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固定資產折舊是固定資產由于磨損和損耗而逐漸轉移的價值。企業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主要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四種。企業應根據各種折舊方法的適用情況,結合自身所處環境,選擇合理的折舊方法,使固定資產折舊服從于企業利益最大化的要求。
關鍵詞:固定資產 ;折舊方法;比較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中的規定,企業應當根據與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合理選擇折舊方法。可選用的折舊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等。企業選用不同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將影響固定資產使用壽命期間內不同時期的折舊費用,進而影響到企業各期利潤、應納所得稅額,甚至項目投資決策。因此,企業應合理選擇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一、常見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比較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又稱直線法,是指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內的一種方法。采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均相等。計算公式為:
年折舊率=(1一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年限×l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 (固定資產原價一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采用年限平均法計算固定資產折舊操作簡便。當固定資產各期負荷程度相同時,采用年限平均法計算折舊是合理的。但是,如果固定資產各期負荷程度不同,采用年限平均法計算折舊,則不能反映固定資產的實際使用情況,提取的折舊數也與固定資產的損耗程度不相符。因此,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存在明顯的局限性。第一,固定資產在不同使用年限提供的經濟效益是不同的。一般來講,固定資產在其使用前期工作效率相對較高,所帶來的經濟利益也就多;而在其使用后期,工作效率一般呈下降趨勢,因而。所帶來的經濟利益也就逐漸減少。年限平均法不考慮,明顯是不合理的。第二。固定資產在不同的使用年限發生的維修費用也不一樣。固定資產的維修費用將隨著其使用時間的延長而不斷增加,而年限平均法也沒有考慮這一因素。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算每期應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為: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1一預計凈殘值率)/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工作量法是平均年限法的補充和延伸。這種方法可以彌補年限平均法只重使用時間,不考慮使用強度的缺點,適用于那些在使用期間負擔程度差異很大,提供的經濟效益很不均衡的固定資產。但工作量法跟年限平均法一樣沒有考慮到固定資產維修費用的遞增,以及操作效率或收入的遞減等因素。
3.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指在不考慮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期期初固定資產原價減去累計折舊后的余額和雙倍的直線法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為: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壽命(年)x 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l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月折舊率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加速折舊法的一種,是假設固定資產的服務潛力在前期消耗較大,在后期消耗較少,為此,在使用前期多提折舊,后期少提折舊,從而相對加速折舊。由于這種方法在固定資產凈值中沒有扣除預計凈殘值。因此,在應用這種方法時必須注意不能使固定資產的賬面折余價值降低到其預計凈殘值以下,即實行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折舊的固定資產,應在其折舊年限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后的余額平均攤銷。
4.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又稱年限合計法,是指將固定資產的原值減去預計凈殘值后的余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這個分數的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分母代表使用年數的逐年數字總和。計算公式為: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和×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一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年數總和法也是加速折舊法的一種。該方法考慮到資產的原始成本在早期獲取收入過程中所耗用的要比后期大,以及資產的凈收入在后期要少于早期,因此早期折舊費應大于后期。年數總和法在使用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是最趨于現金收支規律的一種方法。但同時,該方法對影響折舊分配需要考慮的因素也沒能完全考慮并體現。
從上述四種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計算公式中可以看出,只有雙倍余額遞減法在計算折舊額時不考慮固定資產的凈殘值,在最后兩年計算折舊額時才考慮需要扣除的凈殘值,其余的三種方法在計算時都需要考慮凈殘值。即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和年數總和法的計提基數是相同的。同時,年限平均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月折舊率都是固定的,而年數總和法的年折舊率是遞減的。
二、企業選擇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應考慮的方面
企業的固定資產多種多樣,對于不同的固定資產,應選擇不同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企業在選擇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時,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固定資產的性質
企業在選擇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時要結合固定資產性質。一般而言,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資產的折舊計算適合選擇年限平均法。車輛、飛機等交通運輸設備以及某些價值大而又不經常使用或季節性使用的大型機器設備適合選擇工作量法來計提折舊。科技含量高、技術進步快的電子產品、飛機制造、船舶等固定資產適合選擇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等加速折舊法。
2.企業所處的環境
《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中規定: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已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但是,符合本準則第十九條規定的除外。因此,企業在新增固定資產時,在充分考慮企業固定資產性質的同時,要考慮企業所處的環境。若在通貨膨脹的環境下,企業收回的成本將大大低于其實際購買力。此時,盈利企業應選擇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等加速折舊法。通過加速計提折舊可以使企業前期折舊費用比較高、利潤減少,遞延稅費。若是虧損的企業,則不適合選擇加速折舊法,而應選擇年限平均法。因為根據稅法的規定,企業虧損后,可以利用稅前利潤彌補虧損的最長年限為5年。若使用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等加速折舊法,在使折舊費用前移的同時,也使企業利潤后移,這可能導致企業在5年內不能全部彌補以前的虧損,從而加重企業稅收負擔。同樣道理,如果企業處于減免稅優惠期間,也不適合選擇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等加速折舊法,應選擇年限平均法等方法來減少當期折舊費用,使折舊費用后移。從而,最大限度地享受減免稅帶來的優惠。
三、總結
固定資產四種折舊方法各有優缺點,企業要根據各種折舊方法的適用情況,結合自身所處環境,以及企業整體經營戰略、影響稅收籌劃等因素,選擇合理的折舊方法,在固定資產折舊方面加強財務管理,使得企業進一步達到利益最大化的要求。
當然,企業固定資產各種折舊方法也都具有一定的武斷性,其所依據的數據,很多是難于計量的變數,因此,折舊方法還需要不斷的更新、完善。其中的雙倍余額遞減法,從計算公式而言,該方法下,月折舊額也應該是遞減的,但在實際工作中,若采用每月都遞減的方式處理,操作起來不方便。為此,該方法實際運用時背離了本意,而是采用每年遞減,同一折舊年度內各月相等的方式計提折舊。綜合這種情況,建議修改雙倍余額遞減法下有關計算公式。
參考文獻:
[1]程海虹:淺談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中國經貿.2013.8
[2]張健美:運用加速折舊法提取固定資產折舊探析.經濟論壇.2013.7
作者簡介:廖建英(1979-),女,漢族,浙江遂昌人,高級會計師,管理學碩士學位,現就職于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會計理論與實務;任少波(1979-),男,漢族,浙江紹興人,高級會計師,管理學碩士學位,現就職于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會計理論、會計電算化和事業單位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