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現代農村金融制度”的政策主張,要求農村金融體系必須具備完善的市場競爭結構。近年來我國在農村金融綜合改革方面有了較大的進展,但從我國金融體系的現狀來看,農村金融是整個金融體系中最薄弱的環節。基于此背景,筆者深入我國唯一的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點縣——廣西田東縣進行調研,著重考察了田東縣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點的主要內容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同時找出改革試點中存在的較為突出的問題,最后是通盤考慮改革試點的情況并針對性的提出建議,為繼續努力破解農村金融服務難題,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獻策。
關鍵詞:農村金融;金融生態;金融服務;縣域經濟;征信體系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現代農村金融制度”的政策主張。在“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鼓勵有條件的地區以縣為單位建立社區銀行,發展農村小型金融組織和小額信貸,擴大農村有效擔保物范圍”。
田東——中國芒果之鄉,是西部地區一個以農業為主的欠發達縣,是全國扶貧工作重點縣。全縣總人口中壯族人口占86%,全縣行政村中有95個為貧困村,屬于典型的“老、少、邊、窮、山”地區。在農村金融綜合改革之前,田東縣的農村金融與其他西部民族貧困地區的一樣,存在著商業金融機構撤出農村市場,農村資金凈流出,金融支農功能弱化,“三農”貸款難問題突出等問題。
2008年10月,吳邦國委員長在田東縣考察時提出“以田東縣為試點,破解農村金融服務難題”,要求探索推進農村金融綜合改革,做好農村金融綜合改革的文章,為解決農業生產貸款難等問題走出一條新路子。在此問題上,田東縣通過人民銀行12家金融機構進行了“四創新,五建立”的試點模式進行農村金融改革[1]。田東縣農村金融綜合改革經過三年多的歷程,試點工作進展順利,成效顯著,有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一、田東縣農村金融改革試點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農村金融主要指標快速增長
1.縣域內貸款投放量大幅增加
自從進行金融改革后,田東縣的銀行業機構有了較大的進步。2011年田東縣各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總數達到了53.33和46.2億元。按2012年6月末的統計,各項貸款余額51.06億元,新增貸款4.81億元,其中涉農貸款余額33.42億元,成績喜人。(表2-1)
2.涉農金融狀況得到有效改善
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和新增貸款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別是涉農貸款余額逐年攀升,占總貸款余額都在65%以上。支農再貸款的增加,使支農資金得到了較好的循環再利用。農村金融機構資產利潤率和農村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率“一升一降”,資產利潤率并沒有因涉農比重加大而下降,不良貸款率也沒有因涉農比重增大而上升,可以看出涉農金融并沒有出現固定思維中的消極影響。此外,農戶信用評級工作的完成,為涉農金融狀況改善以及農村金融長遠發展打下了基礎。(表2-2)
(二)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得到完善
一是金融網點實現全覆蓋。目前全縣已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農村資金互助社、擔保公司、保險公司橫向聯動的立體服務格局。在2011年5月末銀行網點數達到了44個,全縣鄉鎮銀行網點覆蓋率100%,每萬人擁有網點數1.09個。二是農村支付體系實現全覆蓋。ATM及自助服務終端達到1.3臺/萬人,POS機平均9.2臺/萬人,累計安裝電話支付終端744臺,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被人民銀行確定為“全國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建設聯系點”。[2]三是農村社會信用體系實現全覆蓋。由縣政府與人民銀行百色中心支行共同開發建立了新的農戶信用信息系統平臺,開展了農戶信用信息采集和信用村(鎮)創建工作。
(三)惠農保險和助農擔保體系實現有效覆蓋
自改革試點以來,人保財險田東支公司已啟動香蕉、甘蔗、竹子和水稻特色農業保險,在全國首創了芒果種植保險新險種,還在全縣10個鄉鎮成立了“保險咨詢站”。人壽保險田東支公司開展“小農戶+小貸款+小保險”,實現了“政銀保”合作的支農助農惠農新格局。創新采用“聯動合作摸式”即“新農合 +小保險”的捆綁銷售,提高農村保險市場覆蓋率。通過對2009年甘蔗旱災、2010年香蕉凍災的快速理賠,讓農民群眾得實惠,廣大農戶的保險意識得到極大提高。 [3]
二、田東縣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點存在的問題
(一)產業化經營程度較低,農村金融有效需求不足
農村金融需求結構主要是以民間借貸為主,農戶從正規金融信貸需求量較少。從統計上可知,2010年末平均貸款額才3.63萬元/筆。而當農戶要生意經營、建房、婚喪嫁娶等情況下要發生較大的信貸需求時,信貸絕大部分也是以民間借貸為主,主要是發生在親朋好友,鄉親鄰里之間,并且絕大部分利息率為零,債權債務人雙方主要是靠“人情”作為信用“擔保”,且有利于日后關系的維系。
(二)金融機構運營成本較高,新機構實力較弱
隨著各金融機構業務的擴大,營業費用也從2008年的2118萬元上漲到了2010年的5218萬元,負擔較重。各金融機構轉賬電話等鄉村電子化支付設施運行封閉,不支持跨行查詢、轉賬等業務,利用率較低。
新成立的農村金融機構,起步晚、起點低,經營規模小,存款來源窄、總量小,具有小型化、分散化特點,組織架構不完善,結算渠道不夠順暢,專業化程度低,抗風險能力不強,硬軟件落后,無法滿足當地中小企業和農戶貸款需求。
(三)金融機構支農與創新內在動力不足
金融機構支農與創新內在動力不足。從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加快以來,金融機構以“農村資金支持城市”,“農業資金支持工業”,造成了城鄉“二元”金融結構的城鄉金融“鴻溝”。農業務風險高,部分機構依靠上級行處置成本,難以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農村金融服務長效機制。
(四)農業保險試點推進困難較多
財政補貼資金有限使農業保險試點品種少、推進難,政策性保險擴大覆蓋面仍有難度。農業本身就是“靠天吃飯”,而由于近年來極端自然災害頻發。農業基礎設施的不完備,農戶個體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有限。就田東縣的縣情來看,火災、凍災、暴雨、洪水、內澇、暴風、雹災等自然災害的時有發生。
三、完善田東縣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點的建議
農村金融綜合改革是一項長期性、復雜性、系統性的工程。田東縣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點對田東縣、廣西區、甚至全國的農村金融綜合改革都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和示范作用。作為全國唯一的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點縣,任重道遠,田東縣必須要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要有開拓創新的精神,不懼艱難,勇于挑戰。
(一)加強縣政府的領導組織地位
田東縣政府繼續當好農村金融綜合改革的領導者,高瞻遠矚,宏觀統籌,負起改革策劃和實施的重要責任,金融辦、保監會、銀監會和人民銀行等相關職能部門要在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落實責任,分工到位,各司其職,用好用足銀監會、財政部、人民銀行等部門出臺的多項政策,引導金融機構的資金、人才、設備等向“三農”領域合理配置。
(二)推動農村金融組織的創建和改革
要大力構建健全一批多元化、多層次,有序競爭、良性互動的縣域金融生態主體,適度調整和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人政策和門檻,積極引導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農業貸款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進入農村市場,構建政策性金融、商業金融、社區互助金融相結合的金融體系,滿足農業生產資金、農村建設資金、農民發展資金的需求,彌補國有銀行機構撤出農村市場的不足。
(三)積極推動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
繼續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做好信用鎮、村和信用戶的評定,鼓勵各類農村金融機構開發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產品。單戶農戶用于發展農業發產,貸款需求量較小,周期較短,依照孟加拉、泰國等國的成功經驗,在農村重點發展小額信用貸款即可以滿足需求。小額信用貸款取用質押少或是無質押方式,周期通常是1-3年,貸款需求量較小,擔保方式靈活,手續簡便,資金回籠較快,風險較小。可在小額信用貸款的基礎上發展聯保貸款,擴大信貸面,進一步簡化貸款手續,提高貸款額度,延長貸款周期。
(四)擴充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內容
我國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已經進行了多年,作為農村金融綜合改革的試點的田東縣應該實行更寬的放權,給予更多的支持,推動更大的改革。在險種創新上,可以對富有田東特色的香豬、香鴨、香酒等納入中央財政保險保費補貼范疇。在費用負擔上,因為田東是國家級貧困縣,所以國家和自治區財政可以給予更多的補貼支持,以減輕經濟欠發達地區地方財政配套的壓力,提高積極性,推動覆蓋面持續擴大。
參考文獻:
[1]劉振偉.田東縣金融改革進展調查 .農民日報,2010,7.21
[2]縱深推進金融改革 服務縣域經濟發展——田東縣農村金融改革試點工作推進情況(8月)[R]. 田東縣金融辦,2011.
[3]縱深推進金融改革 服務縣域經濟發展——田東縣農村金融改革試點工作推進情況(8月)[R]. 田東縣金融辦,2011.
[4] 黃艷蓮.田東經驗值得借鑒[J].農村金融通訊,2010,(7):P19.
作者簡介:王楚楚(1985.06.10-),女,湖北武漢人,武昌職業學院管理學院,主要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