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題解析】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問題。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 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本詩語言樸素無華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個“獨”字,兩個“異”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解析:本詩以直抒思鄉之情起筆。“獨在異鄉”暗示了環境的孤獨寂寞。作這首詩時,王維十七歲,初次離開家鄉,對孤寂的環境特別敏感。“異客”強調了游子在異鄉舉目無親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一個“獨”和兩個“異”字組在一句詩里,大大加深了主觀感受的程度。平常已有思親之苦,一到節日,這思念就愈加強烈了。
參考答案:首句用了一個“獨”字,兩個“異”字,表達了作者在異鄉做客的生疏不適的孤獨感。
2.后人評價“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兩句在全詩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請簡要闡述你對這句評語的理解。
解析:“遙知”兩句的寫法很新穎,作為身在異鄉的游子,思念家鄉往往是寫自己如何的想念,而這兩句是從對方設想,不僅是在寫自己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且寫出家鄉的親人同樣也在思念自己。
參考答案:這兩句挑選出重陽登高和茱萸插頭兩個場景,抒情一反前兩句詩的直抒胸臆,顯得深沉含蓄。詩中本意是寫作者思念兄弟,卻從另一個角度入手,寫家鄉的兄弟為自己不能與他們一同過節而遺憾不已。作者把“我思人”的情緒,折射為“人思我”的幻覺,似乎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處境并不值得訴說,反倒是兄弟們“少一人”的缺憾更需體貼。這正是這兩句的出乎常情之處,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無窮。
【閱讀指導】
一、閱讀唐詩,要學會“知人論世”
1.了解唐代的歷史。
我們常說的時代特征、時代意義也正是這個道理,畢竟,每個時代的特點是不相同的。詩歌上,一般將唐代分為三個階段,初唐,盛唐,中晚唐。
初唐前期詩歌受南朝齊梁詩風的影響較大。當時有宮廷文人群體,其詩歌主要是華贍典雅,氣象恢弘壯麗,洋溢著帝國初興的氣息,后來又有“文章四友”,但主要是在格律上貢獻較大。“初唐四杰”的出現,扭轉了詩歌柔靡纖弱的特點,他們才華橫溢,不滿現狀,通過自己的詩作書法表達不平之情和壯烈胸襟,氣勢宏大,慷慨悲壯。
盛唐時期,詩歌創作領域出現大批優秀詩人,寫下內容異常豐富的詩歌。其中田園山水詩和邊塞詩占相當大的比重。
唐代中后期,王朝的鼎盛期已過,但詩歌創作仍未衰歇,先后出現了風格各異的杰出詩人。他們的詩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大唐帝國走向衰落過程中的危機和民間苦難,藝術成就很高,對后世影響也很大。
2.把握詩人的生平經歷。
詩人的生平經歷直接影響詩歌的風格特點,詩歌創作與時代和背景關系甚大。比如盛唐的李白,生于盛唐,家境不錯,二十五歲就只身出蜀,開始了廣泛漫游,游歷甚廣。他為人狂放不羈,史傳高力士為其脫靴,楊貴妃為其磨墨。他一生嗜酒,是“詩仙”也是“酒仙”,所以他的詩豪邁奔放,想象豐富。而中晚唐的杜甫則生年不好,國運衰微,他本懷著“致君堯舜上,更使風俗淳”的政治抱負,卻始終沒有機會,實屬人生失意者,故其作品都是憂國憂民,沉郁頓挫。
再比如,“文章四友”生于初唐,內容不外歌功頌德、宮苑游宴,但有時也透露了詩歌變革的消息。陳子昂青年時期政治熱情很高,后來當官不受重用被貶職。他的詩歌就主要反映邊地人民的痛苦,抒發報國壯志無法實現的悲憤。王維少時即有才華,二十歲中進士,雖然曾貶謫濟州參軍,但至天寶中,官職屢屢升遷,無奈此時朝政已由清明轉向黑暗,故而厭倦官場與戀棧懷祿矛盾并存,實為半官半隱,所以他的詩作多為山水田園之作,在描繪自然美景的同時,流露出閑居生活中閑逸蕭散的情趣,“詩佛”名不虛傳。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濟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頓失意,歸隱終身,一生都糾結求官還是歸隱,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于自我表現。李賀,一生愁苦多病,僅做過3年從九品微官奉禮郎,因病二十七歲卒。他的詩詞想象豐富奇特、語言瑰麗奇峭。其詩對統治者的昏庸、腐朽,藩鎮割據的黑暗現實,多有針砭,對下層人民的哀怨、痛苦亦多有同情,政治上具有進步傾向。
二、閱讀唐詩,要學會“推敲琢磨”
詩歌創作需要推敲琢磨,閱讀詩歌的時候,也需要推敲琢磨。遣詞、造句、修辭都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詩歌,探知詩意。
理解關鍵性詞語,對于我們掌握詩歌的主題大有裨益。關鍵性的詞語一般是一些動詞、形容詞,此外還要關注疊聲詞、擬聲詞、顏色詞等。
三、閱讀唐詩,要學會“入乎情并出乎情”
做到“知人論世”,我們學會了站在詩人的角度去營造詩歌的意境,分析詩歌的感情,把握詩歌的主題思想,這是“入乎情”。同時,我們也要從情感中走出來,做到理性的審思作品,能夠從語言、技巧、義理上分析詩歌,即“出乎情”。
只有感性認識,理性思考,我們才能全方位地了解唐詩。
四、閱讀唐詩,要學會“放飛想象”
唐詩是中國詩歌的最高峰。君不見“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狂放不羈,縱橫馳騁想象,說盡天下奇觀。君不聞“老杜寫盡”天下詩,杜甫的詩歌內容豐富、語言盡善盡美。君不覺“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將詩畫情景交融,人境合一……
正因為這樣,我們在閱讀唐詩的時候,要調動想象力,放飛我們的思想,去感受詩歌畫面中所蘊涵的意義,這樣才能更深刻地讀出詩歌的韻味。
【閱讀思考】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漫成一首
□杜 甫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句從水中月影寫起,描寫了江上月夜寧靜的美景,與“江清月近人”這句詩異曲同工。
B.第三句寫白鷺彎曲著身子,恬靜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灘上,意境安謐、和平。
C.二、四兩句分寫了江風吹打桅燈、大魚躍出水面的“動”,與一、三兩句的“靜”對比鮮明。
D.全詩通過寫夜泊時的所見所聞,透露出作者對平靜、安寧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