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2013年的末梢,又到了回顧盤點的12月,事實上,從《那些年》到《致青春》,從銀幕到現實生活,我們似乎早已進入了全民懷舊的集體無意識時代。雖然《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最后一聲槍響擊碎了“逆水行舟就能回到舊日好時光”的美夢,而刻舟求劍更是蠢事一件,但心理學家的研究卻表明,懷舊并不是一種消極的不切實際的情緒,反而是一種能讓人更善良的積極力量。
懷舊不是一首悲傷的歌,我們努力回望,是為了讓舊日美好不斷溫暖當下的自己,是為了在一群人中獲得共鳴與歸屬感,是為了更好地向前走。因而本期焦點要做的就是“往后看,向前走”這樣一件事,回看那些物、人、情,找到向前走的溫暖力量,而不至在記憶模糊之時才發現,歲月忽已晚——為迎接新的—年做好準備吧!
那些物……
【小人書】
他把小人書上的趙云、張飛全都細細密密地剪了下來,扛著大刀,騎著紅馬,藏了二十幾年,從老家帶到上海,找了一塊平坦地方,捋起袖子說:“我們來玩吹畫吧。”所謂吹畫,就是俯身輕輕吹你這方的一小片提刀的將領,讓他的刀刃剌向對方。他還很仔細地講解:“這個黃蓋很好用,你看馬很大、人很小,兵器又很長,進可攻退可守,我讓給你了。”但是又那么好勝,輸了一定沒有好臉色——好像的確沒有其他任何煩心事似的。后來金沙江路開了個自詡最大的土豪商場,他進去半小時以后宣布再也不會走進這地方一步,直到發現頂樓的一家小人書店——“你看這個人多好,可以剪下來玩吹畫嗎?”——直到一個多月后這家店關門。
——堂吉訶德和他的瘦馬
【墻上的玻璃】
小時候,我是有名的捕蛇少年,只要有蛇的地方便能找得到我。我個頭小,受人欺負,所以中午都是自己去田野、墓地捉蛇……我仍記得自己蹲在陽光下,周圍是高高的蒿草,旁邊的林子里有一片墳地,我蹲在墳地的外圍,像一只貓在等一只老鼠一樣地靜待一條蛇,直到天慢慢地黑了下來。盛夏時,陽光照過葉片的空隙落在我的背上,我清楚地感受到了陽光像手指按壓的那種節奏。風吹過,樹葉會晃,那種斑駁的光線在我后背上也隨之晃動。我們村西頭有一溜高墻。為了防人攀爬,墻上鋪滿了尖刺一樣的玻璃片。我小時候不去捉蛇,便會爬上這溜墻。我最喜歡用手指按壓掰斷每塊玻璃,那種玻璃在陽光下碎裂的聲音是我童年里最美的音樂了。后來,整面墻的玻璃都被我按倒了。一個小孩蹲在墻頭掰玻璃的剪影——陽光打在玻璃上再反射到孩子臉上,這時你看不到孩子的表情,卻可以想很多。
——唐棣Tang-Di
【壁虎】
我的小學也是爸爸的小學,由于年代久遠,所以教學樓的外墻上爬滿了爬山虎。起初大家都沒怎么在意窗外的這些葉子,直到一次語文課教了一篇名為《壁虎》的課文,小伙伴們突然對爬山虎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天天盼著什么時候也能有只壁虎從那些綠色的葉子里跳進教室。后來畢業,再后來潘瑋柏的“我是壁虎等待蚊子,你是蝴蝶翩翩飛舞”唱遍了大街,我們仍沒見過傳說中的壁虎。如今小學早已拆遷,那滿滿的綠葉也不見蹤影,心中的壁虎隨著時光的沉淀,成了童年最美好的記憶之一。
——童童
【烤地瓜】
連續的加班真讓人忍不住懷疑人生,失調的身體、失調的情緒……那日,又是半夜才走出公司,卻見街角一點亮光,飄來熱烘烘的香味,竟然是小時候在那座小城里隨處可見的烤地瓜!捧一個在手心,掰開來,竟然還是紅心的,那一剎那的溫暖,憶起拼搏的初心,才又覺出這個城市的好,現在的自己的好。
——Dimple
【多功能鉛筆盒】
看到這次的故事征集,我開始翻箱倒柜,我這個什么都不舍得丟的人吶,應該存了很多物件吧。一個鉛筆盒掉了出來,嘿,小時候磨了爸爸3個月才到手的鉛筆盒,各種按鈕、各種玄機,當時的狂喜似乎就在眼前,“啪、啪、啪”地打開來,有如變形金剛——它還是新的,竟然!我突然沮喪起來,本來它會帶給我更多的快樂吧,但我只是把它占有,然后藏起來——想到這里,我一口吃掉草莓蛋糕上的草莓,從今天起,我會變得不一樣的!
——小袁寶
【玻璃彈珠】
10年未見的兒時友伴就坐在我面前,好像應該激動的,但卻不知從何說起,10年了,他現在真胖,10年了,我現在真慫。喝著酒,不由自主地還在擔憂明天的報告。突然低著頭的他眼里一亮,吧臺的玻璃碗里放著裝飾用的彈珠,我看著他,他看著我,嘿!兩個大男人撅著屁股在巷子的路燈下為贏一把彈珠拼盡全力,無比認真——其實變成大人,也未必得那么復雜。
——四木
【小被子】
那條小被子,我至今無法丟掉——據說我出生之日起,它便是我的襁褓,如今只能午睡時用來蓋蓋肚子。但是在夏天,它特別涼爽、降燥,就是和別的被子不一樣。
——小丸子
那些物教我的事
總有那么一些小小的、在別人看來甚至毫無意義的物件,我們卻希望它們能閃爍跳躍在生活的瞬間之中,希望能和它們在下一個街角相遇。紅薯和栗子的香味是季節轉換真正的標志,小時候的鉛筆和鉛筆盒也最能勾起我們書寫的欲望。
對我們來說,記憶似乎永遠不是連續的故事,而是第一輛自行車車輪在陽光下轉動起來時耀眼的銀色光澤,是墻頭上的玻璃碎片劃傷膝蓋的剌痛。我們堅持把舊毛衣上的簡單鉤花叫做溫暖,把翻開小人書時聞到的那種混合了油墨的腐朽味道叫做書香,把蠟筆接觸白紙時的一抹劃痕叫做彩虹……與其說這是記憶的承載,毋寧說這是我們最愿意相信的世界。
《追憶逝水年華》中那個著名的瑪德萊娜小點心到底是什么味道沒有人能說得出,然而所有那些渺茫的回憶,從遙遙遠方來到你的內心深處,而當這一切再次浮現,正如普魯斯特所說,“雖然我當時并不知道為什么那件往事竟使我那么高興,但是我一旦品出那點心的滋味同我的姨媽給我吃過的瑪德萊娜小點心的滋味一樣,她住過的那幢面臨大街的灰樓便像舞臺布景一樣呈現在我的眼前。”
一個完整的世界,靠著這種零碎的小物,再次完整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我們的注意力終于超越了現實生活的局限,隨著記憶浮動波折的浪花,發現了過去的生活,也使得現在的生活具有了不同的意義。事實上,這些支離破碎然而閃閃發亮的小小物件,既不能作為證據,也不能成為依傍,它們如同那些無意識閃回的電影鏡頭,紛至沓來,卻是我們與遺忘斗爭的長矛。
那些人……
【啞巴】
大院門口總有個啞巴在那兒曬太陽,他長得很兇,即便對小孩子也不給好臉色,有時好事的小男孩去逗他,他便大聲地哇啦哇啦,不知道在講些什么。我膽兒小,總是離他遠遠的。一天踢球踢到天黑才回家,快到大院,看見啞巴還坐在門口,大概是因為恐懼,他的影子都顯得張牙舞爪。我磨蹭半天,突然飛奔,只想沖回家,跑了沒多遠,卻聽到腳步聲,然后是哇啦哇啦,嚇得魂飛魄散,終于被一只手按住,眼淚快要奪眶而出了,啞巴卻拉過我的手,把什么東西塞給我,低頭一看,原來是跑得太急鑰匙掉了也不知道一這下真哭了,如釋重負、心中慚愧、好人萬歲……百感交集,啞巴卻笑了。從那以后,知道看一個人,真的不是用“看”的。
——羅小山
【爸爸】
最近最想念的人,是爸爸。“十一”期間,和媽媽一起搭火車去了一家三口生活過七年的城市,十多年沒坐火車的她一路上興奮得像個孩子,努力辨別這座已經陌生的城,到了夜里安靜下來,便說一些和爸爸相識的故事,不免流淚。人生中的缺席總是很難彌補,我只能安慰她,以后的以后,爸爸會變得比我們都年輕呢,他不會老。好好生活,嗯!
——lalaru
【死黨們】
大學教室里晚自習的燈還亮著,而我們卻在食堂頂樓的陽臺上吃著西瓜嗑著瓜子喝著啤酒拉著家常。偶爾一時興起便在圍欄邊比賽誰的瓜子吐得遠,有感而發時也會在涂鴉墻上留下真跡,妄圖在這個校園留下一些關于存在的印記。雖然畢業時不曾因驕人的成績或是羨煞人的證書而受封受賞,可依舊慶幸著有一群死黨一起見證青春就是用來浪費的真理,時至今日也不曾后悔青澀歲月的肆意妄為。
——Lena
【爺爺】
我的爺爺很寵我,每次去,他總是把我拉到一邊,像地下黨接頭似的偷偷把錢塞給我,囑我快些收好,別讓家里別的孩子瞅見。有時候我忸泥著不要,他會突然喊,“看喏,噴氣式飛機!”趁我抬頭,紙幣唰地落入我的褲兜。可惜爺爺過世得早,我沒機會把錢偷偷塞回給他。但我知道,還有有機會的事在等待我去做。
——錢佳楠寫小說
【捏面人的手藝人】
參加朋友的中式婚禮,一進門就看見小朋友們擠在一起,原來朋友邀請了捏面人的手藝人為婚禮添彩。這場景多么熟悉,走近了更驚覺這個手藝人就是小時候公園里的那個,之所以記得如此清楚,是因為他當年遷就任性的那個我,給我捏了個從來沒有捏過的小貓咪。“你還在老地方嗎?”“是啊,我最會捏面人,所以就捏一輩子咯。”哈,就像小津呢,“我是開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他們都是我佩服的人。
——一心人
【旅途中的陌生人】
多年前一個人在江南小鎮夜游,總是遇見你,吃飯、喝茶,甚至繞了一圈宵夜的時候——如果是現在,我會有勇氣問你電話號碼呢,長發美如黑夜的姑娘。
——老李
那些人教我的事
記憶真奇怪,有時候久久不能抹去的,也許只是街角走過的一個綠衣人,或是小時候大院子里賣臭豆腐的口音奇怪的外鄉人。當然也有那些,深深藏在心底,不會輕易示人的、只屬于我們自己的無法替代之人:那些曾經在同一個黃沙堆里滾爬過的少時玩伴,共同淌過泥濘青春期的同學死黨,鉆到你的上鋪聲稱要徹夜聊天、最終在寒冬半夜卷走你被子的閨密,當然,還有最不善于表達感情的,錯過了你的大學、聽不懂你的工作、與你的話題越隔越遠,卻是你永遠的底線的,家人。
好像只有當別人用“懷舊”的話題來催問的時候,我們才想起——或者說,才有機會——光明正大地,把他們從內心翻檢出來,曬在琥珀色的陽光下,告訴他們:你留給我的,不是信件與合照,而是河流留給山川的,你對我的改變。
為什么要向后看?因為那些人的存在就像成長的注腳,全靠他們才懂得的那些部分如今正照亮我們前行的路。他們會發出警告,在哪兒你得繞道而行,不要重蹈覆轍;會小聲提醒,堅持和勇氣,任何時候都莫失莫忘;也會穿越時空,帶來一個你正需要的愛的抱抱。
就是這樣,我們并未停止成長,然而總要回望來路才能一次又一次重新向前。
那些情……
【錯過】
那段日子,每天陪她熬夜。替她去期末考試。大雨傾盆的傍晚,和她跑大半個城市。渾身濕透,只為找她想吃的那家店。而現在,我們是很好的朋友。相信大部分人都曾經有這樣的感覺。錯過就錯過了,但仍要感謝那段歲月,因為她,使我看見了生命的另一種美好。
——何嘉浩
【世上的善】
接到學長的電話,他的女朋友病重的時候,大家都曾捐款、呼號——現在她走了,他拿出厚厚的本子,長長的list,要一點點涌泉相報。就算這世界再糟,還一定有善,一點微光,我們就足以走得順暢。任何時候,我都會相信這點。
——老傷
【輪回】
初中的時候,班上曾有個“阿甘”,他不聰明,唔,其實是有點——太笨了,老師們都勸他退學,他爸不肯,常常來陪他聽課,晚上一遍遍講給他聽。后來同學聚會再見他,挺精神的樣子,據說是自己開了個甜品店,口味一流。“他爸終于享福了”,我這樣想,身邊的人告訴我他爸前年查出來得了阿爾茲海默癥,“真倒霉!生活真討厭!”——他卻在對面揚起笑臉,“小時候一個單詞我爸要告訴我100遍,現在輪到我告訴他To”
——董小姐的董
【老式愛情】
懷念一把鑰匙只能開一把鎖的時代,以及愛情。就像木心說的那樣: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Jojo
【最后一課】
大學里喜歡的老師,在最后一次考試后,他收走試卷、走出門外,坐在教室里的我們,心里說不清是輕松還是悵然。突然門又被推開,夾著試卷、戴著眼鏡的他探出頭來,“那么,我真的走了哦。”——那時,就真的淚奔了。告別,是人生最重要的一課,而且,也會是最后一課。
——逃太郎
【Big World】
遇到過那樣一個他,住在很大很大的世界里,夠也夠不著。只能遠遠地看著他風起云涌、精彩紛呈,偶爾他也會邀請我分享他的big world,我總是準時到達,不像他,總在我的世界里缺席——也許是因為我的世界太小了?直到多年過去,終于明白,就算我的世界很小,但我仍能自由自在地走來走去,那是屬于我的部分,所以就算他的世界再大,與我何干?
——July
【告別】
躺在床上翻書,看到錢德勒《漫長的告別》中有這么一段:“我目送出租車消失。我回到臺階上,走進浴室,把床鋪整個弄亂重新鋪。其中一個枕頭上有一根淺黑色長發。我的胃里好像沉著一塊重重的鉛。法國人有一句話形容那種感覺……告別等于死去一點點。”啊,這是在說我嗎?上一段失敗的戀情?我--T子跳起來,趕緊去追剛被我氣跑的女朋友。
——天涯孤獨的阿宏
【友情】
你教會我游泳的方式就是一腳把我踹到湖里去,你贊同我的方式就是比我喝得還多讓我不得不扛你回去,你嘲笑我的方式就是笑著笑著把自己笑哭了……
——三年二班
【長兄如父】
哥哥的拳頭只揍上學時給我寫情書的男孩兒——只有一次例外,爸爸病危,我點起一支煙,哥哥推門看到,一巴掌扇在我臉上,憋了3天的眼淚終于噴涌而出。
——Crystal
那些情教我的事
動物把出生后看到的第一個動物視為母親,于是一生相隨。那么我們的印隨效應,也許更多地發生在感情上。
看完《縱橫四海》,我們開始說“情義”;有了《情書》,我們相信那才是最初的愛情;看到了自己的爺爺和奶奶,才相信“相思始覺海非深”。也是和自己廝磨久了才發現,原來自己是從那些別人和自己的經歷中學會了所有美好的詞句。
我們如此中意自己發現這些美好情感的那一刻,那一刻空前絕后的充盈豐盛,仿佛——也的確——向我們打開了一個世界,等待我們去探索和踐行。從此我們知道,人可以如此純凈、堅強、寬容和慷慨,從此我們將這些視若珍寶,即便猶豫彷徨、傷痕累累,也能找回來路——因為那是我們最初學到的世界。
我們知道,正是因為這些情感的美好,才讓它們愈發不易。于是愈行愈遠的路上,我們才發現,為了最初的那一陣歡欣鼓舞,要報以多少堅韌和無悔。好在,堅韌和無悔,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勇敢。
如今的我們也喜歡在一張桌子旁坐下,說“從前”的真誠,說現在的蒼白,說再也找不到的過往和再也追不回的感情。或許唯一的原因只是,所有我們挾帶到今天的愛憎親疏,大多來自那些被最初的赤誠打動而建立的情感取向。
我們并非不愿意改變,而是更愿意執著于那些未曾被時間侵蝕的情感選擇,以及我們做出選擇時的勇氣和堅定。從這個角度上說,米沃什所說的“想到故我今我同為—人,我并不感到難為情”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