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訣竅】
在七年級下冊的語文學習中,古詩文所占的比例已經越來越重。據《初中新課程標準》中記載:七年級的學生應能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因此,在本節中,筆者會將歷年考試中的課內文言文常考的內容分成以下幾個部分進行講解,希望同學們可以從中獲益。
第一,在古詩文復習中,有一類比較重要的題型就是推斷詞語在文中的意義。在這里,有幾個簡單易懂的小竅門可供同學們借鑒學習:
1.如果題目中的詞語是課文中經常出現或曾經出現過的文言字詞,同學們就可以根據課文下面的注釋及上下文的語境推斷出這個詞語的大致含義。
2.如果題目中的詞語并不多見,學過的課文中也未曾出現過,那么同學們便可根據它的字音、字形或現代漢語中的解釋進行分析即可。
第二,在古詩文復習中,同學們應該做到對課文內容及重要詞句的理解及掌握,這也是近年來的考試中經常會出現的一類題目。簡單點來說,就是對課文中某個重點詞句的翻譯或內容理解。
因此,同學們在做這類題目時一定要字句對應,必要時可根據文章理解的需要進行大致的調整,使得你的翻譯更為準確自然。在這里,有以下幾種方法可供同學們借鑒學習:
1.抓住文章中的關鍵詞語。
所謂關鍵詞語,就是指文中的那些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詞語,因為它們往往就是疏通及理解文意的關鍵所在。
2.在適當情況下對一句話中詞語的順序進行調整。
因為現代漢語與古代漢語在語法上有很大的差異,按照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同學們就必須將一些特殊句子的語序進行適當的調整,以求準確翻譯。
3.翻譯時要注意對詞句的內容作必要的補充。
有些文言字詞盡管在意思上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但還是有相通之處的。所以,同學們在解題的時候,就可以根據填字組詞的方式進行必要的補充或替換。
總之,同學們在翻譯句子的時候一定要把握由篇到句,由句到詞的主要原則。
第三,在古詩文復習中,還有一類題目是具有一定的開放性的,這類題目就需要同學們對課文內容準確地理解和靈活地運用。因此,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需要大家對課文慢慢品讀,體味其中真意。
一般情況下,這類題目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對課文中的某一人物形象或是文段進行簡短的評價。
2.對同一類型的兩篇文章在主要內容、人物塑造、寫作手法上進行比較。
3.聯系實際,對課文中的主題思想或是中心主旨進行分析等。
因此,同學們在解答題目時,除了要對題目中所給出的材料有一定的掌握,還需要對事物有準確的理解,大家可以運用自己的順向思維,也可運用逆向思維或創新思維回答題目。只要大家有自己的看法,并能對自己所提出的觀點有所闡釋,做到言之有理就可以了。
【題型分類訓練】
一、《傷仲永》
1.解釋下列句中黑體詞的意思。
(1)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
(2)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
(3)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2.翻譯句子。
(1)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2)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3.請用原文語句回答下列各題。
(1)幼年的方仲永有令人稱奇的表現的句子是
(2)文中生動形象地刻畫出方仲永的父親貪利而自滿的愚昧無知之態的句子是:
(3)在作者看來,方仲永最終“卒之為眾人”的主要原因是:
4.《傷仲永》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二、《木蘭詩》
1.對下列句子中的黑體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織:織布
B.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憶:記憶
C.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朔:北方
D.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愿:希望
2.翻譯句子。
(1)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2)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3)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理解性填空。
(1)《木蘭詩》中說明木蘭替父從軍的主要原因的句子是
(2)《木蘭詩》中表現木蘭出征前周密有序的準備情形的句子是
(3)《木蘭詩》中最能概括木蘭多年征戰經歷的句子是
(4)《木蘭詩》中運用妙趣橫生的比喻贊美木蘭謹慎機敏的句子是
4.請結合全詩,談談你對木蘭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
三、《孫權勸學》
1.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1)當涂:
(2)治經:
(3)涉獵:
(4)刮目相待:
2.翻譯句子。
(1)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2)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3)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3.《孫權勸學》這篇課文按內容可以分為兩層:第一層講的是_____________;第二層講的是_____________,告訴我們的人生哲理是:
4.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你對孫權、呂蒙、魯肅有了怎樣的了解?請結合上下文,任選一人簡要分析其性格特征。
四、《口技》
1.請用原文語句回答下列各題。
(1)文中極寫聲音的多雜,盛贊表演者口技之“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寫口技表演以假亂真,讓觀眾驚慌欲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側面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藝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句即可)
2.翻譯句子。
(1)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2)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3)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3.在《口技》一文中,統領全文的關鍵字眼是_______,作者是通過___________描寫和___________描寫來體現的。
4.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在《口技》的第一段中,作者連用四個“一”字交代道具的布置,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為什么眾賓客在聽了口技表演后都“以為妙絕”,你認為“妙”在何處?
(3)“滿坐寂然,無敢嘩者”這八個字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體現出觀眾們怎樣的心情?
(4)課文中曾先后兩次清楚地交代了簡單的道具布置:“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請結合上下文簡要分析其作用。
五、《短文兩篇》
1.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1)逐走:
(2)入日:
(3)水潦:
(4)塵埃:
2.翻譯句子。
(1)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
(2)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3.你是怎樣理解“(夸父)棄其杖,化為鄧林”這句話的?請結合實際談談你的觀點。
4.《共工怒觸不周山》中簡述自然變化是神為的句子是什么?你是怎樣理解的?
六、《狼》
1.下列句子中對黑體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途有兩狼,綴行甚遠。 綴:點綴,裝飾
B.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從:順從
C.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眈眈:注視的樣子
D.止增笑耳。 耳:耳朵
2.翻譯句子。
(1)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
(2)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3)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3.請用原文語句回答下列各題。
(1)文中表現兩狼與屠戶勢均力敵,互不相讓的句子是
(2)文中表現狼狡猾的句子是
4.請結合上下文談談你對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