未來如果監管層能夠放開商業銀行的準入,這只產品將面臨更為廣闊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