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產稅開征的傳聞一出,人壽保險立刻成為了富豪們眼中的香餑餑。據《深圳特區報》報道,深圳某私營業主最近簽下總保額高達1.09億元的巨額保單,創下一次性投保個人險的紀錄。之后,又有信誠人壽客戶購買保額2億元的終身壽險……記錄不斷被刷新。銀行的朋友也聊到,買了上千萬保額的客戶不在少數。
以信誠人壽相關的介紹,該客戶購買的是終身壽險(分紅型),年繳保費1450萬元,繳費期10年,壽險保額2億元,受益人為其家屬。
下面做了一個定期壽險相關的計算,假設這位被保險人是45歲男性,無需加費,選擇的產品是信誠人壽的定期壽險,選擇的繳費期也是10年,但是期限不是終身,而是15年。保額同樣是2億元的情況下,年繳保費是325.8萬元。
如果用終身壽險的保險費減去定期壽險的保險費,差額是1124.2萬元。這筆錢如果按照定投的方式投資10年,并且在不再追加投資的情況下繼續投資5年,假設收益率是6.1%,15年后本金收益略多過兩億,一共是200,171,503.26元;假設收益率10%,15年后大約有2.88億元。如果連同保障計算,在第14個年頭上,該客戶有大約2.6億元的資產和2億元的保額。如果定期壽險選擇的期限是20年,這么計算的效果會更明顯。
保險的投資效果很差,雖然可以避稅,但是從一個較長的周期來看,錢的增值不明顯,財富僅僅勉強抵御通貨膨脹。即使不說2.8億元,2億元也已經足夠為自己專門設立一個海外家族信托,兼顧投資和避稅,并且擁有更多的功能。或者做國內家族信托,也已經達到5000萬的門檻。一份分紅型的終身壽險,對于較為巨大的資產,顯得單薄了一些,而包括私人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可以提供更為豐富的選擇。
近些日子,去香港購買保險的大陸投保人開始增多。如果僅比較保險費的話,香港并非所有的產品類型都便宜,分紅型的養老保險的回報水平幾乎與內地沒有差別。但其人壽保險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
另外,在香港買保險,很容易以保單作抵押借到便宜的錢,這對提高資金的回報有很大的好處。
在香港,投保人可以把保單做抵押,以一年2%甚至更低的成本從私人銀行借到錢,買一些理財產品以獲得額外收益。銀行通常樂意接受保單為抵押品,因為它們有穩定的現金價值。
舉例:一個55歲的人,買一份終身壽險,保額12000萬美元,應繳保費5000萬美元。這份保險單的現金價值如果按照保險費的85%計算,5000x0.85=4250萬。如果按照現金價值的9折申請抵押貸款,4250x0.9=3825萬。每年應支付的利息是: 3825萬X1.5%=57.4萬 。這意味著,如果一次性繳費1175萬美元,并且在之后的每年支付57.4萬美元的利息就可以獲得1.2億美元的保額。
如果用抵押貸款來的3825萬元投資債券或債券型基金,假設年收益以5%計算,每年可以獲得191.25萬元的利息收入。
另一個好處是,對于私人銀行來說,債券和債券類的基金也可以用來抵押,3825萬元買到的債券能夠再貸款9折出來3442.5萬元。
兩筆貸款分別是3825萬和3442.5萬,每年利息支出是(3825+3442.5)1.5%=109.0125萬,略小于購買債券的利息收入。
由于3442.5萬的資金可以自由支配,于是當貸款成本不考慮的情況下,投保人能夠以1557.5萬的成本獲得1.2億元的終身保險保障,并且壽險的紅利未被計算在內。(注:所有數據沒考慮手續費,比如買債券型基金是要交手續費的。)
吳霽
諾潤理財首席顧問,曾就職于第一創業證券理財中心、康宏理財等公司。在實踐中結合了國外成熟的理財理念和國內現有的理財市場狀況,成功輔導眾多理財者對金錢的駕馭能力,幫助數百個家庭建立了良好的理財習慣和正確的投資理念。
郵箱:wuji930@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