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生命充滿敬畏,緣于我不僅看到生命的孤獨、無助和掙扎,更看到生命自我整合中的突破、成長和成熟。而這個過程,正是我們利用生命的能量,在波濤洶涌的情緒大海上駕駛自我之船,越過恐懼、憤怒、悲傷、羞愧的漩渦,駛向溫暖、安寧的人性港灣的過程。
麓雪:
你好!
飯桌上菜咸菜淡的雞毛蒜皮小事,就能引發一場家庭大戰。丈夫向妻子發脾氣,妻子委屈煩躁之后,朝著做作業磨蹭的兒子一頓訓斥,兒子“砰”的一聲關上門,在屋里對著他的機器人一頓腳踢拳打……這就是我的家庭這個夏天里的常態,像一場場鬧劇,上演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里。
窗外電閃雷鳴地下了一夜雨,我輾轉難眠。回憶起我和丈夫戀愛、結婚、生子的13年,我們從兩個一窮二白的學生,憑著自己的專業和努力,奮斗到了有房有車有余款的生活。12歲的兒子也是我們的驕傲,曾經獲得全國級鋼琴比賽二等獎。丈夫去年被提拔為中層領導,隨著他成就感的滿足,在家里的脾氣也跟著見長,一點不順心的事就發脾氣。惹得我在家里經常提心吊膽,這個讓外人看上去美滿的家庭,最親密的人之間卻經常因為情緒失控,開始了連綿的雨天……
我也有自己在乎的事業,加上教育孩子的壓力和家里動不動就引爆的情緒,我感覺自己瀕臨崩潰的界點。我曾經跟好友訴苦,好友跟我說:“嗨,現在這社會,想活得有尊嚴、有價值、有成就感,誰的壓力不大?忍忍就熬過去了。”我和丈夫在社會上也算是有文化、有修養的人,可是,到了家里怎么就忍不了呢?看著孩子的脾氣越來越擰,我真怕這樣下去會傷害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請問有什么好的解決辦法?
素雪
素雪:
你好!
你在生活的雨天里,能夠去思考讓陽光照進家庭的辦法,你邁出的這探尋的一步,飽含著熱愛生活的勇氣和理智。危機也許是時機,當下要找出危機的原因。這算是對自我人生的一種自信吧,沒有這份自信,連探尋的智慧和勇氣可能都沒有,那只好就永遠呆在陰雨天里了。
你怕孩子的脾氣越來越擰,我說,你和丈夫在壓力面前情緒的失控,一定會影響到孩子情緒控制。父母示范了不健康的親密關系,也示范了不正確的情緒處理方式。而這些,是孩子模仿人生的第一課。我的眼前出現這樣的畫面:父親在單位不便發泄火氣,便緊繃著情緒和怒火的口袋,下班回家后稍遇煩躁就將情緒口袋瞬間打開,順勢發泄怒火,妻子又同樣把火氣發到孩子身上。如你好友所說,打拼成就就要承擔壓力,在這樣快節奏的環境里,每個人的自我都被不由自主地往前推著走。我們的文化本身就是共性和整體,個性和獨立在很多時候被壓制,個人情緒就被壓抑了。但被壓抑了的情緒是不會消失的,如果沒有恰當的渠道宣泄,就會溢流到相關人身上,比如配偶、孩子。
情緒雖然無形,卻是切切實實的客觀存在。它自我、不可控、無意識、人類共通、以個體為中心(但會傳染)。情緒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短時性。在一個健康的軀體內,情緒很快就流過,不管是高興還是悲傷,流過之后不會傷害他人和自己,剩下的就只有安寧和平靜來滋養生命。
我對生命充滿敬畏,緣于我不僅看到生命的孤獨、無助和掙扎,更看到生命自我整合中的突破、成長和成熟。而這個過程,正是我們利用生命的能量,在波濤洶涌的情緒大海上駕駛自我之船,越過恐懼、憤怒、悲傷、羞愧的漩渦,駛向溫暖、安寧的人性港灣的過程。
所以,你和我,我們,都可以試著去做。
快樂、驚奇、厭惡、恐懼、憤怒、悲傷、憂慮等,都是人類共有的情緒,這一切的存在說明我們在活著。情緒是我們生命能量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我們重要的生存保護機制。情緒沒有好壞,只有適當與否,大怒大喜大悲都會傷身體。任何情緒,只要能及時處理并得到充分釋放,不卡住,讓它流動起來,就不會傷害自己的身體,也不會影響正常的生活。所以,心理學家經常講“先處理情緒,再解決問題。”不能解決的問題不是問題,但不能處理的情緒卻會導致更多的問題。
情緒很難被察覺,因為它們中的大多數是以無意識狀態存在的。其實身體比我們的大腦要聰明,當我們啟動了身體真實的第一感覺,才能了解世界的真實面。也許你有憤怒,憤怒背后有沒有恐懼和內疚?也許你很傷心,傷心背后是不是有委屈?當情緒來臨時,你試著咬住你的舌頭十五秒,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覺察自我上,跟自己說些話。因為情緒是無法改變的,但你可以試著改變你的想法,繼而改變你的身體反應(比如心跳加速、呼吸加快、發抖等),在行動上就會做出不同的選擇。咬住舌頭的過程,你就想“我的丈夫是不是故意氣我?”“我的兒子是不是故意氣我?”你可以想“他對我發脾氣,我很生氣。”這是事實,但你別再加上一句“他不尊重我”。歸因只會讓你越來越生氣,去掉它,你就截住了情緒的溢流,管理了自己的情緒,就不會遷怒于孩子了。從你的敘述看,你的情緒是受你丈夫情緒的影響。你能做的還有接納,接受丈夫內心有負面情緒,同時明確“這情緒是他的,不是我的,和我沒關系。”沒有內心沖突,你就不會產生傷害自己和孩子的情緒能量了。對抗,會產生人際關系的沖突,形成情緒能量的惡性循環。
長期練習,我們就會在不忽視情緒的同時,把理性的大腦加進生活,慢慢地就會在純情感和純理性中形成一個越來越大的交集點,那就是智慧。情緒是復雜的、流動的,就像天上的云,每時每刻都在我們活著的生命中變化著。我們先是無意識無能,然后是有意識無能,再到有意識有能,最后若達到無意識有能,那情緒就如一條沒有淤塞的河流,流淌在我們的生命里了。
為什么有的人能夠情緒穩定過著平靜的生活?因為他們內心穩定,守住了自我,不受外界的干擾。一個人有穩定的自我價值認可,就不需要通過外物來肯定,金錢、職位、他人的贊美等等,有很好,沒有也能平靜地活著。可太多的人在“生活必需品”之外,拼命抓取那些成就感,似乎永遠都不夠。人只有接受自己真實的樣子,內心才會平靜安寧,幸福感和滿足感也就油然而生。否則,我們的奮斗還有什么意義呢?
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