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當前企業工會干部隊伍建設現狀及存在問題入手,分析了工會干部建設的發展方向,并針對優化工會隊伍建設問題,提出幾點對策。
關鍵詞:工會干部;隊伍建設;問題;對策
企業工會承擔著組織、動員和服務職工的重要職責,緊密聯系職工群眾,對工會工作也有著非常強烈的政治責任意識,這是企業工會主席應有的基本素質,也是開展企業工會工作的基礎條件。當前企業工會干部建設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如何采取正確的應對措施解決這些問題,是擺在企業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當前企業工會干部隊伍建設現狀及面臨問題
1.1責任意識不強,工作缺乏積極性
現實中,大部分企業的工會主席,都是企業雇傭的員工,他們領企業的薪水,替企業辦事,在服務職工與服從企業的兩層關系上,內心難免有所顧慮、畏難,尤其是職工和企業產生糾紛時,工會主席往往不能妥善處理。部分主席確實有意去做好工會工作,發現職工的問題后也想幫其解決,不過由于受企業經營者開明程度的影響,各企業工會工作的開展情況也會有所不同。這種工會干部在企業行政負責人的限制和影響下,其工會干部的責任意識及工會工作的積極性也會大大降低。
1.2 干部兼職較多,工作上大都無創造性。本人服務于一大型國有企業,但專職的工會干部的配備也不多,很多工會干部都是兼職的。其他的中小企業、私營企業就更不用說了。兼職工會干部大多是企業內部的精英,他自身還承擔著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工作,無法安排足夠的時間來開展工會工作,因而創造性也較低。
1.3 專業知識欠缺,工作適應性差
企業工會主席大都是企業內部的員工或管理人員中選拔出來的,在工會專業的相關知識了解不全面,也沒有什么時間去參加企業工會開展的各種業務培訓或與工會理論知識相關的主題講座等,這就不利于發揮工會的整體功能。企業工會是工會組織的核心部分,新形勢下,處理好企業工會主席的專業知識同新形勢下工會目標不協調的問題,是地方工會面臨的重要難題。
1.4 受現行體制的限制,工作欠進取性
現行體制下,企業工會主席的工作與其勞動關系息息相關。在企業內部任職工會主席,首先應同該企業簽署相應的勞動協議,其本身的待遇、利益由企業經營者所決定。從企業工會主席現狀分析,在大型國企里,工會主席尚能享受到企業副職待遇,但大多數的中小企業、私營企業能體驗到企業副職待遇的少之又少。正因為上述兩大原因,部分企業工會主席認為工會工作可做可不做,進取意識較低,對上級工會提出的任務目標也不一定能及時完成。
1.5 未形成完善的管理機制,工作責任意識不強
從工會干部協管機制分析,針對很多非公企業而言,工會干部協管未形成良好的管制氛圍,工會主席人選大都是企業行政命名的,不少企業主將自己的親朋好友列入提名,非公企業工會主席的加薪還是調任,調上級工會往往都無法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從激勵約束機制分析,目前企業上級工會還不夠完善,盡管有不少企業成立了相應的考核制度,不過企業工會組織號召力、凝聚力還有待提升,很多功能都得不到發揮。
二、新時期企業工會干部隊伍建設的方向
專業化、社會化及職業化是新時期企業工會干部隊伍減少的重要方向。工會干部專業化即工會干部應根據專業化的標準,來強化自身的專業理念、知識結構、技能及專業精神等,換句話說,工會干部應掌握足夠的理論及業務知識,能熟練運用各種專業工作方法,使工會干部的思想意識、技能水平等都能達到職業化標準。工會干部社會化即工會干部應切實滿足社會提出的各項要求,不斷學習并將社會文化內化,發揮自身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專業化是職業的前提,只有在專業素養提高的基礎上,才能真正提高專業素養;而社會化的宗旨是要滿足社會的各項要求,讓成員承擔起相應的職責。在工會干部隊伍建設過程中,專業化是前提、職業化是方法,而社會化才是終極目標。
三、加強企業工會干部隊伍建設的對策
3.1建立健全企業工會主席形成機制,提高工會主席的任職門檻
強化企業工會組織建設,重點是要培養出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工會干部隊伍,選拔出最佳的工會主席人選。首先,在主席任前應進行考察,然后再走規定程序如舉辦會員代表大會等進行投票選擇。其次,實施民主直選制度,允許會員直接采用競選的方式來選出最終的企業工會主席。再者,實施委派制度。上級工會組織部門可組建人才儲備庫,將部分優秀的工會工作者資料納入儲備庫中,并適時做出推薦;最后,逐步形成工會干部社會化職業化機制。可采取公開招考、堅持優勝劣汰的選拔機制,優先選拔業績較好、愛護職工的工會主席人選。
3.2加大培訓力度,確保工會工作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前全總主席王兆國就層表示:“要使企業工會干部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讓他們成為企業發展中的好幫手和調配勞動關系的專家。”為此,各級工會應建立健全其相應的培訓機制,加大工會干部培訓力度,如企業時常舉辦各種輔導講座、論文探討等。大量實踐告訴我們,強化培訓,注重組織理論學習與研究,對于提高工會干部素質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實際中,企業工會也應制定短期、長期的培訓規劃,將實務培訓與工會、勞動等法律章程的培訓結合起來,采用多元化的培訓方式,全面提高工會成員的綜合素質。
3.3建立健全工會服務指導機制,為基層工會提供有效指導
首先,形成分類指導機制。不同區域、規模和不同行業的企業,上級工會在布置任務和考核評比時,應制定不同的目標,切勿搞“一刀切”。其次,應推行聯系基層工會制度。上級工會干部應到基層群眾中去,針對工會實踐中發現的難點、熱點問題,應及時予以解決。再者,完善上下級工會代表、委任制度。如果企業工會在承擔職責時出現了問題,上級工會應站出來幫其履行和承擔相應的職責。
3.4 建立健全激勵保障機制,保護好工會干部
首先,應推行激勵機制。上級工會運用這一激勵機制,來提高企業工會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對那些有重大貢獻的工會干部,應適時予以獎勵。其次,完善典型宣傳制度。應將對工會工作有創新、服務熱情周到的企業工會主席列為典型,傳播他們的先進事跡,提高企業工會干部的歸屬感及工作主動性。再者,應建立健全權益保障制度,同時可成立企業工會干部權益保障金,及時資助那些因履職等因素而造成損失的工會干部,增強企業工會干部對工會組織的凝聚力,讓企業工會工作能步入新的發展階段。
結語:
總之,工會干部隊伍是企業組織結構中的核心組分,工會干部隊伍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對企業生存和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因此,企業應注重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工會干部隊伍,推動企業更快更好的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鄭潔紅. 樹立和強化高校工會工作人本理念的若干思考[J]. 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年04期
[2]秦妮. 新形勢下工會在處理勞動關系問題方面的思考[J]. 市場周刊(理論研究). 2009(03)
[3]劉勇. 關于加強企業工會干部隊伍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 消費導刊. 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