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井噴,各種創新產品層出不窮,分級產品、多空杠桿基金、對沖基金等大規模運行,改變了集合理財產品缺少優勢的狀況。
尤其是分級產品中的風險級產品,收益率遠遠高于同類。今年上半年,券商回報率排名前十的集合理財有8只是分級產品。國泰君安旗下的君享融通三號次級以53%的收益率獲得冠軍。
高收益的另一面是風險,倒數九名也被分級產品“包圓”,西南證券旗下的雙喜瑞贏1號B(次級)排名倒數第一,收益率為-66%,已被清盤。
分級產品冰火兩重天
2013年的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分級產品的表現。
同花順iFinD統計顯示,截至6月30日,正在運行的集合理財產品一共有1090只,由于產品分化劇烈,上半年平均收益率僅為0.45%。
其中,分級產品278只,占到了25%,半年來的表現可謂是冰火兩重天。186只分級產品實現正收益,占比六成,首尾差距達到118%。
收益率前十的產品有8只是分級產品,包括君享融通三號次級、東海翔龍1號次級B、君享融通九號次級、國聯匯金7號B、東海翔龍3號B、東海翔龍2號次級B、中山證券金磚1號和平安中小盤,上半年回報率分別為52.7%、46.89%、24.2%、24.05%、23.64%、23.61%、22.89%和20.66%。
他們是上半年股市中的優勝者,也是幸運者。產品創新給它們帶來了業績貢獻。
除了分級產品,券商還推出一種結構化的理財產品,有點類似分級基金。典型是華泰證券今年3月推出的多空如弈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投資門檻10萬元。廣發證券也推出類似產品——廣發多空杠桿看漲份額。
“多空如弈”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是一款掛鉤滬深300指數的結構化理財產品,該產品通過份額轉換的方式,將母份額轉換為對滬深300指數的看漲或看跌子份額。投資者通過在滬深300指數上漲同時持有看漲份額,或滬深300指數下跌同時持有看跌份額,從而取得相應的投資回報。
母份額還是一款類貨幣基金產品,不但投資范圍限定為現金類資產和固定收益類資產,流動性上也十分接近貨幣基金。
“多空如弈”的收益率表現不俗,業績統計方式是7天一結算。產品成立以來,如果每次都看對,產品積累的業績能達到82.58%。不過,這種情況很少見。
西南證券產品跌66%
所謂分級產品,就是把客戶依據不同的風險收益特征進行分級,讓次級客戶承擔優先級客戶固定收益的產品。業內人士指出,這種產品的特點是只推出一款產品,卻同時滿足了低風險、高風險兩種不同風險偏好客戶的投資需求。
由于杠桿比例較大,次級客戶理論上可以獲得遠高于普通債券型理財產品數倍的收益;當然,也面臨全部虧損的風險。
事實也證明了這種產品的特性,有部分分級產品損失慘重。
上半年回報率倒數九名都是分級產品,有西南證券的雙喜瑞贏1號B(次級)、國泰君安君享融通一號次級、海通贏信風險級2號、海通贏信風險級1號、國泰君安君享融盛華銀價值B級、海通中銳量化1號風險級、安信安悅B、中投證券的金中投結構優勢B類及華融分級固利4號,回報率分別為-65.55%、-51.23%、-47.47%、 -39.8%、-41.12%、-36.41%、-27.37%、-25.2%及-24.63%。
中山證券脫穎而出
除去分級基金,權益類產品中,中山證券在眾多大型券商中攻城拔寨,旗下金磚1號半年漲幅為22.89%,累計凈值為1.27元。
金磚1號成立于2012年11月,恰好是大盤迅速攀升的時期,此后凈值一路上漲,二季度有所調整。
一季報顯示,投資主辦人吳昊大勢判斷較為準確,年初利用市場的短暫調整,將倉位迅速從三成提到八成左右,一季度大部分時間持股待漲。
他認為創業板中優質高成長股票表現會非常出眾。一季度末金磚1號重倉的股票有杰瑞股份、三聚環保、富瑞特裝、譽衡藥業以及鐵漢生態,二季度的漲幅分別為15.3%、3.14%、38.2%、-1.65%、-3.6%。
平安證券中小盤回報率也有20.66%。該產品顧名思義,投資范圍為高速成長的優勢企業,多集中于創業板。投資主辦人為王增財,金融學碩士。
一季度,王增財將重心移到了傳媒、新材料、醫藥、家電、大眾消費品、移動互聯網等具有競爭優勢和成長前景的板塊。由于買入價格比較低,這些股票的投資為組合貢獻了不少業績。
他認為二季度資本市場復雜,成長股可能出現波動,對于股票操作比較謹慎,不追高。
一季度末,王增財重倉的股票有省廣股份、東阿阿膠、康得新、格力電器、華僑城A、科大訊飛、伊利股份、雙匯發展、安居寶以及冀中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