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3年10月10日至20日,南京舉行了一次空前盛大的全國運動會(簡稱第五屆全運會)。
“首都空前未有之盛”
早在1930年4月,第四屆全國運動會在杭州落幕后,蔣介石便提議在南京東郊興建一座大型體育場,作為舉辦全國運動會的場所。國民政府特令林森、何應欽、朱培德、宋子文、王正廷、吳鐵城、馬超俊等人,組成1931年全運會籌委會,兼籌建南京東郊中央體育場。
第五屆全運會原定于1931年10月10日舉行,不料因受17省水災和“九·一八”事變的雙重影響,后又發生“一·二八”事件,以致拖延到1933年10月10日方得以在南京開幕。這次全運會在剛建成不久的南京東郊中央體育場舉行。大會名譽會長林森,名譽副會長汪精衛、蔣介石、戴傳賢、宋子文、孫科、邵元沖、于右任、丁惟汾、居正等。會長王世杰,副會長褚民誼、石瑛、張道藩、曾仲鳴、甘乃光、錢昌照等,總干事張信孚,競賽委員會委員長王正廷,審判委員會委員長張伯苓。參賽單位33個,運動員2697人,到場觀眾及外賓前后共達30萬人。事前,大會編制了大批標語,分別在運動場區及南京城內大街小巷張懸“倡全民運動,救國家危亡”、“提倡國民體育,振刷民族精神”、“有健全的國民,方有健全的國家”等標語。整個南京城沉浸在濃郁的全運會氣氛中。當時的媒體稱之為“首都空前未有之盛”。
10月10日清晨開始,從新街口到中山門,一直到中央體育場的10幾公里路上,人山人海,車馬塞道,場內看臺上坐滿了觀眾,主席臺上坐著國民政府要員林森、汪精衛、孫科、葉楚傖、張靜江、陳果夫、吳稚暉等人,還有德國、蘇聯、荷蘭、法國、日本、比利時、英國等駐華使節。
令人難忘的全運會開幕式
上午10時,司儀宣布運動會開幕式開始。此時軍樂隊奏樂,隨著樂聲,早已整裝以待的2000多名運動員和裁判員,以海軍軍樂團為前導,依次序,列隊由大門口進入田徑場,并繞場一周。當各隊選手經過看臺時,往往是上海的觀眾為上海選手鼓掌,廣東的觀眾為廣東選手鼓掌,只有東北的選手剛剛踏進會場,全場觀眾立即報以一片最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東北已經淪陷兩載,數千萬同胞生活在日本帝國主義鐵蹄之下,場內數萬名觀眾心中有說不出的感慨,許多人都禁不住淚隨掌聲下。
全體運動員繞場一周后,隊伍依次排列場內,全體肅立,鳴炮3聲,向總理遺像敬禮,接著大會會長王世杰恭讀總理遺囑,后致開幕詞及報告籌備經過,接著出現了感人的一幕:東北選手宣讀致大會全體選手的公開信:“諸位同志,我們是代表東北同胞來赴全運會的選手,我們不敢猜想諸位朋友對我們作何樣的感想,但我們自己實在是痛苦到萬分,因為國辱民奴,我們的父母、兄弟、姊妹天天在東北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我們冒著好多困難來了,眼前這江南風景,益發觸動了我們家亡國破的悲哀,男兒有淚不輕彈,皆因未到傷心處,我們這次來參加比賽,不如說是來報告東北的慘狀……我們絕大信心便是中國不亡,東北不亡,我們今日要宣誓:共同奮斗,去奪取我們最大錦標——光復東北。”聽完東北選手的血淚語,全場早已是一片唏噓,許多人泣不成聲。突然,看臺上不知從哪方傳來一聲怒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跟著“收復失地!”“還我河山!”的口號聲如巨雷般震響在運動場上空。人們由小聲抽泣到大聲痛哭。這種國難當頭,御侮救國的抗日情感,也感染了主席臺上的國民政府要員,他們有的悲痛地低下頭,有的取出手帕擦眼淚……
東北選手代表發言后,全場伴隨音樂,唱起了由劉清秋作詞、趙元任譜曲,高亢激昂的《全國運動大會會歌》。歌畢,天空突然出現了3架飛機,在會場上低空翱翔,如天女散花般從機艙內飛揚出無數慶祝大會開幕的傳單。其中一架飛機上還懸掛一塊大型硬紙牌,正面是“尚武精神”四個大字,反面是“強國強種,復興民族”。
大會“剪影”
這次運動會于10月10日始,20日結束。前后共計11天,為保證選手們能更好地投入到參賽中去,大會一開始即向選手們的生活起居提出“十要”、“十不要”的規章要求。大會比賽項目有男子田徑、全能、游泳、足球、籃球、排球、網球、棒球8項;女子田徑、籃球、排球、網球、壘球及游泳6項,經過反復緊張的拼搏角逐,共有21項田徑、4項游泳比賽成績打破全國紀錄。上海隊獲這屆運動會男女總錦標。
運動會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遼寧選手劉長春,他創造了100米和200米兩項短跑全國最高紀錄。這兩項紀錄一直保持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才被打破。其次是香港選手楊秀瓊,囊括女子50米、100米自由泳、100米仰游、200米俯泳全部冠軍。楊秀瓊二八年華,風韻絕佳,被新聞界戲稱為“美人魚”,褚名誼親自為其執鞭驅車,一時街談巷議。由于第一次有女子參賽,還引出一個笑話:一些清末遺老乍一見女運動員著泳裝出場時,不禁大驚,慌忙柱杖離席,喃喃自語地說:“罪孽!罪孽!女子洗澡還召人來看,真是不知人間有羞恥之事。”
這次運動會上還發生一件“蹊蹺”之事:13日下午舉行萬米賽跑,參賽者有40多人,發令槍響后,山西隊谷德勝、上海隊王正林等一路領先。然而當還有最后一圈(第20圈),谷、王開始加速沖刺時,突然江蘇選手金仲康首先沖過終點線——奪得冠軍。但許多觀眾卻疑惑不解,明明是谷、王等人一直跑在最前列,怎么金仲康突然首先沖向終點線?結論是金少跑了一圈,山西隊也為此提出抗議,幾位大會負責人也認為記圈員記錄有誤,決定重新裁定谷德勝為冠軍,王正林為亞軍,但江蘇領隊張東屏卻對此提出嚴重抗議。針對這種局面,大會決定再舉行一次萬米賽,比賽結果不作為正式成績。這次參賽僅10人。起跑后,同樣是谷、王一路領先,金緊隨其后,在剩下最后一圈時,觀眾們都凝神注視著這緊張的一幕,這時,只見金仲康突然加速超越群雄,沖過了終點線。看臺上頓時歡聲雷動,經久不息,當時各家報上都報道了這一特殊新聞,稱贊金仲康“真金不怕火,再度逞威風”。
整個大會期間,東北選手自始至終都是受人關注的焦點。14日下午,著名抗日將領李杜從上海趕來慰問東北運動員,雙方見面,百感交集。李杜是遼寧人,1908年畢業于東北講武堂,曾任東北軍團長、師長,吉林自衛軍總司令等職,始終率部與日軍作戰,后失利退入蘇聯。1933年回國返滬。這次趕來看望家鄉選手,言及家鄉情況,真是“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談不了幾句,他已是泣不成聲。李杜將軍在現場停留約一小時后即辭別,次日返滬。
10月15日是星期日,參加第五屆全運會的全體選手上午6時半集合,列隊前往中山陵,晉謁了孫中山先生的陵寢。
10月18日晚6時,大會主席團在中央軍校食堂舉行宴會,宴請東北選手,該校全體選手及東北籍同學代表出席作陪,主席團贈送每位即席者蔣介石(校長)、張治中(教育長)簽名肖像各一張。
運動會結束前夕的10月19日晚,林森在中央體育場設宴招待運動會全體選手及職工共3000多人。除林森外,出席政要中還有呂超、王世杰、羅家倫、褚民誼、魏懷。林森致詞,略謂:大會成績優異,均打破舊紀錄,希望諸君努力,達到強國健種之目的,今略備茶點,聊資紀念而已。林森離席后,現場即放無聲電影,內容系自漢唐以來至“九·一八”止,中國版圖的變遷,足以發人深省。
10月20日,第五屆全運會結束,陳立夫、吳鐵城等在中央飯店設宴招待東北選手及東北旅京民眾代表90多人。吳鐵城講完話后,東北選手委托東北大學代理校長王卓然向各省區運動員發出情深意切、動人心弦的告別書:“諸位各個有家歸去,我們還是隨地漂流。這首都的一草一木,都像對我們含著無限的感情;諸位的一言一笑,都像對我們有著深厚的意味”“我們不僅希望土地不致再失,而且希望還我大好河山……”與會者傷感不已。
這是一次顯示中國人民熱愛祖國、同仇敵愾、奮斗不息精神的運動會。如今,雖然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但那萬人齊泣的開幕式,那些英姿颯爽的運動員形象,至今還清晰地留在一些人的記憶里而抹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