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運用零售業的商品管理方法和技術以及相關信息技術應用的理論和方法,幫助企業在商品更新換代日益頻繁的今天,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以最小的在庫水平、最低的商品成本搶占市場,制定出最佳的進貨策略、最合理的庫存結構、最小的運輸路徑,減少物流成本,從而幫助企業增強贏利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首先著重對其門店配送流程,員工崗位安排和工作性質,庫存控制與管理,運輸調度進行分析和優化,使企業能以最低的成本,最小的庫存、及時準確地滿足門店的需求,從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對其門店配送流程,主要在員工崗位安排和工作性質,庫存控制與管理和運輸調度方面進行分析和優化:
1)門店配送流程優化:通過設計和制定整個門店配送流程,使得整個配送鏈有一個標準化的流程安排。2)員工崗位安排和工作性質優化:優化現有員工安排和制定一系列員工培訓,使得企業的業務優化項目在企業內部得到普及和推廣,增強員工對其的普遍認知。3)庫存控制:利用ABC分類法對庫存商品進行分類庫存管理,制定合理的庫存結構;對需求量和提前期變化時的庫存量進行計算,制定合理的商品庫存量;對于滯銷商品采取保本保利分析,盡可能減少滯銷商品帶來的損失。
如何實現配送中心流程的優化,提高配送效率始終是困擾物流企業的一個問題。配送中心流程的優化管理可以從以下幾個環節進行努力:
(1)進貨環節建立預約機制
進貨環節也稱為備貨環節,它是配送中心運轉的基礎環節。在物流專業化的情況下,基本上有兩種模式:第一種模式是提供配送服務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直接承擔備貨責任,主要通過向生產企業,經銷企業訂貨或購貨來完成。第二種模式是物流、商流兩者相分離的模式,訂貨、購貨等工作通常是貨主自己去完成,配送中心只負責進貨、理貨等工作,貨物所有權屬于貨主。進貨環節需要考慮的是進貨時間控制在誰的手中,是貨主還是配送中心?如果是貨主,配送中心就得24小時值班,因為貨主隨時都可能進貨。
(2)倉儲環節優化貨物管理
倉儲環節是進貨活動的延續。在配送中心的活動中,倉儲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暫時儲存,另一種是儲備形態。一般來說,暫時儲存形態僅僅適用于周轉率大的商品,今天進倉明天出貨的商品最適合于利用倉庫首層暫存區放置。儲備是基于安全庫存的考慮,按照一定時期配送活動要求和到貨周期有計劃地確定能夠使配送活動持續進行的庫存數量和形式。
(3)配送環節優化配送線路,提高配送效率
配送是配送中心的核心環節。配送中心必須按照配送合理化的要求,在全面計劃的基礎上制定科學的,距離較短的貨運路線,選擇經濟、迅速、安全的運輸方式和選用適宜的運輸工具。配送中心在安排每次出車時,按照物流線性規劃和排隊論的運籌模型,滿足配載的要求。物流配送中心在城市配送過程中,能夠在適應現階段我國的配送情況下,對單純送貨進行了改進。
最后庫存管理方面,一般連鎖超市經營的商品達兩萬多種,如果對所有商品都投入同樣的管理力量,采用相同的重視程度是既不可能也不必要的。應根據商品的價值對庫存商品進行總體分類,對于不同類別的商品分別給予不同的重視程度,對于重要商品給予較高的重視,嚴格進行管理;對于一般商品則相對投入較少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一般管理。在具體使用中主要是ABC分類管理法,ABC管理法是指根據管理普遍存在的“關鍵的少數與次要的多數”的分布特征,運用定量分析方法按重點(A類)、一般(B類)、次要(C類)進行分類排隊,以分別采取不同管理方式,投入與價值相適應的一種管理方法。通過信息管理系統中的決策分析功能,可以對配送中心的商品進行ABC分類。(見表1)
對A類商品庫存進行嚴格的庫存量的控制,確定其上下限,確定經濟采購批量,開展保本保利分析工作,對A類商品庫存實行一天盤點一次,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于B類商品也應盡量進行保本保利分析工作,對B類商品庫存實行一個星期盤點一次,并根據日銷統計報表對庫存商品的銷售情況作出預測,對暢銷商品加強銷售情況的跟蹤,及時采取措施滿足要求;對于滯銷商品按保本利原則盡可能削減庫存。對于C類商品由于數量較多,只能進行一般管理,按每一個月盤點一次,重點是了解商品銷售量的變化,根據季節、商品特性等方面的情況控制商品的庫存情況。
所以要實現超市配送中心的成本和效率都達到最優值,必須從門店配送流程和車輛調度優化及合理的庫存管理辦法入手,最終使企業建立一個良好的物流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