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顯示器狀態及環境條件
為準確顯示顏色,必須對顯示器的工作狀態、環境條件等進行合理設置。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①色溫。不同色溫會產生不同的色彩顯示效果。色溫越高,畫面整體越偏冷色調。色溫選擇相當于設定參照白點,即相當于無油墨的印刷白紙的觀察效果。通常,白點的色溫設置與標準觀察臺照明光源的色溫一致。常用的標準色溫有D50和D65光源。D50比D65要發暖一些。也有人建議使用D60光源,既沒有D50光線那么暖,也沒有D65光線那么冷,是比較理想的顯示效果。
使用的標準光源應該有較高的顯色指數,通常大于95%。標準光源有使用壽命期限(一般為2000小時),超過壽命期限,色溫、顯色指數會降低,影響顯示效果,應及時更換。
②伽馬值。伽馬值表示圖像輸出值和輸入值的關系。伽馬值確定了顯示器亮度和階調值之間的關系。伽馬值為1時,表示階調值和顯示亮度呈線性關系。伽馬值越大則曲線偏離線性向下彎曲的程度越大。亮度值降低,圖像整體偏暗;亮度值提高,圖像整體偏亮。
只有R、G、B三個基本色通道的伽馬值匹配,才能確保畫面整體的灰平衡,不會出現偏色。如果出現偏色或在中暗調區域出現階調跳變,必須及時調整。
③亮度。亮度設置不但會影響顯示效果,而且會影響觀察的舒適度。ISO 13406規定了亮度的國際標準,規定液晶顯示器的亮度應該等于或大于100cd/m2。顯示器亮度會受環境照明亮度的影響,如果環境照明亮度較高,應該將顯示器亮度調高,以便顯示器獲得足夠的顯示反差。
④環境與照明。數字預打樣要求顯示器放置在中性灰的環境中,而且沒有直射光,周圍不要放置有高亮度和高彩度的物品。操作人員衣服最好是中性灰色,如黑色或灰色。顯示器最好能有一個黑色遮光罩。
環境照明應該采用規定的標準照明體,如D50或D65光源,而且照度控制在屏幕亮度的10%以內。ISO 3664對印刷技術的觀察條件規定是:
①觀察臺的照明亮度應該控制在500±125lx。
②環境照明亮度應該低于64lx,最好低于32lx。
③顯示器白點色溫D50,亮度最好高于100cd/m2。
實際應用中,最基本原則是,確保屏幕白場與印刷樣品的照明條件相一致。
4.屏幕校正方式
屏幕校正是指對屏幕顯示狀態進行優化調整。在屏幕最佳顯示狀態下,創建色彩特征文件(Profile)。使用時,要保持顯示器干凈。
屏幕顯示器校正要定期進行,一般每月至少2~3次。校正方法有軟硬件結合校正和純軟件校正。
①軟硬件結合校正。主要靠改變計算機顯示卡內的Look up Table來產生希望得到的顏色,使用屏幕色度計以及與之配套的屏幕校正軟件,將屏幕調整到理想狀態并建立相應的色彩特征文件。
校正過程一般是,首先通過屏幕色度計來精確設定顯示器的亮度和對比度,以確保顯示器最大的色調范圍,隨后設定白點和伽馬(Gamma)值,再通過計算機自動對一組色塊的屏幕測試,形成校正后的色彩特征文件。
②純軟件校正。先將顯示器的色彩設置為32位真彩色,同時關掉所有桌面圖案,再將顯示器背景色設為中性灰顏色,通過Adobe Gamma實用程序,校準顯示器的對比度、亮度、灰度系數、色彩平衡和白場,以消除顯示器色偏,使顯示器的灰色盡可能接近中性灰,灰度梯級過渡均勻。并創建色彩特征文件。
5.顯示器與數字預打樣的國際認證
近幾年SWOP(Specifications for Web Offset Publications,卷筒紙膠印出版規范)一直在組織對顯示器和數字預打樣系統的認證。
印刷源的采集
印刷源的采集是色彩管理十分重要的內容,需要對整個印刷工藝的標準進行數據化和規范化控制,在穩定狀態下印刷色靶圖表。創建色彩特征文件需要用分光光度儀測量,然后生成能夠反映印刷適性的色彩特征文件。色靶圖表的顏色色塊越多,生成的色彩特征文件精度就越高。目前,使用較多的色靶圖表是ECI 2002。
印刷源文件一般分兩種。一是使用權威組織推廣使用的ICC文件,各廠家都以此為參照,如歐洲印刷市場使用的ISOcoate.icc。另一種是廠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采集印刷源文件。
我們就廠家采集印刷源文件加以說明。影響印刷品色彩特征文件的因素主要有3點:
1.膠片輸出的標準化
確保照排機處于最佳工作狀態,顯影機穩定,顯影和定影情況良好。精心做好膠片輸出的網點線性化,保證膠片上的網點值與計算機上的目標值一致。2%的小點要出齊,98%的小白點透亮,實地密度最好為4.0~4.2,片基的灰霧度小于0.05,網點誤差不超過1%。
2.PS版輸出的標準化
確保曬版機和顯影機處于最佳工作狀態,采用UGRA曬版測試條(或采用布魯納爾、FOGRA、GATF等測試條)控制質量。2%的小點要出齊,50%網點要曬淺3%~5%,98%的小白點透亮。
3.印刷網點還原的標準化
規范印刷油墨、紙張、橡皮布以及潤版液等材料的標準,并規范合理的印刷適性參數,印刷機處于穩定狀態。主要控制以下幾個參數:
①印刷實地密度。
②印刷相對反差值(K值)。
③印刷穩定性和墨色均勻性。
④印刷網點增大,各色版50%的網點增大不超過12%。
⑤印刷品疊印率。
通過以上規范的數據化控制,印刷標準的ECI 2002色靶圖表,再通過特性化的生成軟件和分光光度儀的測量,創建印刷源色彩特征文件,作為數字彩色打樣和數字預打樣(屏幕軟打樣)的模擬依據。
使用不同的紙張和油墨印刷,所表現的印刷特征不同,如有光或無光銅版紙、膠版紙所再現的色域大小就不一樣,針對不同的印刷條件,需要調用不同的色彩特征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