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風起三聚氰胺
受益于超高溫滅菌乳(UHT奶)的推廣,乳制品行業在1997年到2007年經過了十年快速發展,直到三聚氰胺事件成為行業發展轉折點。
2008年3月,10例嬰幼兒泌尿結石樣本被送至專家處檢驗,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浮出水面,三鹿集團成為風暴中心。2008年12月26日三鹿毒奶粉系列刑事案件陸續開庭審理,兩月后三鹿集團正式破產,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告一段落。
此次事件涉及奶制品生產廠商22家,衛生部統計29萬嬰幼兒因此事出現泌尿系統異常,其中重癥患者891名,有6人死亡。
乳制品行業在此重擊下信譽一落千丈,2009年消費量下降15%,行業進入轉型調整階段。
隨著政府部門加強整改,國內乳制品企業更加重視商業奶源建設與質量控制,乳制品消費已逐步恢復增長,不過依舊爆出各種質量問題,加上新國標推出降低標準,一次次將行業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
在三聚氰胺爆發后,部分專家認為由于過去生乳標準強調蛋白質含量要求太高,部分散戶奶農達不到要求才不惜鋌而走險,因此2010年的新版乳液國標中蛋白質含量從1986年的>=2.95%下降到>=2.8%,同時菌落總數從1986年的<=50(萬個/ml)等四級調整為<=200(萬個/ml)。新版國標因為降低標準而引起輿論廣泛爭議,不過多位支持新國標的專家認為這是由我國國情決定的,如果照舊標準很多牛奶將要倒掉。
不過降低標準的新國標也沒有阻止層出不窮的奶粉問題。
就在三鹿破產不到一年時間,三聚氰胺卷土重來,上海熊貓、陜西金橋等企業備受詬病。
2012年7月湖南南山奶粉被查出含有強致癌物質黃曲霉毒素M1,湖南省質監局吊銷其生產商湖南亞華乳業控股有限公司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證。
今年“3·15”特別行動曝光“美素麗兒”中國分銷商摻入過期奶粉、私自更改生產日期等不法經營行為,被寄予厚望的進口奶粉也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香港媒體打趣說今年北京“兩會”關鍵詞是“乳”、“房”,奶粉問題顯然已是大眾關注的焦點,國民對于中國乳品行業的未來憂慮著。
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國消費者對乳制品安全非常重視,2010年Roper Reports Worldwide的調查中67%的中國人群擔心所購牛奶是否安全,78%消費者只購買信賴品牌的產品和服務,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1個百分點,在此情況下已建立品牌信任的企業可獲取產品溢價。
另外國家質監局排查乳制品企業,45%的企業面臨淘汰。在2011年3月31日,全國1176家乳品企業中643家公司通過重新審核,107家停業整改,426家未通過審核,需立即停止生產經營。
無論從消費者偏好還是市場監管角度,行業都處于集中度提高的趨勢中,客觀上有利于龍頭企業的發展。
伊利、蒙牛在液態奶市場已經形成雙寡頭格局,優勢明顯,已經成為全國品牌。2008年到2011年伊利營業收入增幅連續高于乳制品行業總量增速,蒙牛與行業整體保持基本相當的增速水平。三元、光明和皇氏乳業則是區域性品牌代表,其中三元在2008年作為少數沒有被牽連的知名企業增長極為強勁達到68.33%。
今天:進口奶粉沖擊
當前,中國乳企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進口洋品牌的沖擊。
從總量上看,目前進口乳制品在國內市場所占份額并不大,但增速極快。2012年全國乳制品總量達到2545萬噸同比增長8.1%,乳制品進口114.6萬噸,同比增長26.4%。
進口乳制品沖擊最為嚴重的是奶粉行業。據中信證券研究報告中指出,三聚氰胺以前國產奶粉市場占有率60%,2010年平分秋色,到2011年進口奶粉市場占有率超過55%,外資在高端奶粉市場上的份額高達90%,外資主導場面短期來看難以逆轉。貝因美從2009年以來奶粉收入增幅連年遞減,從2009年81.88%的增幅,到2012年中期只有11.76%的同比增長,伊利在2012年上半年表現更慘淡,出現16.26%的同比下滑。不過值得欣慰的是,與2008年相比兩家公司的毛利率都有較大提高。
近期最受關注的事件是香港限制內地居民采購奶粉事件,香港特區2013年3月1日起實施《2013年進出口(一般)(修訂)規例》,根據該法例,離開香港的16歲以上人士每人每天不得攜帶總凈重超過1.8公斤的嬰兒配方奶粉,這相當于普通的兩罐900克奶粉,違例者一經定罪,最高可被罰款50萬港元及監禁兩年。
但《投資者報》記者采訪發現,香港限購并未利好國內乳企,消費者更多轉向進口洋品牌。
明天:仍存巨大增長空間
目前我國是世界主要的乳品大國,長城證券研報中指出2012年我國乳品消費3778萬噸,較去年增長6%,消費量世界第三,僅次于印度和美國。同時我國乳品銷量復合增速世界領先,是全球乳業增長引擎。不過乳業消費也具有中國特色的“總量大而人均小”的特點。
我國人均乳品消費量僅為世界水平的1/4,且不說與印度、美國、歐洲的巨大差距,但就論飲食習慣相近的日本和韓國人均消費量也是中國的2倍左右,經濟發展水平類似的巴西、南非、墨西哥人均消費量是中國的2~4倍。此外農村消費量僅有城市一半。
綜合而言,隨著人均收入提高,中產階級規模持續壯大以及城市化推進人均消費量將進一步提升,國內乳品行業仍然存在巨大的增長空間,但若國內乳企不能練好內功,嚴格保障產品質量安全,這樣的行業機會又將留給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