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舉世聞名的歌劇男高音帕華洛帝、多明哥、卡列拉斯,多次聯手經典演唱,帶給全球歡樂與喜悅,成為家喻戶曉的“三大男高音”。這里說的是“新”三大男高音,他們是有意在新聞業發展的3個有錢人,這3個人的本業都不是新聞,卻愿意投下巨資保存新聞的傳統,或是給新聞業帶來轉機,或是從平地建造新的新聞高樓。
上圖左邊是巴菲特(Warren Buffett),中間是貝索斯(Jeff Bezos),右邊是奧米迪亞(Pierre Omidyar)。大家都熟悉有股神之稱的巴菲特,也多聽過貝索斯這個名字,他是網絡大賣場亞馬遜(Amazon)的老板。奧米迪亞這個名字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但一定知道有個叫eBay的網絡拍賣場,他就是創辦人。這3個人用他們的“高身價”發音,大家自然要聽聽,他們的個人財富分別為580億美元、270億美元和87億美元。
這3個人都以億計的資金投入新聞媒體,出發點卻不相同。巴菲特小時候當過報童,對報紙情有獨鐘,說自己有讀報癮。30多年前他買了紐約州的《水牛新聞報》,2年前又買了他家鄉奧馬哈州的一家報紙,接著還連續買了60多家報紙,并以其Berkshire Hathaway投資集團的名義成立了BH Media公司來經營。
巴菲特投資的這60多家報紙,有一個共通性,都是地方的中小型報紙,發行量都只有幾萬份。他說中小型報紙是當地人取得當地新聞與信息的唯一渠道,對當地人來說有相當高的價值,所以有非常好的發展空間,不必與大型報紙在全國和世界新聞上競爭。
巴菲特投資《華盛頓郵報》多年,做過該報的董事,甚至有意買下來,今年卻被貝索斯用自己的2.5億美元買去了。
貝索斯雖然以網絡書店起家,又制作電子書閱讀器,與出版事業有些關連,但他是第一個購買報紙的數字巨人。以貝索斯的數字創意,當然不會守在印刷版的報紙上,大家預測他會用《華盛頓郵報》這個新舞臺,與電子媒介綁在一起,創造出新的數字新聞。
大家猜測亞馬遜的“推薦”功能可能是最先用到新聞的技術,讀者讀過一篇報道,系統就會推薦類似的報道,而且不限于近期,與以前的典藏數據庫連在一起,讓讀者從今天的新聞回溯到以前,從而提升讀者對新聞的興趣。
至于奧米迪亞,這位美籍法裔eBay的創辦人有多重身份,是投資家,也是慈善家,還是記者,3年前他在夏威夷創辦了Civil Beats新聞網站,制作調查性新聞。近期他還宣布出資2.5億美元建立一個全球數字新聞網絡,來改造新聞。他說改造的方向有兩個:一是任何人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都可以出版任何內容。二是讀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使用任何平臺來消費新聞。改造的方法是,找到有效率、大眾化、有擴張性、可最終獲利的模式,用大膽的連續報導,來維護大眾的利益。
這位拍賣快手不僅是說說而已,而是立刻找了英國《衛報》的Glenn Greenwald當幫手,他是誰?美國前安全人員斯諾登(Edward Snowden)揭發美國安全局竊聽的新聞,就是他報導的。從這里或許可看出奧米迪亞的意圖,不過他比前兩位吃虧,前兩位是花錢買現成房子,他是花錢買地蓋房子。
這新三大男高音唱得顯然不同調:巴菲特保住了小地方的報紙,否則當地人就看不到當地新聞了;貝索斯運用他龐大帝國的影響力,企圖把新聞媒體脫胎換骨;奧米迪亞是數字神童,31歲就因eBay致富,現在要“破壞”新聞這一行業,與別人相比,看起來他最有資格。
對新聞業來說,他們代表3種不同的思維和不同型態的新聞媒體,或許可以從這3種不同的思維,延伸出第四、第五種更適合自身永續發展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