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牌桌上,錢就不是錢了。在股市里,你是不是也會有這種感覺?面對poll(池子)里幾千的籌碼,面對賬戶上每天數千元的漲跌,一天辛苦工作換回來的二三百元收入讓你感到無所謂,為了一件衣服還價四五十元好像也沒必要。有一種說法——炒過股的人心態會變壞,因為不把錢當錢,不懂得節約了。這種說法不無道理,就如玩過資本運作的人不愿意做實業,覺得賺錢太慢了。
但我們這里要強調的是,無論是德州撲克、投資與人生,節儉都是最重要的美德。古人云“百善孝為先”,現代社會則要強調“錢事儉為源”。先說德州撲克游戲,可以把勝敗歸咎于運氣、技巧、心態,但往往忽視一點,就是對籌碼的態度,節儉的人往往笑到最后。
牌桌上的節儉與常說的“打得緊”其實意思差不多,就是不該跟注時別跟,但也有些不同。“打得緊”是指謹慎、穩健,是一種風格。而節儉是注意細節、別浪費,可以花160元籌碼就能收到底池或者測出對方牌力的,就別用260元,當發現自己肯定落后時,即使池子里有上千元,對方打出200元也別跟。
為什么節儉這么重要?兩句話——“錢到用時方恨少”、“錢要用在刀刃上”。在德州撲克游戲中,最郁悶的情況就是遇到必贏的冤家牌時你的籌碼太短了,比如同樣是同花,你手拿帶A的同花,對方手拿帶K的同花。還有一種情況也比較郁悶,就是發現對方在買牌,你卻不能下重注讓對方棄牌。
德州撲克游戲中有三種支出是不可避免的:一是當運氣特別差時本來遙遙領先的牌反被對方逆襲,遇到這種牌往往輸得很大;二是當手中有好牌時為了看下一輪發牌而必須下的注;三是為了測試對方的牌力而必要的支出。對應理財生活中的三種支出就是為應付不可測的風險如疾病、失業而產生的支出;為了更好的發展而產生的支出,如教育、應酬;為了實現財富飛躍而必須面對更大挑戰時產生的支出,比如創業、跳槽前的準備。
可見,這種難以避免的支出非常之大,除非你是富二代,有雄厚的資金供你享受和嘗試,即便如此敗光家底的也不少。而對于普通家庭來說,不節儉點怎么行?節儉不能單純的理解為壓縮開支,有時必要的支出反倒是一種節儉。像在德州撲克游戲中你手拿QK,對方手拿AK,這時下注測試對方牌的實力是必要的,如果只是一味的跟注,可能損失更大。而在人際交往中,如果你過于吝嗇,那么可能失去潛在的發展機會,這樣的節儉在某種程度上是種浪費。
說到這,你就能明白有些巨富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得異常節儉的原因了,比如巴菲特、王永慶,他們不是怕花錢,而是要把錢花在正確的地方上,為機會或風險的來臨做準備。節儉對于他們來說是種習慣,這才是對待金錢正確的態度。當你在無節制的浪費金錢時,是不是要想一想買份保險為未來增加保障?或者多點積蓄等房價崩盤后抄底?當你在無意義的消耗時間時,是不是要想一想鍛煉身體或者讀書學習,為更好的發展積蓄能量。當然,也不能為了短期的利益而透支身體和人品,這同樣是一種浪費。
人生是一場戰斗,需要集中優勢兵力消滅敵人,也就是平時多積累,然后拿下一個又一個的目標。要想人生更精彩,反而要耐得住寂寞,不浮躁、簡單生活,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