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學建校115年來,名氣最大、貢獻最巨的北京大學校長,當屬蔡元培。而京師大學堂改名北京大學的首任校長何燏時,卻是鮮為人知。
何燏時,字燮侯,1878年8月出生于浙江省諸暨市。1897年,他是杭州求是書院的第一屆畢業生。1898年,清政府選派學生留日,他以優異的成績入選。1899年考入東京第一高等學校。1902年考入東京帝國大學工科采礦冶金系。1905年7月,順利畢業,獲得工科學士學位,被譽為“中國留日正規大學畢業第一人”。
1906年春,何燏時回國擔任浙江省礦務局技正。同年冬,調任北京學部專門司主事兼京師大學堂教習。1907年,升員外郎,奉命到日本考察大學制度,籌劃圖書設備及建筑事宜,歷時數月。返國后,就任京師大學堂工科監督(即工學院院長),并兼新校舍建筑主任。
何燏時性格剛毅、行事果決,一掃舊日官場拖沓之風。在他主持下,1908年開工興建京師大學堂德勝門外新校舍。盡管校舍后移作陸軍講武堂之用,但北大由此也得到政府另建新校舍的承諾。1910年2月,京師大學堂在他與有關人士的籌劃下,正式成立經、法政、文、格致(即理科)、工、農、商7科,始具備了大學規模。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民國政府成立,何燏時被委以重任,出任工商部礦政司司長。
1912年5月,京師大學堂改稱國立北京大學。這年12月,何燏時因籌辦京師大學堂多年,熟諳大學事務,受命接任北京大學校長。他上任后,首先解決經費問題。他以校長的名義,向華俄道勝銀行借款白銀7萬兩,學校得以按時開學;又以個人去留向當局力爭,議定每月經費按預算發給。學校經費問題,從此得以徹底解決。他還整頓校風,嚴格規章。北大前身為京師大學堂,學生多為謀求仕途的權貴子弟,校紀松弛,學業荒廢,少數學生,縱情聲色,相沿成習。他接任后,刻意整頓,嚴格規章制度,建立教育秩序。至1913年春,學校步入正軌,開始組織春、秋兩季招生。
這年秋天,教育部為節省經費,幾次想要停辦北大,欲將之合并到天津北洋大學,遭到何燏時與全校師生的強烈反對。他給大總統呈文,寫道:“辦理不善,可以改良;經費之虛糜,可以裁節;學生程度不齊一,可以力加整頓,而惟此一國立大學之機關,實不要遽行停止?!?/p>
由于何燏時與師生的堅決反對以及社會輿論的壓力,裁并北大的企圖被打消。然而他也因此與教育總長發生齟齬,加上他也不滿于袁世凱的獨裁專制,遂萌生退意,于1913年11月提出辭呈。1914年1月,胡仁源正式接任北大校長一職。
何燏時任職京師大學堂和執掌北大,正值北大逐步走向正規大學的關鍵時期,學科的設置、校舍的興建、經費的籌集、風紀的整頓、學制的改革、學校的保全,他無不參與其中。他又以校長之力,廣延人才到北大任教。據沈尹默回憶,自己以及馬裕藻、沈兼士、錢玄同,皆由何燏時與胡仁源將他們延攬進入北大。
在主持北大校舍建設與出任北大校長期間,何燏時雖不乏有趁機謀取私利之便,但他自律甚嚴,廉潔奉公,在舊式官場中,極為難能可貴。
自北大去職后,何燏時奉調四川礦務署署長,因對政治與官場的失望,堅辭不就職。從此息影家園,不問政治,約有5年。后因兒女漸長,負擔日重,乃向京友籌借資金,與人合開鍋廠為生。其間曾參與開辦長興煤礦和投資修建鐵路,但均以失敗而告終。
何燏時淡泊名利,居余杭十余年,幾乎無人知其經歷。1931年,偶于友人處見到美國人艾迪博士所著《蘇聯游記》,遂對于蘇聯革命后所采取的政治、經濟措施,以及建設的突飛猛進,極為贊許和向往。當時,國民黨政府對于共產主義諸書禁止閱讀,無從購買。他遂往上海日人開設的內山書店,研讀馬列理論著作,如《資本論》《列寧主義經驗批判論》《辯證唯物論》等書,旁及中外,凡關于蘇聯之游記、著述、雜志、五年計劃各書,始了解共產主義為救濟人類之最新學說。
1932年偽滿政府成立,舊友鄭孝胥、羅振玉,欲羅致何燏時出任偽教育部長,為他嚴詞所拒。他對國民黨“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亦表不滿,國民黨要員中,有不少同學、故舊邀其做事,無不婉拒。
七七事變后,何燏時避居鄉間,積極從事抗日民主活動。1939年,周恩來來浙視察,他前往歡迎,互敘世誼,晤談甚歡。
1941年,四明山金蕭支隊來諸暨游擊,何燏時遂與金蕭支隊領導蔡正誼等相識,往來密切。因積極抗日,他被推舉為浙東游擊區人民代表,兩次參加浙東各界人民代表會議。
1945年1月,在浙東敵后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上,何燏時當選為參議會副議長。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何燏時正在上虞開會,并準備去延安。因浙東游擊隊奉命北撤,中共領導勸他暫回諸暨老家。因追隨共產黨,他于回家路上被國民黨拘捕,經好友營救,始得脫險。后何燏時與夫人避居杭州,不久又被浙江省保安司令部綁架入獄,并交秘密法庭審訊。后經親友多方活動,當局迫于輿論方予釋放。他出獄后定居余杭。解放戰爭期間,何燏時與中共地下黨仍保持秘密聯系。
1949年5月,杭州解放,何燏時受到中共的優禮尊重。9月,作為特邀代表,何燏時赴京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會上與黃琪翔、張難先等,提出《請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名義電告聯合國大會,鄭重聲明否認國民黨反動政府》的提案。他當選為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參加了開國大典。以后歷任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及浙江省人民政府委員,第一、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政協副主席等職。
1950年4月,何燏時接受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委托,擔任民革浙江省分部籌備委員會召集人。1954年民革浙江省委員會成立,當選為主任委員。
1961年,何燏時因感冒風寒引發了心臟病、肺炎,4月21日,溘然長逝,享年8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