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多的印刷企業上線ERP,很多企業主認為只要買了一套軟件,就能解決管理問題。其實不然,企業的管理千差萬別,一套管理軟件如何在企業中生根發芽,跟實施方式息息相關。ERP項目是“三分軟件,七分實施”,實施的重要性可見一斑。筆者作為ERP項目的全程參與實施者,與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的ERP實施人員一起推進項目,對實施的重要性有非常深刻的理解。
常州日報社印刷廠的印刷ERP管理系統自2008年6月開始實施,已經運行5年時間,ERP系統的思想、流程已經深深根植于日常管理工作中,系統不僅承載著整個企業的經營生產業務,還是企業高層進行各種管理決策和數據分析的依據。ERP系統已經成為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并幫助企業取得了初步收益。而一套軟件如何在企業中生根發芽,并顯現效果,與當初科學的實施方法息息相關。筆者作為當時實施的全程參與者,在實施的整個過程中受益匪淺。
規劃流程的好處
傳統國有印刷企業的管理手段基本局限于職能管理,即不斷完善組織結構、崗位職責,定制度、定考核。通過人員崗位調整安排、獎罰來落實各項工作指標。而報紙印刷企業對客戶最有價值的是其核心業務流程,是承接、生產、交付訂單的流程,這個流程的運行效果體現在報紙時效、快速反應、質量和客戶滿意度等方面。
在前期流程規則過程中,我們企業以目標為導向,規劃出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需要走什么樣的流程。流程設計完成后,我們再反觀整個流程,哪些是角色缺失的,哪些是流程的關鍵點。有缺失的補上,流程中冗余的精簡,重要的關鍵點重點關注。這樣我們就有了以管理目標為導向的流程,流程中配齊了角色和崗位,各個角色和崗位的職責也就相應跟上了,最后制定了保證流程獎罰措施。
通過流程的規劃,筆者作為參與者對企業有了更深的認識。這樣的方式對筆者往后的工作也起到了很好的啟發作用。
1
系統流程與業務流程環環相扣
系統流程與業務流程若不能很好地結合,對于企業的應用只能有一個結果——各自是各自的流程,最終會導致系統形同虛設。
因此在企業規劃流程并實施的過程中,將系統流程和業務流程進行了結合,即在流程中為每個角色定義了要做的事,哪些工作為系統內操作,哪些工作為系統外操作。例如庫房管理人員的入庫操作,就規定了先查看采購單和送貨單是否一致,再進行實物的核對和現場的擺放,并進行記錄,最后在系統中進行入庫確認操作。
通過這樣的方式就把每個角色的工作又進行了一次固化,結合系統和業務流程,把系統操作當成了工作的一部分。最終配合系統流程和相關獎罰制度,把之前既定的流程在整個企業中固化下來。
下圖即為規劃的曬版流程(部分截圖),在這個流程圖中不難看出,我們規劃了與這個流程相關的所有角色的動作,黃色代表了系統操作,白色的為系統外操作,每個節點A1、B2等,都有相應的操作規程和制度。通過這種方式,把系統融入到了工作中。

2
分模塊上線
ERP項目涉及到我們企業幾乎全部部門和流程,而一個管理項目的上線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為了保證項目穩步推進,我們采取了分模塊上線的實施方式。先規劃上線模塊的流程,再制定每個角色的崗位責任制度,然后進行培訓和考核,最后上線,在上線的過程中,依據情況進行調整和改進,由此對模塊進行固化。在固化的過程中,可以進行下一個模塊的流程規劃。通過這樣的方式,步步為營、步步推進,循序漸進,企業在上線的過程中,能夠把握實施節奏,也省去了集中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
3
快速形成閉環
ERP的上線是破壞和替換的過程,需要將原有的業務流程和工作習慣打破,再用新的業務流程進行替換。從字面上看很容易理解,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難度就會變得很大。因為在替換的過程中,一定會涉及到新流程和老流程并行,新的工作模式替換舊的工作模式的情況。對于操作人員和部門主管來說,在替換過程中都是非常辛苦和不適應的。
因此我們設計了快速形成閉環的實施模式,即先將小的流程實現閉環,再將大的流程實現閉環。結合分模塊上線的方式,我們將新老流程的并行時間減到了最小,為系統的順利上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然,實施過程中還有很多的科學實施方法,例如項目管理方法,時間管理方法等,在這里也就不再一一贅述了。
筆者認為,ERP項目在常州日報社印刷廠生根發芽、枝繁葉茂并在企業中產生效果,與項目的實施小組制定的實施方法和辛苦工作是密不可分的。當然,也只有擁有豐富實施經驗的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ERP部門才能給我們提供如此多的實施理念和實施方法。在往后的系統維護過程中,我們還將把實施的工作經驗進行延伸和挖掘,讓ERP在企業的應用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